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业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传导途径及其效应的检验

2014-11-27 05:23吴学品李骏阳
关键词:流通业流通变量

吴学品,李骏阳

(1.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570228;2.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44)

改革开放以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1982—2012年,国务院多次下发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一号文件”,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组织、改善农村流通体系等发展农村流通业的举措一直是“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农村流通业落后的状况。然而,作为促进地区生产、拉动消费和发挥农村市场资源配置的流通业其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效果如何?对农村城镇化、投资、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怎样的关联效应?这些问题目前尚无肯定的答案,本文将构建理论模型,通过实证检验回答上述问题。

关于流通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力研究,西方学者主要从贸易的中心区位论、农产品价格等微观角度研究流通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所以本文从宏观角度的文献回顾中没有涉及相应的外文文献。理论研究方面,白全礼等[1]认为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是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增长的重要基础。晏宗新[2]认为现代流通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宋则[3]认为流通业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节约社会成本和促进就业等手段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陈阿兴等[4]认为流通产业对城市化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王德章等[5]从理论上论证了流通业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就业和市场一体化有促进作用。实证研究方面,李晓慧[6]采用面板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流通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王俊[7]利用我国各省区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表明流通业发展水平与地区制造业生产效率有正相关。王晓东等[8]引入偏最小二乘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流通业发展是促进中部地区就业增长的有效产业因素。赵凯等[9]利用费德两部门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力低于其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力。王春宇等[10]采用省会城市面板数据模型得出流通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但对地区经济的推动具有地区差异。谢莉娟等[11]的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流通业的发展已成为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产业因素。唐红涛[12]基于面板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实证表明流通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并且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弹性与当地区域经济总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王德章等[13]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流通业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苏为华等[14]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证明商贸流通业对浙江劳动力就业的带动能力最大;杨宜苗[15]分别从经济增长、就业和福利等维度,分析了流通产业的贡献及相关测度方法;宗颖等[16]认为流通业可以影响和拉动并引导了其他产业的变化。

纵观上述文献,首先,可以肯定,有着先导作用和高关联性的流通业的增长会对相关产业产生引致作用,然而,大多数文献只针对流通业影响经济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鲜有文献对流通业影响地区经济的路径进行全面分析和检验。其次,农村流通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鲜有文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系统分析流通业对农村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第三,从实证采用的模型来看,大多数文献采用的线性回归模型或费德两部门模型不能刻画流通业变动对经济作用的动态影响,也缺乏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滞后效应研究,作为高关联性的基础行业而言,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滞后效应是不可忽略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考察农村流通业变动和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分析农村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进一步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即期效应和滞后期效应。

一、流通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

理论上,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引起农村经济产值(GDP)的增加,拉动农村消费,带动农村社会就业,提高农户收入,加速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带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流通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通过引致生产和消费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从而带动农村的经济增长。

流通业对农村经济产值最直接的贡献就是农村流通产业所实现的产值,农村流通越发达,实现产值越多,对农村经济的贡献越大;此外,流通业还可通过影响农村消费,拉动内需,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消费者而言,流通业的发展规模、流通环境、流通体系和流通业态都会影响农村消费,流通规模的增长会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弹性系数,流通环境的优劣对农户消费的支出成本和消费预期产生影响,完善的流通体系和新型的流通业态会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及消费热情产生影响。流通业对农村就业增长影响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自身的发展吸纳更多的人员就业。流通产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门槛较低,流通业规模的增长会带来农村整体就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二是通过产业的关联效应促进其他产业就业。由流通业前后向关联效应所引致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整合、调整和优化,导致生产的扩大,使得整个产业结构的就业吸纳功能得到增强。流通业发展除了通过提高农村就业率,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外;还可通过流通业自身的功能提高农户收入,好的流通基础设施环境和健全的农村流通体系可以降低农副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农副产品利润空间,提高农户收入,而且高效率的农村流通业将会使得农户买到更多价廉物美的消费品,提高农户的隐形收入。流通业通过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对农村经济产生影响,流通业是高关联性的基础行业,农村流通业的充分发展,为农户和商品生产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求信息,改变不同生产者的计划,使得农村各个产业做出调整,促进农村各产业之间的内部分工和相关产业的增长,刺激农村经济增长。城镇是农村和城市之间进行商品、农副产品、劳动力以及科技信息交换的主要中转站,随着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城镇的规模得到发展壮大,促使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从而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最后,农村流通业的发展会加速产业的前后向关联效应,会进一步加速农村道路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仓储运输等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促进农村社会的经济增长。上述是流通业对农村经济的六种影响,其中前两种影响可以直接用宏观经济变量或指标来描述,对农村经济有直接的影响,笔者称为直接影响。后四种影响属于流通业的间接影响,它们不以宏观经济变量的直接反映,但能通过流通业的前后向关联效应途径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这里称为间接影响。因此,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影响的机理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GDP、Emp、Inc、Ind、Urb和Inv分别表示农村经济总产值、农村就业、农户收入、农村产业结构、城镇化和固定资产投资,LT表示农村流通业。上述经济变量和流通业构成的子函数分别代表流通业对农村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即流通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见图1。

图1流通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

二、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1.农村流通业指标 本文所用的流通业包括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以及专门为商业服务的仓储、交通运输和邮政业。采用流通业从业人员总数(LT)作为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的代理变量;采用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LTi)作为农村流通环境改善的代理变量。

2.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 农村经济总产值(GDP)用农业总产值和乡镇企业增加值之和表示,前者反映农林牧渔业的生产价值,后者包含了农村经济中的手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为了分析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其他产业就业的关联影响,本文用农村从业人员总数减去农村流通业就业人数表示农村其他产业就业(Emp);农户收入(Inc)用农村人均纯收入表示,按农村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人均收入;用乡镇企业增加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表示农村产业结构(Ind);城镇化(Urb)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表示;用农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表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Inv),包括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两部分,这主要是为了探讨我国农村流通业的发展是否促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

3.数据来源 大部分数据来自我国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个别变量的数据来自《中国乡镇企业年鉴》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对数据的影响,以1978年为基期,用GDP平减指数对有关数据进行调整。

三、流通业与农村经济变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计算两组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有助于综合地描述两组变量之间的典型相关关系。为了挖掘农村流通业和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信息,作为对两者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支撑,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刻画这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首先将两组变量的原始数据标准化,然后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结果见表1和表2。表1是从上述两组变量中得到的典型变量的表达式和典型相关系数,其中U1和U2为流通业的第一、第二典型变量,它们对流通业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0.967和0.033;对农村经济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0.785和0.154。V1和V2为农村经济变量的第一、第二典型变量,它们对农村经济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0.787和0.178;对流通业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0.965和0.029。即两组变量中得出的典型变量对每组变量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几乎接近1,几乎包含了两组变量所有的信息,并反映两组变量间的所有相关成分。表2为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典型相关系数为0的假设。从表1可知,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999,第二典型相关系数为0.931,几乎接近于1,这表明两对典型变量的关系非常密切,充分揭示了农村流通业与农村经济之间有高度相关性。

表1 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相关模型

表2 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四、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SVAR模型构建

为了动态考察流通业发展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即期效应和滞后效应,根据式(1),本文分别构建六个二元SVAR模型,每个模型含有的两个变量为流通业发展水平和一个农村经济变量(农村经济总产值、农户收入等),其中采用流通业从业人员总数(LT)作为流通业发展水平的代理变量,基于SVAR模型的主要目的是考察流通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关系,而不是决定变量的系数,所以本文认为采用流通业从业人数作为流通业发展水平的代理变量是合适的。构建的双变量SVAR模型为:

上式中随机误差项 μ1t和 μ2t为白噪声序列,满足条件:D(μ1t)=D(μ2t)=1,cov(μ1t,μ2t)=0。式(2)称为 p阶二元结构自回归模型(SVAR(p))。LT表示农村流通业变量,变量V分别代表农村经济的各个变量。其中系数b21表示流通变量LT对变量V的即时影响(当期),φ2i表示流通变量LT对变量V的滞后影响。如果b21≠0,那么作用在流通变量LT上的随机冲击μ1t通过对LT的影响,能够即时传到经济变量V上,这是流通业对经济变量的一种间接的即时影响。同理,该模型的经济变量也会通过该系统对流通业产生即时和滞后效应。由于每个模型中含有两个内生变量(k=2),因此需要对上述模型的结构参数施加k(k-1)/2=1个限制条件才能使得模型(2)满足可识别条件。根据现阶段我国农村流通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对上述六个SVAR模型施加如下的短期约束:

模型1:农村流通业对当期农村经济总产值的变化没有反应;

模型2:农村流通业对当期农村其他产业就业的变化没有反应;

模型3:农村流通业对当期农户收入的变化没有反应;

模型4:农村流通业对当期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没有反应;

模型5:农村流通业对当期农村城镇化的变化没有反应;

模型6:农村流通业对当期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没有反应。

上述6个短期约束相当于在上述相应的SVAR模型中设定系数b12=0。对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短期约束,笔者认为是合理的,事实上,相对城市流通业而言,农村流通业对当期农村经济变动的敏感度比较低,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农村流通业发展缓慢,我国农村流通业的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二是我国农村流通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或其他非农村组织等投资建设,这种投入往往具有指令性计划或滞后性质,一般是根据前几年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来决定。模型4、模型5和模型6的短期约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产业结构和城镇化从变动到产生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调整,固定资产从投资到产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影响。借助于上述的6个短期约束条件,本文用EViews 5.0来估计SVAR模型,并利用结构脉冲响应函数反映流通业发展对农村经济变量的短期和长期冲击。

表3 流通业变量和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

(二)实证结果

1.数据平稳性检验和模型的协整检验。在对VAR模型进行估计前,先对各个变量序列取自然对数,然后采用ADF和PP法对各变量序列及其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1%显著性水平上,所有变量序列均是一阶差分平稳,即都是一阶单整I(1)(限于篇幅,检验结果略)。为了检验农村流通业和各个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采用JJ的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法对流通业变量LT和其余各个经济变量进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协整检验(见表3)。检验结果显示在5% 的显著性水平下都存在协整关系,这表明农村流通业和各个经济变量之间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调整机制。

2.结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在得到最佳滞后期数的稳定VAR模型后,通过对每个模型增加一个短期约束条件,使得每个SVAR模型满足可识别条件,应用信息极大似然方法(FIML)估计得到每个SVAR模型的所有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每个结构参数在显著性水平1%下都是显著的(限于篇幅,结果略),从而得到流通业对每个经济变量的结构脉冲图(见图2—图7)。因本文重点分析流通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所以本文没有给出相应的农村经济变量对流通业影响的结构脉冲图。在下面各个脉冲图中,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纵轴表示各个经济变量对流通业冲击后的反应,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为年份。

从图2可以看出,农村流通业冲击在当期(第一年)就对农村经济总产值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这种正效应在第四年达到最大,从第五年开始逐步下降,一直到趋向于0,中间虽有小幅波动,但在大部分年份,影响效应都大于0。这表明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明显的,与理论上分析是一致的。图3中,农村其他产业就业人数对流通业冲击的响应是逆向的,这表明我国农村流通业发展并没有促进农村其他产业的就业增长。事实上,这与许多文献通过采用流通业的某一个指标(例如商品批发、零售总产值或流通业从业人数等)和就业总量(包含流通业就业人数)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流通业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结论并不矛盾。理论上,流通业促进就业增长的两条途径为自身吸纳和前后向效应的关联吸纳,前者是目前大部分文献采用的论证方法,本文实证针对的是第二种途径,从图3的农村其他产业就业响应曲线与0刻度线下面的距离越来越大来看,图3揭示了我国农村流通业只能通过自身的发展吸纳农村就业,通过关联效应促进其他产业的就业效果微乎其微,从另一角度也说明我国农村就业结构非常单一。我国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其他产业产生的影响效应,还可从图5得到印证,图5表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对流通业冲击的响应几乎为0,即产业结构的响应曲线在前9期几乎和0标准线重合。许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流通业的发展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但对我国农村而言,流通业的发展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没有起到优化和调整的作用。结合图3,也正因为流通业对农村产业结构没有起到关联性的影响作用,所以对其他产业的就业增长没有促进作用。对图3和图5的结论而言,笔者认为,与我国的城市相比,我国农村流通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流通业增加值小、流通组织结构层次低、流通经营方式单一、流通体系滞后、流通网店分布不合理以及流通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使得具有“先导性”和“高关联性”的流通产业没有对农村其他产业发挥出“导向性”和“关联性”功能。此外,农村经济落后也是导致流通业“关联性”在农村失效的另一个原因,事实上,流通业对地区的产业结构产生“关联性”作用,还得依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持。正如许多文献中所得结论一样,流通业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效果与该地区的经济水平有正相关。

图2经济总产值对流通业冲击的响应

图3农村其他产业就业对流通业冲击的响应

图4农户收入对流通业冲击的响应

图5农村产业结构对流通业冲击的响应

从图4可知,流通业的变动迅速引起农户收入的提高。并在第四年达到最大,然后迅速下降,并从第六年恢复平稳,并在0标准线上下波动,变化幅度并不大。这与理论上的分析是一致的。这也表明,农村流通业可以通过促进农村就业率的快速增长和农村商品、农副产品的高效流通,从而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图6显示,流通业冲击在第一年就开始影响城镇化,在第四年影响程度最大,且保持较大正效应的时间很长。这表明流通业发展对促进城镇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与许多文献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农村流通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存在不可分割的长期正向关系,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对我国十八大后提出的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等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图7可以看出,流通业的冲击从第二年开始就引起农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正向的反应,在第四、第五年达到最大,并且保持较长的正响应。由此可见,进入农村的流通业能引起农村全社会固定资产的增加,拓宽了农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图6城镇化对流通业冲击的响应

图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流通业冲击的响应

至此,农村流通业可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在直接效应上,通过提升农村经济总产值以及自身发展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影响农村经济增长;在间接效应上,通过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以及拉动农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对图2和图4、图6、图7进行比较,图2可以看作是农村经济对流通业综合影响的反应过程,这其中既有流通业的直接影响过程,也有流通业通过作用于农户收入、城镇化和固定资产投资等途径而影响农村经济的间接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农户收入、城镇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对流通业冲击响应最大时滞期平均长度约为第四年,这个时滞长度与图2中农村经济总产值对流通业冲击响应的最大时滞期大约相同,这揭示了流通业作为高关联性的基础行业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明显的时滞性,在中长期显著而持久。

五、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流通业影响农村经济途径的理论梳理,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横型(SVAR)实证检验了流通业对农村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显示:首先,流通业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高度相关,两者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调整机制,流通业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第二,作为先导行业的流通业,既可通过自身增长直接促进农村经济总产值和就业增长的增加,也可通过提高农户收入、推动城镇化和拉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等间接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第三,我国农村就业结构比较单一,农村流通业仍是吸纳我国农村就业的主要行业。流通业的发展并没有促进其他产业的就业增长。第四,作为高关联的基础产业,因农村经济水平和流通业的落后,使得流通业对农村的产业结构没有产生关联效应。最后,流通业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不仅在当期发生,也在滞后期发生,流通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综合影响大约在滞后第四年最为显著。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有如下的启示:第一,应大力发展农村流通业,促进流通业与农村经济增长的互动发展。流通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流通业发展会通过加速城镇化进程和拉动农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水平,反过来,农村经济增长也会促进流通业对经济影响的关联效应。第二,调整农村流通业结构,促进农村流通业及农村相关产业结构的良性演变。优化农村流通组织、健全农村流通体系以及推动农村流通业的多种经营方式,这样才能发挥农村流通业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流通业影响力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改善,使得流通业能有效地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借助流通业的作用加快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流通业发展对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应加强对农村流通业发展方向的引导,使其发挥积极作用加速我国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1]白全礼,郝爱民.国际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84-87.

[2]晏宗新.安徽省流通业发展战略研究[J].江淮论坛,2008(1):54-61.

[3]宋则.改革开放30年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考察[J].商业时代,2008(34):11-14.

[4]陈阿兴,李希刚.论流通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3):16-20.

[5]王德章,刘丽丽.现代流通业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商业研究,2006(13):28-30.

[6]李晓慧.流通业溢出效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1(27):14-15.

[7]王俊.流通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J].经济学家,2011(1):70-77.

[8]王晓东,谢丽娟.论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J].财贸经济,2010(2):98-103.

[9]赵凯,宋则.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及作用机理研究[J].财贸经济,2009(1):102-108.

[10]王春宇,仲深.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1):109-113.

[11]谢莉娟,吴中宝.流通业发展对促进就业增长的贡献分析[J].价格月刊,2009(9):37-41.

[12]唐红涛.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J].天府新论,2009(2):54-58.

[13]王德章,宋德军.流通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7(10):98-102.

[14]苏为华,朱发仓.商贸流通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6):60-64.

[15]杨宜苗.试论流通产业的贡献[J].财贸经济,2006(7):16-22.

[16]宗颖,刘敏楼.流通业作为先导产业的贡献、问题与对策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5):14-17.

猜你喜欢
流通业流通变量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