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下行趋势分析与破解路径

2014-11-26 01:03张薛梅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3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

张薛梅

内容摘要:本文从国内生产总值、克强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三个角度,说明我国目前经济增长减速的事实。认为消费、投资、出口增长乏力,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消失与退化是经济增长减速的主要原因。要想平稳度过减速难关,需要从需求管理转变到供给需求综合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目前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深化改革,走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同时,还必须积极地抓住和创造机会实现新的人口、制度和全球化红利。

关键词:经济增长 克强指数 下行趋势 破解路径

经济在运行中有起伏和波动虽然正常,但是我们更愿意看到经济的长期增长,因为经济长期增长必将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带来繁荣富强。伴随着全球经济继续下行,当前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下行在很多领域都已经得到实质上的验证,面对经济下行的事实,需要分析下行的具体原因,更需要提出化解经济减速难关的路径。

我国经济下行趋势具体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可以从很多方面得到佐证,笔者从国内生产总值、克强指数和股票价格指数三个方面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来佐证经济增长减速的事实。

(一)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变化趋势

自1978年至2013年,全球经济时有波动,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为GDP)仍保持平均9.85%的增长率,令世人艳羡。根据图1可以看出,36年中经济增长的速率并不平稳,最高的年份是1984年的15.18%,最低的年份是1990年的3.84%,而在过去的5年里,GDP增长率平均8.87%,低于改革开放36年来的平均水平。根据图1还可以看出这一轮的经济增长下行,始于2007年。根据图2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增长下行趋势更加清晰。如果从季度的角度来分析,除了2009年第2、3、4季度和2010年第1季度保持小幅上升之外,2010年第2季度以来的每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都在下降。

(二)克强指数变化趋势

克强指数主要包括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子指标。耗电量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和消耗电量,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地区工业生产活跃度以及企业运行状态。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7年之后,我国电力消费增长率呈下降格局,其间有波动,2010年曾有恢复性增长,之后又下降。铁路货运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铁路运输的货物总量,从物流角度反映该地区工农业生产以至整体经济运行状态。由表2可以看出,从2010年之后,我国铁路货物运输量增长率持续下降。贷款发放量指人民币贷款总额或新增贷款规模。我国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大头,银行贷款又占间接融资大头,贷款发放情况既反映出市场对当前经济信心,又显示未来经济运行风险度。从表3可以看出,从2009年之后,中长期贷款占比除了2013年有恢复性增长之外,其它时期都在持续下降。

(三)股票价格指数变化趋势

股票价格指数是描述股票市场总的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它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一组股票,将各股票的价格进行加权平均,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到。股票价格指数的涨跌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有人把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称之为实体经济的“睛雨表”。以上证综合指数为例,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达6124.04的历史最高点,之后上证综合指数基本上以下跌为主(见表4),至今上证综合指数也没看到大的起色。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发现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GDP增长率持续降低,克强指数的三个子指标一起下行,股票价格指标持续下跌,至今还未见起色。实际上,还有很多其它经济迹象,粗略地分析结论基本一致,即我国经济遇到了新一轮的减速难关。

我国经济下行趋势原因分析

(一)消费、投资与净出口增长乏力

从图3中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时有波动,其中净出口的波动最大,但由于消费与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净出口的减少率所以我国GDP每年都在正增长。国际媒体曾经这样赞誉我国经济长期增长:“全球经济低迷,中国一枝独秀”。始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这一次我国经济未能独善其身,从三大需求增长速度上来看,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其各自的增长率在2007年之后,虽然也有波动,但整体下降还是明显的事实,消费、投资、净出口增长乏力的现实已成长期趋势。

(二)人口、制度和全球化红利期满

1.低成本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曾被世人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依靠的是充裕而廉价的劳动力。目前推动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并获得巨大优势的劳动力因素,正在面临着从富余到短缺的转折,从图4可以看出我国正在经历这一变化,长期趋势会加剧这一过程对经济的巨大影响。无论是从人口统计学角度还是考虑来自劳动力及相关产品的价格层面的数据分析,都可以做出一个具有历史结论意义的判断:我国在2007年前后已经走过了刘易斯拐点。

我国的劳动力供应正在逐步趋紧,人口红利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转为人口负债,曾经参与国际分工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正在转变。和那些在国际贸易中同我国形成较强竞争关系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正在慢慢地深化为劣势。目前我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已经大体上是泰国的1.5倍,是越南的3倍,是印度的3-4倍。比较优势下制造业面临再一次全球分工,本文选择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作一个简单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到廉价劳动力优势渐失导致我国出口竞争力确实在下降(见表5)。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涨的现实和长期趋势继续走高,必将影响发达国家在我国制造业方面的直接投资。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曾经对25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显示,“中国制造”的廉价“王位”已遭“罢黜”。该公司合伙人瑟金称,中国的实际生产成本“已接近美国”。调查称,印尼是调查中制造业成本最低的国家。波士顿咨询公司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正在加速“回流”。该公司调查了200个大型制造企业,21%的企业表示已经开始或预备在两年内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搬回美国,而31%开始考虑“回流生产”。endprint

2.经济制度红利正在衰减。经济学家诺斯强调:“增加的路径依赖”,其含义就是增长取决于制度。历史证明最适于经济增长的制度就是市场经济制度。回顾三十五年的改革历程,从农村改革的包产到户,到整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经济特区,从个体经济与乡镇企业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国企改革的“婆婆”要松绑,“媳妇”要自强 ,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从纯粹的计划经济到逐渐完善的市场经济,在这一经济制度历史变迁中,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勿庸置疑,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极大成功,但今天的经济体制仍然存在继续改革的必要性。据测算我国市场化指数在1981-1999年的平均增速是13.7%,进入21世纪,年增幅则普遍降至5%以下,基本保持递减状态。 世界银行发布了2013年的营商全球环境报告显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营商便利度(仅指中国大陆)在185个国家里仅排名第91位。中国香港排在第2位,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则排在第4位。我国在185个国家中经商便利度排名和我国整体经济实力是不匹配的,说明当前经济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但来自于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阻力较大。

3.全球化红利遇到困境。21世纪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日益转向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生产和加工环节,而大规模地把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和加工环节向外转移。我国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经济规模优势、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制度和政策优势,及2001年底加入WTO 带来的全方位影响,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最大的流入地。借助加入WTO的契机,我国大力吸收对外直接投资和发展加工贸易,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成为这一波全球化红利的最大赢家之一。随着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到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一波的全球化红利基本结束,我国急需调整才能实现与世界的再平衡。根据表6可以看到,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及对GDP的拉动,与消费、投资相比,上一轮的全球化红利已经渐渐消失。

我国经济下行趋势破解路径分析

经济增长像是有一种特殊的魔力,人均GDP的持续增长会使百姓从贫穷走向富裕,我国的改革开放见证了这一过程。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会让这一过程放慢脚步,如何平稳度过经济减速难关,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一)从需求管理转变为供给管理为主的综合管理

虽然需求管理的政策效果显著,但也会产生一些问题。首先,会加剧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况。一方面,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需求管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落后产能,牺牲了经济效率;另一方面,需求管理的政策造成了部分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其次,政策刺激下的消费增长,其持续性有待考验,增加居民收入才是刺激消费的根本。未来国家政策需要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为主的综合管理,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财税关系是中央和地方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这些论述为我国将来财税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理顺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的基础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对今日中国来说,“世界工厂”的美誉是不够的,“中国制造”要向“中国精造”、“中国创造”转变,必须在上层建筑层面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给予社会更宽松的人文环境,对知识产权给予更有效的保护和政府层面上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最大限度地促进技术升级、改造。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急需调整,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需要运用市场化的力量进行淘汰、重组,即使不存在产能过程的产业,参照发达国家的水平,产品附加值低的产业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升级,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健康、理性增长。

2.打破非公有资本行业准入限制,引入行业竞争增加有效供给。有效供给是指与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相适应的供给,即产品的供需平衡。我国国民收入增长率有长期下降的趋势,但绝对额仍然在继续增加且数额庞大,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良性循环,需要整个社会形成更多的有效供给。竞争会产生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创造出更多的有效供给。但我国还存在众多领域对非公有资本存在较高的准入限制,对于竞争性的行业和领域可以引入非公有资本,引入行业竞争,从而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增长。

3.实现利率价格市场化、金融主体多元化,支持多元化融资需求并优化资金配置效率。资金的融通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重要支撑。利率市场化是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打破国有银行主导天下的格局,推进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积极促成金融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出现,取消银行业的存款和贷款利率限制,方能支持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层面上,要针对企业反映的实体经济资金总体紧张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盘活资金存量,优化金融结构,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进金融改革,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发展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

当前,加强民主建设可成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民主就是把社会力量真正纳入政治生活,使公民及时了解政府动态,参与公共事务,保障政府行为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打破政治权力对社会的垄断,防止政治权力对私人生活的不适当干预,并成为及时纠正政府失灵或失范的重要工具,实现政府和社会同时满意。民主的政府需要懂得民主的百姓,长期来看,这又需要加强公民的民主教育。endprint

(三)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通常人们用基尼系数来对各国贫富差距进行比较,联合国有关组织这样规定:如果基尼系数大于0.5,则该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这样的社会可能会不断地发生骚乱,甚至政权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如果基尼系数大于0.4,这被称为警戒线,整个社会介于稳定与不稳定的国家级;如果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则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这是最适合社会发展的状况。

从表7可以看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也显示:我国的贫富差距比日本、德国、英国、美国这些发达国家都要大。凯恩斯指出,一定数额的支出通过乘数效应数倍于原本的支出额引起GDP的增长。通常相对富裕的人群,其边际消费倾向小于相对贫富的人群,所以通过调节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最终可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在收入分制度改革中,应该坚持努力做到“授人以渔”,而不能局限于“授人以鱼”。三大主线需要坚守:一是“提低控高扩中”,持续直补农业、加强农民工社保,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行服务业增值税改革、结构性减税,降低个人所得税及中小企业税赋;二是强化社会保障,规范央企分红和推动分税制改革等、财政加大民生投入,强化全民社会保障 、引导民资进入教育、医疗领域,鼓励商业保险;三是提升财产性收入试点土地制度改革,农民享受土地增值收益、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拓宽居民金融投资渠道。

目前,面对比较严重阶层固化、不同人群“被进入”不同的发展通道,人群结构“代际分化”,底、中、上的阶层分野正在加剧。这种情况下,国家顶层部门和领导更应该努力促成更大程度上的教育均等、就业均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最终实现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均等。

(四)努力创造和实现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率(又称城市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我们应该努力创造和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涵和特征主要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一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互动,二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三是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的城市格局,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包容性、和谐式城镇。笔者认为“城市化深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城市化深化”一方面需要水平提升,另一方面需要城市化质量提升。

1.城市化水平方面。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介绍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2013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13607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73111万人。城镇化率为53.73%,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这样的水平和全球平均水平相当,这样的水平和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要提升,应加速城镇化,可喜的是我国已经树立了这样的宏伟目标,即在2030年前实现80%城镇化率。

2.城市化质量提升方面。需要逐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农村生态化,优化城市规模、构建城市圈 ,发展城市公共设施与服务。上述所说的每一方面都有其深刻的内涵,都将从不同角度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如农民工市民化层面上,2013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2.69亿人,这2.69亿农民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这部分农民工市民化将产生巨大的增长潜力。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每年多市民化1000万人,可使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约1个百分点。而这个过程至少可以持续10年以上。再如城市公共设施与服务层面上,有人将我国大陆的城市公共设施和服务与世界主要城市进行对比,发现我国除了经济实力方面还能说得过去,在硬件设施、金融成熟度、制度与机构效率、社会与文化、人力资本、环境与自然危害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五)创造和抓住机会实现新的人口、制度和全球化红利

当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失去、当市场化导向的再改革遭遇前进阻力、当全球化红利衰减,我国需要寻找新出路,实现新红利。

1.创造新的人口红利。我国劳动力的供需逆转,使得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企业主无法改变这一现实,我国很难再借此获得相关产业的比较优势。想要创造新的人口红利,短期来看,要进一步打破城镇和乡村户籍界限,提高农民务工积极性,增加劳动力供给;长期来看,通过调整计生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劳动力供应的数量,此处,提高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是一个更重要的选择。目前,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陆续实行转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数量上占高校总数的50%。通过职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更多的“普通技工”向“高级技工”的转变,增强劳动力素质供给与企业对素质需求的匹配性,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精造”乃至“中国创造”的转变,形成新的人口红利、人才红利。

2.打造新的制度红利。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现实相对照,会发现我国在20世纪末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这种不完善主要体现为政府继续在资源配置中居于主导地位,限制和压制了市场有效地发挥作用。具体表现为政府仍然支配着主要的资源、赋予了垄断权力的国有经济规模依然庞大、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法治基础尚未建立,导致各级政府官员享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这样的不足和缺陷使得我国的制度红利不能持续下去。

我国需要打造新的制度红利,可以通过全方位进一步改革,来实现新的制度红利。政府职能需要再转变,政府这支“看得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需要再退一步,让市场这只“看得见的手”真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满足法制建设、公共服务、市场有效监管的基础上,政府进一步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国有经济还需要深化改革,落实国有经济有进有退,从竞争性部门退出;留下的国有企业可以进行制度再创新。目前,我国法制体系还需完善,要建立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体系:拥有有效约束所有人(包括政府各级官员)的宪法,要依据国家宪法建立透明的法律体系。要完善司法体系,实现独立审判和公正执法,要通过法治切实保证公民的基本权益。endprint

3.铸造和抓住新的全球化红利。当出口导向型经济遭遇全球经济疲软,我国可以选择进一步对外开放,降低比较优势的产品对外出口的障碍。以上海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改革开放新战略已经启动,这势必将让我国获得新的全球化红利,上海自由贸易区是国家拟建设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将来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有了经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创更多的自由贸易区来实现更多的全球化红利。同时,需要向学习美国,学习它“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如果说曾经我国在出口导向型经济中抓住了第一波全球化红利的话,今天则需要转变观念,努力抓住第二波全球化红利。新的全球化红利有如下特征:从利用别人的市场转向利用自己的市场,从低级要素利用转向高级要素吸取,从被动适应全球化竞争转向主动创造全球化战略机遇。要抓住第二波全球化红利,需要在我国建立全球性的城市,发展全球化的产业、形成全球性的企业和培养全球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善文,高伟栋,莫倩.三十年未有之变局—中国潜在增速的趋势转折[EB/OL].http://bg.panlv.net,2010-10-12

2.王会聪.美调查:中国制造不再廉价 实际成本接近美国[EB/OL].http://world.huanqiu.com,2014-6-25

3.报告称中国工资水平上涨美国制造业加速回流[EB/OL].http://news.hexun.com,2013-9-25

4.华桂宏.经济学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统计局.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3.7%[EB/OL].http://house.people.com.cn,2014-1-20

6.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

7.万广华.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80%[J].国际经济评论,2011(6)

8.李海涛.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69亿[N].农民日报,2014-2-21

9.周慧,申俊涵.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谋转型 职业教育改革再引热议[N].21 世纪经济报道,2014-4-1

10.吴敬琏.改革需要顶层设计[C].变局与突破:解读中国经济转型[A].外文出版社,2012

11.吴敬琏.改革需要顶层设计[J].检察风云,2011(4)

12.刘志彪.我国如何抓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J].光明日报,2013-8-7endprint

3.铸造和抓住新的全球化红利。当出口导向型经济遭遇全球经济疲软,我国可以选择进一步对外开放,降低比较优势的产品对外出口的障碍。以上海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改革开放新战略已经启动,这势必将让我国获得新的全球化红利,上海自由贸易区是国家拟建设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将来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有了经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创更多的自由贸易区来实现更多的全球化红利。同时,需要向学习美国,学习它“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如果说曾经我国在出口导向型经济中抓住了第一波全球化红利的话,今天则需要转变观念,努力抓住第二波全球化红利。新的全球化红利有如下特征:从利用别人的市场转向利用自己的市场,从低级要素利用转向高级要素吸取,从被动适应全球化竞争转向主动创造全球化战略机遇。要抓住第二波全球化红利,需要在我国建立全球性的城市,发展全球化的产业、形成全球性的企业和培养全球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善文,高伟栋,莫倩.三十年未有之变局—中国潜在增速的趋势转折[EB/OL].http://bg.panlv.net,2010-10-12

2.王会聪.美调查:中国制造不再廉价 实际成本接近美国[EB/OL].http://world.huanqiu.com,2014-6-25

3.报告称中国工资水平上涨美国制造业加速回流[EB/OL].http://news.hexun.com,2013-9-25

4.华桂宏.经济学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统计局.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3.7%[EB/OL].http://house.people.com.cn,2014-1-20

6.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

7.万广华.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80%[J].国际经济评论,2011(6)

8.李海涛.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69亿[N].农民日报,2014-2-21

9.周慧,申俊涵.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谋转型 职业教育改革再引热议[N].21 世纪经济报道,2014-4-1

10.吴敬琏.改革需要顶层设计[C].变局与突破:解读中国经济转型[A].外文出版社,2012

11.吴敬琏.改革需要顶层设计[J].检察风云,2011(4)

12.刘志彪.我国如何抓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J].光明日报,2013-8-7endprint

3.铸造和抓住新的全球化红利。当出口导向型经济遭遇全球经济疲软,我国可以选择进一步对外开放,降低比较优势的产品对外出口的障碍。以上海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改革开放新战略已经启动,这势必将让我国获得新的全球化红利,上海自由贸易区是国家拟建设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将来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有了经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创更多的自由贸易区来实现更多的全球化红利。同时,需要向学习美国,学习它“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如果说曾经我国在出口导向型经济中抓住了第一波全球化红利的话,今天则需要转变观念,努力抓住第二波全球化红利。新的全球化红利有如下特征:从利用别人的市场转向利用自己的市场,从低级要素利用转向高级要素吸取,从被动适应全球化竞争转向主动创造全球化战略机遇。要抓住第二波全球化红利,需要在我国建立全球性的城市,发展全球化的产业、形成全球性的企业和培养全球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善文,高伟栋,莫倩.三十年未有之变局—中国潜在增速的趋势转折[EB/OL].http://bg.panlv.net,2010-10-12

2.王会聪.美调查:中国制造不再廉价 实际成本接近美国[EB/OL].http://world.huanqiu.com,2014-6-25

3.报告称中国工资水平上涨美国制造业加速回流[EB/OL].http://news.hexun.com,2013-9-25

4.华桂宏.经济学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统计局.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3.7%[EB/OL].http://house.people.com.cn,2014-1-20

6.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

7.万广华.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80%[J].国际经济评论,2011(6)

8.李海涛.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69亿[N].农民日报,2014-2-21

9.周慧,申俊涵.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谋转型 职业教育改革再引热议[N].21 世纪经济报道,2014-4-1

10.吴敬琏.改革需要顶层设计[C].变局与突破:解读中国经济转型[A].外文出版社,2012

11.吴敬琏.改革需要顶层设计[J].检察风云,2011(4)

12.刘志彪.我国如何抓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J].光明日报,2013-8-7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