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泉州市兴建展览场馆应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

2014-11-26 21:46黄建雄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泉州市发展模式

黄建雄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展览场馆的建设与发展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文章阐述了泉州市兴建展览场馆的社会经济意义,探索了其会展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方向,并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了泉州市兴建展览场馆应当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以期为泉州市展览场馆的建设和会展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泉州市;展馆场馆;发展模式;考虑因素

中图分类号:TU2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2-0164-02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基础建设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公民进入城市中来,现有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地方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会展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在我国960万km2的国土上,大大小小的城市如星盘般坐落其中,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独特的城市特质。作为海峡西岸枢纽,泉州市的会展业近年来蓬勃发展,是国内会展业中不容忽视是的一支生力军。《2006~2015福建省会展业发展规划》指出,2011~2015年是泉州会展业的整合提高期,未来的泉州市将建设成为省级专业会展品牌区。然而,泉州市现有会展规模与质量并不足以匹配其经济发展水平,尽管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更加多元化,展览的数量与种类也与日俱增,但是现有的展馆大都规模较小而且缺少品牌。正处于整合提高期的泉州会展业,对展馆内容的个性化、目标人群的进一步细化以及品牌会展的建设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展览场馆作为城市面貌的展示窗口,需要囊括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所包含的内涵之丰富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兴建展览场馆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这正是泉州展览场馆兴建的相关人员应当考虑的问题。

1 研究在泉州市展览场馆兴建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各个城市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地位不断上升而且愈发成熟。展览产业作为服务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理所当然的顺势而上,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泉州市作为福建省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且历史文化悠久,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是名符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锐意进取,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交流的客观需求,泉州市的会展业也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近年来泉州市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逐年完善,各地会展业界人士受到泉州会展业巨大发展潜力产生的强大推力,接踵而来,为泉州会展的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着新鲜的血液。

泉州市下辖各县域经济十分发达,相关的支柱产业都培育了各自的品牌展会,如: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石狮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中国南安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安溪的茶博会、德化的瓷博会、丰泽的树脂工艺品展、鲤城的工矿汽配展,以及石化、建材、环保、光伏电子、工程机械等不断壮大的产业举办展会的需求,兴建符合泉州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会展场馆、整合众多展会资源,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2 泉州市会展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当前世界会展经济发展模式可大致分为十种,具体分类见表1。

上述十种展览场馆运营模式中,纯场馆经营模式与场馆经营与自办展结合模式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前者只允许展览场馆所有者经营场地出租等业务,而自办展的业务是不被允许的,后者则是两种业务都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至于表1中纵向各分类的区别则较容易理解,本文不再作具体解释。泉州市现行的会展发展模式主要是第F种模式,即展览场馆建设过程中的投资都由政府一方承担,且主要承办当地政府举办的展会,及承接场馆经营场地出租业务和自主办展的场馆运营模式。这样的会馆运营模式准确来说并不是最佳的运营模式,尤其是在政府监管和协调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导致会馆建设过程的混乱或是衍生出其他各种资源浪费现象,不利于会馆业的长远发展。

纵观发达国家的会馆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德国的展览场馆经营模式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其展览场馆设施代表了世界一流水平,经营模式也是世界领先,对泉州市会展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德国的展览场馆经营模式接近于表1中的D模式,即展馆经营与自办展结合的民营公助的经营模式。民营公助的经营模式是指场馆自助经营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这样的模式有助于场馆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在多数发达国家中得到了普遍的适用。民营公助模式的优点是其机制的灵活性很大,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会展业的积极性和专业性,改变了政府部门全权主导的局面,不但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还能对展馆质量和展会品牌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合泉州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发达国家会展业的成功案例,以及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考虑,可以看到泉州市现在的发展模式并不是最优的,如何加强各方面的建设和配套改革,完成从E模式到F模式的突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3 泉州市兴建展览场馆的建设规划

兴建展览场馆的建设规划涉及城市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的商业配套等。本文选择了选址与展览场馆自身的设计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分析。

3.1 展览馆兴建位置的选择

选址是展览场馆建设考虑因素中的重要环节,有时候甚至会直接决定该项目建设的成败。在选址的过程中,投资人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法规政策、文化基础、地理交通、社会经济等等很多方面,本文分析了其中较为重要的两点。

3.1.1 契合城市的文化,充分利用城市资源

展览场馆的建设与城市的人文、旅游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兴建展览场馆时,要事先对城市的文化环境进行深入的了解,能更好的保证场馆与城市的契合程度,让建设的展览场馆真正成为所在城市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使场馆最大程度的展示出城市的风貌,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总而言之,城市独特的人文环境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往往也能对展览场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大的推力。泉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城市资源和独特的城市文化,这些特性无疑更利于展馆品牌的建设,打造独属于泉州市会展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展馆未来的长远发展。所以说,泉州市展览场馆的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城市的旅游资源和把握城市文化,这不仅能帮助展览场馆进行更好的自身定位,而且也可以为场馆的选址提供参考。

3.1.2 政府支持力度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使得政府对行业的态度往往成为投资者考虑的首要因素,展览场馆的兴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也在城市的规划之中,自然对政府的态度愈加敏感。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政府对城市展览场馆的建设大都持支持态度,然而不同城市的支持力度缺失不同的,泉州市显然是政府支持力度较大的城市之一。泉州市正在面临着于展览产业的市场化转型,具体来说,就是将展览场馆的经营主体从政府逐渐转为由会展企业承办,这样的政策对广大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当然,政府的支持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个方面,在展览场馆的用地规划、土地划拨或土地出让金政策、政府主办各类展览活动的展源整合方面,还有推动国内国际市场开拓的政策、激励民间参加展览的政策等等都是纳入考量范围之内的。这样利好的政策一方面如上述所说,可以直接影响展览场馆的发展,另一方面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和会展企业的进驻,带动展览业的整体发展,从而间接影响展览场馆的发展,所以也是展览场馆选址时必须考量的因素之一。

3.2 展览场馆的设计

3.2.1 展览场馆建筑形象和内部环境设计

关于场馆建筑外形,在建设展览场馆时,如果要使展览场馆完全融入到城市中,真正成为城市的一部分,那么在建筑外形设计上多做考虑是不可避免的。在进行外形设计时,应当重点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要使场馆与周边的基础建设完美融合,二是要使场馆保有自己的建筑特色和感染力,只有牢牢把握这两点,外形设计才是成功的。

3.2.2 展览内容的丰富性与展厅的适应性

展览场馆作为城市和各类展览主题的展示窗口,大体都是通过视频、图片、产品、模型以及展台设计等手段来让人们更加具体形象的认识所的展示内容。要想更好的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考虑展览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适应和满足各类展会布展的要求,要尽可能对展厅的主题空间进行精心地规划和设计。首先,展厅要能保证能全面的展示所想表达的主题,但是又不能显得过于狭窄以至于让人产生压抑感,这样才能保证最大化发挥展示空间的作用。其次,展厅要能满足各类大型展览构件的陈设和适应大型装载设备作业的需要。因此,展厅设计要充分采用无梁式大跨度的空间结构设计。而保证展览内容的丰富性与适宜性能为展览场馆的兴建提供更为专业的参考,其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3.2.3 展览场馆的规划要预留适当的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展览场馆的建设很难做到一劳永逸、一锤定终身,而且也不必超乎现实、超乎时代、不计成本的大兴土木、一步到位,但是必须考虑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首先,应注意展馆设计要预留后期展馆的发展空间并做好前后期的设计衔接;其次,应为汽车社会的发展设计出足够停车空间。

参考文献:

[1] 施昌奎.发达国家展览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及其启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 陈函易澎,于欣波,王晓冰.城市规划展览馆设计发展浅析[J].中华民居,2014,(5).

猜你喜欢
泉州市发展模式
泉州市震昇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