杜春燕 赵约翰 徐广军
国内外一些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体内维生素B12缺乏较正常人更为常见,维生素B12缺乏者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增高,补充维生素B12有助于提高抗抑郁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观察维生素B12缺乏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发病情况,并对照西酞普兰联合维生素B12与单独使用西酞普兰治疗维生素B12缺乏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旨在观察维生素B12与抑郁症的关系,探讨维生素B12缺乏抑郁症患者的合理有效治疗方案。
1.1 对象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及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的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1];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18 分;③排除严重心、肝、肾、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等疾病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所有入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共纳入病例400例,其中男195例,女205例,年龄18~86岁,平均(36.8±5.3)岁,平均病程(6.37±4.25)年。
经筛查共有维生素B12<240pg/ml 缺乏患者78名,随机分为西酞普兰加维生素B12组和西酞普兰组(其中8例脱失,实际完成70例),两组各35例。研究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2~86岁,平均(45.8±6.3)岁,平均病程(6.61±5.26)年,HAMD 评分(28.62±5.02)分。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0~82岁,平均(46.2±8.13)岁,平均病程(6.87±5.68)年,HAMD 评分(28.73±6.46)分。两组间性别、病程、年龄,入组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合并用药、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血清维生素B12检测 入组前及治疗第4、8 周末抽取早晨空腹肘静脉血3ml 以检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维生素B12检测采用Elecsys 2010 电化学发光法,试剂盒由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操作均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VitB12<240 pg/ml 为VitB12缺乏。
1.2.2 给药方法 对照组根据病情口服西酞普兰20~40 mg/次,每日1 次,治疗8 周;研究组根据病情口服西酞普兰20~40 mg/次,每日1 次,治疗8 周,同时前4 周肌注维生素B12(弥可保)500ug/次,每2 天间隔注射1 次,后4 周口服维生素B12500ug/次,每日3 次。
1.2.3 疗效评定 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 周末检测HAMD、TESS(副反应量表)[2],并在治疗前及治疗第8 周结束时检测血压、血尿常规,血生化和心电图各1 次。疗效评定标准:按HAMD 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进行评定。
1.3 统计处理 将全部数据输入微机,运用SPSS For windows 13.0 软件处理,统计推断分别采用t 检验和χ2检验,界值定为α=0.05。
2.1 血清维生素B12水平 400例抑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平均值为(359.7±183.2)pg/ml,其中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低于正常值者78例(19.5%),平均值为(196.68±34.78)pg/ml。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在治疗4、8 周末两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2 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s)
表1 2 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s)
表2 2 组治疗前后HAMD 评分比较(±s)
表2 2 组治疗前后HAMD 评分比较(±s)
2.2 临床疗效 两组经8 周治疗,研究组痊愈17例(48.5%),显进12例(34.2%),进步4例(11.4%),无效2例(5.7%),显效率82.9 %,总有效率94.3%,对照组痊愈10例(28.5%),显进9例(25.7%),进步7例(20%),无效9例(25.7%),显效率为54.3%,总有效率74.3%,研究组显效率、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63、5.29,P<0.01)。
2.3 HAMD 量表评分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在治疗2、4、8 周末两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研究组HAMD 量表评分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见表2。
2.4 安全性 研究组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昏、厌食、失眠、无力等,与对照组相当,上述不良反应轻微,大多出现在治疗早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轻或消失。在治疗1、2、4、8 周末,两组TESS 值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与治疗前亦无差异。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科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的特点,虽然许多药物被证明有效,但研究显示仍有19%~34%患者对各种抗抑郁剂治疗效果不佳,为提高抑郁症治疗效果,人们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做了多种尝试[3-5]。维生素B12是体内重要的营养素,参与单胺类递质合成所必需的碳代谢过程,与神经精神系统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国内外研究显示血清维生素B12缺乏可能是导致抑郁症的原因之一[6-8],本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维生素B12缺乏的比率为19.5%与张新华等[8]22.4%的报道相似。VitB12缺乏不但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影响抗抑郁药物疗效的重要原因[9-11],本研究显示对VitB12缺乏的抑郁症患者,辅助VitB12治疗较单用抗抑郁剂治疗,显效率与有效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HAMD 评分与血清维生素VitB12水平呈反比,说明血清维生素VitB12水平升高有助于提高抗抑郁效果。本研究显示VitB12缺乏在抑郁症患者中比例较高,通过补充维生素B12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 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3-197
[3]张恒,杨雀屏,吴越,等.生物反馈训练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1):1295-1296
[4]李翔.针灸辅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5):363-364
[5]刘美玲,刘晓军,高秀春.帕利哌酮缓释片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453-1455
[6]Tiemeier H,van Tuijl H R,Hofman A,et al.Vitamin B12,folate and homocysteine in depression:The Rotterdam study[J].Am J Psychiatry,2002,159:2099-2102
[7]Kim J M,Stewart R,Kim S W,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folate,vitamin B12and homocysteine levels in late-life depression[J].Br J Psychiatry,2008,192(4):268-74
[8]张新华,樊春红.抑郁症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10):19-20
[9]Hintikka J,Tolmunen T,Tanskanen A,et al.High vitamin B12level and good treatment outcome may be associated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BMC Psychiatry,2003,2(3):17
[10]王仁峰,王红,黄颖,等.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对氟西汀抗抑郁症疗效的影响[J].山东精神医学,2006,19(2):101-102
[11]徐广军,赵约翰,戴力.伴维生素B12缺乏老年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10,16(3):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