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华?马会霞
摘 要:宏观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深刻变革,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有所削弱。价值观的教育,“理论”方面固然不可或缺,然而“践行”却更能体现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内化到大学生的内心并外显于其行为,需要“以理论认同的强化为基础——“践行”至上的机制为导向——教育手段的多元化为依托”的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支撑。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大学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深刻变革,已使得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有所削弱。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养成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群体受到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念冲击,缺乏辨识能力和足够高的理性评价能力,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内化到大学生的内心并外显于其行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的核心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综合、配套的一系列教育步骤的实现:理论层面的认知、认同,机制方面的正确引导以及手段方面有效性的发挥是保障教育效果的前提。
一、以理论认同的强化为基础
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理论认同的强化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理论认同方面需保证:一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有一致的认同;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并提高认同度,加强管理和规划的力度。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制度的内在精神体现和生存之本,它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完善的人格;引导大学生学会把思想和道德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尽自己所能地善待他人、热爱社会、积极进取。
2、强化认同,加强领导,科学规划
理论分析和价值认同是后续行动的导向标,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则是相关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结合文章的主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校管理团队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组织和制度的保障。另外,科学的规划也是良好发展的必要前提。各教育管理主体应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到各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具体体现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之中;详尽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体系,细化工作步骤和要求,将责任明确、落实到个人;完备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保障规划目标地顺利实现。
二、以“践行”至上的机制为导向
理论认同的基础之上,需要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和能保证效果的运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重在“践行”,本文提倡构建以“践行”至上为导向的教育机制。
(1)“践行”过程的丰富性可以带来良好的教育效果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教育方式的刻板与直接。而教育客体的个性需求、年龄特征却恰恰需要教育过程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实践的过程可以使大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地域、事件、群体中获得新鲜感,而寓于其中的理论知识便能相对容易地进入大学生的头脑。
(2)“践行”过程实现了知行的完美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学科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现实的行为应该是评价其教育效果的“唯一”指标。理论表达方面的准确程度与行为方面的正确性并非一定是吻合的。作为相关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突出“践行”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大学生群体在走向社会后表现出与核心价值体系一致的行为。
三、以教育手段的多元化为依托
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手段上。结合教育的理论认同、“践行”导向以及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创新成为必然选择。
1、课堂教育模式创新
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学生群体的特征以及当前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创新的突破口应放在超越单一课本内容上。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媒介,如网络、多媒体等等,使得教育方式多样化;授课过程本身也需结合时事解说、事件辩论、电影观感等多种版块,使课程丰富化。从而能通过形式灵活、版块多样的授课环节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集体活动形式多样
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的自由度和多样化的社团活动以及集体活动方面。高校相关部门和人员在集体活动的组织方面应将关注点放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活动过程整合起来,并尽可能多地创新活动形式,而不是如何去实际地组织某个集体活动。
3、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长期坚持,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入学生群体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使学生从经验认知的角度更好地理解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并相应的理解其他非主流、反主流价值观念的不足甚至错误之处,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在价值观方面的理性评价能力。
作者简介:冯华,河北联合大学工会,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宣教工作、校园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