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春侠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的流动带动了审计的跨国界发展。我国审计准则从一开始就是借鉴国际惯例,并在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同时,由于国内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一直在改变的企业经营环境,审计所面临的任务日趋艰巨。然而,审计也需支持成本效益原则,这就决定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风险。这在客观上要求注册会计师注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风险和控制风险。本文就深度剖析审计风险形成原因并结合案例浅谈风险导向审计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审计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风险导向审计适应了现代社会高风险的特性,是目前现代审计工作中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风险导向审计为量化审计风险、减轻审计责任、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做出了尝试,故而在国际理论界与实务界之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日趋复杂的经济社会中也必将得到更加广泛地推广和运用。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是把企业放置在整个大的经济环境里面的,同时是将风险作为评估的中心,再从企业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状况、企业运行的经营方式以及企业整体的管理机制等等众多方面作出立体的观察,继而去进行综合的分析。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它受到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行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只有以风险导向为审计工作的主导,综合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才有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低水平。
二、必须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原因
在旧有的账项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中,已不能够使注册会计师注意到,抑或更加全面地去了解记录下来的有关管理层面决策信息的重要性。故而我国发布了全新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该准则是将风险导向审计作为贯穿审计工作前后的理念,提倡用时去主动了解被审计单位自身的经营性质、目标以及可能导致舞弊的因素、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战略、企业自身的文化与价值观、员工的胜任能力、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生产过程等等。必须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导向审计能够促进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更加全面的认知
从当今大多数的审计案件中可以看出,其中很多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 “仓促上阵”所致。注册会计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关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的信息,特别是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信息、被审计单位信息和内部控制信息。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时刻树立风险意识,增强自我的风险责任感。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接受委托之前就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在审计过程中以风险为入手点,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进一步依据这些前期做出的准备以及了解,来深度评估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挖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所披露出来的信息,同企业自身实际的经营状况之间的联系,然后去确定企业面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最新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以及出现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
在审计思路这个方面来看,风险导向审计是“自上而下”的思路,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开始进行分析,利用战略风险与经营风险之间存在的导向,逐步地引导并将审计的范围与重点进行落实,最终能够确定审计的目标与审计的程序。再由审计程序实行之后取得的审计证据,结合其相关的重要性水平, “自下而上”地去总结,并进一步判断出财务报表具有的风险以及最后达成的审计意见。
(二)风险导向审计可以在确保审计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
在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之中,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外部行业环境进行深度评价,也要对内部的经营环境进行深度的了解,从而整体评估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合理而准确的风险评估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关注重点审计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并恰当地组织和管理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工作更加有效。根据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
表明: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重大错报风险是不可控的,只有确定了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才能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从而设计更合理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
(三)风险导向审计可以缩短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与审计结论可靠性之间的差距
风险导向审计,必须要在确定审计计划之前,先去评估被审计单位自身的经营风险与内部控制,进一步由此去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之中,必须要对会计的核算系统以及财务报告里面容易出现重大错报风险的环节进行重点关注。比如增加审计抽样比例,或者是做更多的细节测试。更重要的是要对一些高风险的环节做出更加详尽的审查,以此来降低审计的检查风险,减少未发现会计造假以及舞弊的现象。如此才更能提升审计的质量,最终才能缩短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较高期望同审计结论可靠性之间存在的差距。
(四)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促进更有效的沟通,从而减轻审计责任
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审计风险不可能降低至零,最终的审计结果也不可能对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既然审计结果只能提供合理的保证,那么审计工作的重点就是将财务报表中未更正和未识别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然而“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并非基于审计风险的评估而确定。它的确定完全取决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而且通常与财务报表编制者所使用的重要性相同。与被审计单位达成理解共识并能够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有助于合作双方了解与审计相关的背景事项,并建立建设性的工作关系,同时被审计单位也会积极履行其对财务报告过程的监督责任,从而降低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三、案例分析
利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某海外石油公司进行审计。下面进行详细地介绍:
(一)该公司的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
2003年,该公司的净资产已经达到了 1.28 亿美元,其整体市值也超过了 65 亿元人民币。由于在国内市场上,许多的石油公司都有石油的产品进出口权,而在国际市场上面,该公司只占有较小的市场份额,还有行业内石油巨头对燃油市场的垄断。故而,该公司的竞争环境非常的激烈。
(二)初步进行评估风险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竞争对手之间激烈的竞争,内部环境是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不符,又没有完善的用人制度,同时内部的控制设计也不规范,这些都会使企业经营承担一定风险。故初步评估该企业风险是高风险。
(三)评估重大的错报风险,再制订详细的审计计划
调查显示该公司能够实施舞弊是由于个人的绝对权力不受约束;能以进行预期交易的高收益额作为借口进行一些违反规定的高风险的期货交易操作。这些说明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已经失效,十分可能进行舞弊,故而其重大错报风险被评估为高水平,能够接受的检查风险是低水平。
(四)审计程序的选择
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已经失效,要降低对控制测试评价结果的依赖。所以应当采用以实质性程序为主的总体审计方案。
四、结束语
风险导向审计不是制度基础审计之外的一种方法,而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是以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为立足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极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
[2]禹湘晖.浅谈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控制[J].财会通讯,2008
[3]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审计研究,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