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政,夏敏慧,宋静敏,贾 健,卢宁州
(1.海南大学体育部,海南海口570228;2.海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海南海口570228;3.万泉河温泉旅游公司,海南琼海571400)
黎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数千年来生息繁衍于海南岛上,黎族聚居区约占全省面积的60%。黎族由于分布地区的不同和方言、服饰的差异,其称谓有“赛”、“润”、“亻孝”、“杞”、“美孚”等[1]。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为125万。海南岛独有的黎族,在漫长的母系社会历史长河中,创造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是我国兄弟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
在全球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生活演变和文化趋同的大背景下,黎族的传统习俗、文化、体育在逐渐走向被同化的过程中。清朝、民国和新中国有许多学者包括外国学者做过大量调研,针对黎族民俗、方言、历史发表过多种论文和著作,但是,针对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的研究还是空白。本课题对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的综合调查带有抢救性质,对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在黎族区域产生的一个热带体育旅游项目群[3]。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是在热带黎族区域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吸引体育旅游者、为体育产业开发利用、并能对旅游者、小区域、全社会产生经济效益、健康效益、社会效益的事物总和[4]。它们具有资源特异性、非季节性、参与性、健身性、可重复性和专业性的特征[5]。海南黎族地区以其全境具有的热带山地、热带雨林、热带海洋和黎族风情,拥有可观的热带体育旅游资源。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若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综合开发利用,将会为国际旅游岛建设、黎族同胞脱贫致富、海南旅游业深层次发展创造经济价值。
本团队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了海南省有514项资源单体,仅黎族地区就有277项,占全省总数53.9%。本文依据国家标准(GB/I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地理学和体育学理论,对黎族地区热带旅游资源形成的机理和分布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和资源单体[4]。
根据国家标准和黎族地区资源成因机理,其资源可划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主类。根据黎族地区资源分布特征,将两大主类划分为8个亚类:其中自然资源4个亚类,人文资源4个亚类。另外,海南省有200多万km2海域面积,有1 000余个大小岛礁,所辖海域面积占全国2/3,根据此特征,本文将海域单独设立为一个亚类。根据海南黎族地区资源属性和形态以及黎族地区277项热带体育旅游资源单体基本属性,将其细分成了20个基本类型或归属到20个基本类型之中,见表1。
表1 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分类
从表1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分类统计可见,在全省398项自然类资源中,黎族地区有234项,占全省比例58.8%,其中:(1)海域类型:在全省93项海域类型中黎族地区有41项,占44.1%。全年可进行海浴、沙浴、空气浴、阳光浴的热带滨海和岛屿是海南目前最吸引旅客之处,“3S”(阳光sun、海洋sea、沙滩sends)可以开展诸如帆船、帆板、游艇、摩托艇、冲浪、伞降、划板、游泳、潜水、垂钓、横渡、沙滩球类、海底潜水探秘、海岛生存拓展、海岛露营娱乐等项目。(2)山地类型:在全省144项山地类型中黎族地区有113项,占78.5%。山地体育旅游可以开展登山、攀岩、溯溪、漂流、峡谷探秘、溶洞探秘、瀑布观赏、地质景观观赏、野生动植物探秘、热带雨林探险等众多项目。山地体育旅游是我省旅游资源另一主体,是拓宽旅游市场、扩大旅游容量的一个途径,也可成为扶持山地黎族群众脱贫致富的良方。(3)水域类型:在全省51项水域类型中黎族地区有30项,占58.8%。被誉为海南母亲河的三大河流均发源于黎族地区,其中南渡江最长、昌化江最险、万泉河最秀;另外黎族地区还拥有为数不少的湖泊,其中83%的湖水达到1~2类水质标准。江河和湖泊可以开展游泳、泅渡、游艇、划船、赛艇、赛龙舟、漂流、环湖骑车、徒步探秘等沿岸景观活动,温泉可以开展疗养、休闲度假、治疗疾病等运动康复活动。(4)生态类型:在全省110项生态类型中黎族地区有50项,占45.5%。海南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之一,在山地中存有大量原始雨林,而且全部分布在黎族地区;海南是我国设立动植物保护区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单位面积动植物物种最多的地区,在保护的前提下,热带雨林、动植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可开展众多的登山、热带野生动植物观赏、雨林徒步探秘、科教和动物表演等活动。海南省首创的“生态省”理念和行动成为表率,各类自然保护区特别是黎族地区真正起到了保护我省环境、资源、动植物物种的重大作用[7]。
表2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资源分类统计
从表2可见,在全省116项人文类资源中黎族地区有43项,占全省比例37.1%,其中:(1)民俗类型:海南省民俗型资源有22项,黎族地区有16项,占72.3%。黎族人民勤劳俭朴、勇敢彪悍、团结互助的传统,是黎族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宝贵精神财富。海南特有的黎族风情旅游近期虽有开发,但未形成规模和效益,应认真借鉴其他省的开发经验,对稀缺性民族资源在政策、规划、资金上给予保护和扶持。(2)节庆类型:海南省有9个节庆型资源,黎族地区仅有2项,占22.2%。节庆可以大量吸引国内外游客,特别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黎族节庆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可以为海南旅游业增添节日色彩。在节庆里,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娱乐活动和比赛,融入到黎族节庆欢乐的海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锻炼和休息。(3)赛事类型:全省有12项赛事型资源单体,黎族地区没有一项,是最薄弱环节。调查与检索发现,我省黎族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如赛独木舟、托物竞渡、爬椰树、爬竿过树、拉乌龟、鸡毛球、打竹舞、打叮咚、打木节、打狗归坡、打花棍、打柴舞、打陀螺、竹竿舞、射箭、射弩、射穹、粉枪射击、投标、赛牛、武术、摔跤、格斗、顶牛、钱铃双刀、穿藤圈、荡千秋、抢姑娘、荡转车、守营、背人碰撞等,其中多数项目已经失传。我省体育、旅游和文化部门如果能系统地开发黎族赛事,将民族体育、文化、艺术、建筑融合为像内蒙古“那达慕”那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盛会,将对继承保护黎族传统文化和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创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4)场馆基地类型:我省地处热带长夏无冬,是理想的冬训基地,每年吸引国内外30余支足球队和其他项目前来冬训或比赛。海南省共有13个冬训基地,黎族地区仅有女足和举重2个基地,占15.4%。黎族地区有标准高尔夫球场15个,练习场6个,占44.7%。高尔夫产业为世界三大体育产业之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越发达、高尔夫球场越多的现象,被称为“高尔夫现象”。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率先在全国提出创建“高尔夫球岛”理念,海口市也随之提出创建“高尔夫球市”,因此,引入国际大赛并将高尔夫旅游开发成高端旅游,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意义。
黎族地区拥有宽阔蔚蓝的海岸线和岛屿、清澈宁静的江河、起伏的山峦叠嶂,有一年四季恬静秀美的湖水,有百万年涌动的地热温泉与鬼斧神工的地质景观,自然类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大量高品质的热带体育旅游产品。但是,在人文类资源中,节庆类型、训练基地类型、场馆池类型偏少,黎族地区仅有2项尚未投入使用的在建项目,赛事类型是空白。这些状况说明黎族地区文化欠发达,体育硬件设施极不健全,还需大力完善。按国际惯例,一个国家或地方经济文化实力越强,就越重视建设体育和休闲设施、越重视国民体质的提高。为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名实相符,海南省应尽力弥补这些欠缺。
海南黎族地区既有优美秀丽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自然旅游资源,又有独特的丰富多彩的黎族歌舞、黎族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囊括了旅游资源分类中的多种基本类型。黎族地区还拥有其独一无二的历史传说和文化特殊性,以及与这些特性相伴的民族习俗和工艺。将这些景观、民俗的点通过旅游线路将观光活动和体验活动串联起来,可组合出程度极高的旅游产品链。这些民俗、文化和工艺蕴含着黎族的悠久历史,游客在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景之中欣赏民俗、参与体育歌舞、见识宗教仪式,使自然资源和人文活动紧密结合,提高旅游的情趣和文化内涵。
分布广阔的黎族地区占海南岛面积60%,仅开发了少量的旅游景点,绝大部分资源仍处于原始状态,其旅游资源具有量大、质优、承载力高的特点。丰富的黎族山地包括众多的山岭、岩洞、山涧、沟谷、溪流、湖泊、热带雨林和原汁原味的黎族风情,是开发度假村、山庄、研究基地、木屋、步道、车道、餐饮、特色店的优良场所。因其景物景类的地载组合条件优良,项目开发少,环境好潜力大,有很大的市场增量空间。
统计显示,2012年海南岛过夜游客已超过3 300万人次,其客源主要来自占市场份额97.3%的国内游客,其次是占市场份额2.7%的境外客源。由于海南岛的热带岛屿区位条件,岛内机场、高铁、环岛高速、省级公路市县连通程度高等条件,大交通状况良好。但黎族主要聚集在环岛高速公路内侧以及中线224国道两侧,以山地、台地、丘陵为主,不在高速公路线上,其中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拥有的热带体育旅游资源,都处在极偏僻的崇山峻岭之中,仅有极狭窄的沙石路或小土路通行。本应是极佳的热带体育旅游胜地,但由于交通状况不好,严重影响了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的项目开发。本课题认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资源本身的美学价值,还依赖于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发展基础。没有以交通便捷为前提和基础的旅游,就谈不上任何开发和发展。
黎族地区仅有的已开发景区从开业至今产品结构单调,在规模、效益、档次和吸引力方面差距极大,例如五指山、吊罗山、黎母山、鹦歌岭、霸王岭等,为数不多的旅游者好不容易来到这里,由于配套设施的匮乏,仅仅观光而少消费。简单的资源利用型产品结构,影响了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导致黎族体育旅游景区“行”大于“游”,未能形成吃、住、行、观、玩的旅游产业链。
在旅游制度和规则方面,一些黎族市县管理部门仍延用近似于计划经济下的集权领导模式,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仅有的少量旅游景点虽然在营业,名义上也有经营管理机构,但没有专业导游负责相应的工作,往往是领导身兼数职,旅游企业只存在一个空架子。海南省多数黎族市县因为财政吃紧,所以对旅游业资金投入不足,相关配套设施较差甚至匮乏。海南省原有导游虽然具备了旅游基础知识,但缺乏游泳、潜水、登山、攀岩、救助等热带体育旅游素养和专业知识,海南省还没有对现有导游进行体育旅游专业知识素养培训的机构,导致黎族地区体育旅游导游素质偏低[8]。可喜的是,海南省现有体育院系已经重视此现象,设立了体育旅游专业,开始培养专门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海南虽然是享誉中外的热带滨海旅游省市,滨海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但由于黎族地区旅游起步较晚、产品较少、规模较小、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游客主要以传统的滨海旅游观光为主,很少深入到中部山区旅游观光和休闲,这与我省重视开发滨海旅游,忽略山地旅游的开发以及传统旅行社线路安排有极大的关系。虽然近几年来海南黎族地区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呀诺达雨林文化”、“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万泉河温泉旅游”、“七仙岭温泉度假”、“槟榔谷民俗景区”等,但是,绝大多数黎族地区旅游资源未形成游、购、娱、吃、住、行六大要素配套的产业体系。
黎族地区占有海南省大部分热带自然资源,其民族特色鲜明,风俗类型齐全,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黎族热带体育旅游景观具有珍稀性乃至惟一性,民族和历史文化演示可丰富体育旅游内涵。故应在保护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综合开发利用热带体育旅游资源,以五指山原始腹地、尖峰岭雨林沟谷、七仙岭雨林温泉、呀诺达雨林文化、吊罗山雨林瀑布、霸王岭瀑布动植物观赏、黎母山黎族溯源、鹦哥岭高山峻岭、万泉河峡谷漂流、大广坝和牛路岭雨林湖泊探秘等资源为主题,开展热带体育旅游。选择适当的点、线,集结开发旅游产品链,由体育旅游营地、森林之家、自助露营地、休养文化会馆、野生动植物园、原生态景观区探密山路、健身步道、健身车道、观景台、野炊区、商业服务区、黎族原生态村、风情小镇、橡胶园热带高效农业观光区等,构成特色景区,形成以原生态为主的热带体育旅游集群。
黎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黎族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并以节庆、祭祀、娱乐等手段传承下来。它与本民族的历史、风俗、生存、生产方式和宗教活动(例如敬祖、驱鬼、打猎、法会)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传承性、宗教性、娱乐健身性等特征。黎族传统文化是除血缘和地缘之外,自古至今维系黎族群体的纽带,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体育瑰宝,应对其加大研究和挖掘力度,把这些民俗传统文化展示给好奇的游客,同时借助旅游商业价值保存其民族特性。
山地是海南黎族主要聚居地,有180余项山地体育旅游资源单体,不容忽视。与海南岛相近的台湾岛以山地旅游开发为主,在一条山地旅游专线两旁,数百家酒店、山庄、小木屋、度假村、试验基地、餐厅、商店、银行、邮局、警局,星罗棋布,各种完善的设施满足了山地旅游的所有需要。海南热带雨林山青水绿,空气清新,应巧妙设计,使热带山地体育旅游产业逐渐提高品质、扩大容量、拓宽市场,成为海南继海滨旅游干线之外的另一条主线。
21世纪旅游市场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价格、质量、服务的竞争,而是形象的竞争,谁拥有良好的旅游形象谁就是赢家。海南黎族各市县应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类型、质量和分布等做出基础的评判和估量,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心理积淀等旅游四维时空进行全面的调研统计,研究制定吸引客源市场的合理对策;同时大力向潜在旅游者推销黎族地区旅游目的地,帮助游客方便清晰地了解黎族地区的各种惟一性,促使旅游动机的萌生,由潜在的游客变成现实的游客。而海南省则应该把山地黎族、苗族群众的脱贫致富,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1]苏英博,韦经照,梁定基,等.中国黎族大辞典[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2]海南年鉴编委会.海南年鉴2007[M].海口:海南年鉴社,2007.
[3]夏敏慧.海南体育旅游开发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国家统计局.(GB/I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EB/OL].(2003-02-24).[2009-03-04].http:∥baike.baidu.com/view/2538445.htm?fr=ala0.
[5]宋静敏.海南省热带体育旅游资源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国家战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6]宋静敏.海南黎族地区热带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13-18.
[7]海南省人民政府.民族民俗[EB/OL].(2009 -12 -18).http:∥www.hainan.gov.cn/code/V3/special/more.php ID=49&BigClass=539.
[8]金德阳,张新定.黎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8):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