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不是什么谈起

2014-11-26 05:12尹柳娜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虚构性本质文学

尹柳娜

摘 要:韦、沃和伊格尔顿都不赞同文学的本质是虚构性的观点。他们在探讨文学的本质问题时都是从文学不是什么谈起。不同之处在于对“虚构性”在探讨文学本质问题时的重要程度不一样。伊格尔顿认为“事实”与“虚构”的区分对我们似乎没有多少帮助,而韦、沃则认为虚构性是文学的核心性质。文学有无本质?韦、沃认为“文学是复杂的组合体”,而伊格尔顿说“文学根本就没有什么‘本质”。 无论文学有无本质,文学肯定是存在的。笔者认为我们应将主要精力做些其他对文学发展有意义的事。

关键词:文学;虚构性;本质

一、文学的本质是否为虚构性

韦、沃和伊格尔顿都不赞同文学的本质是虚构性的观点。他们在探讨文学的本质问题时都是从文学不是什么谈起。不同之处在于对“虚构性”在探讨文学本质问题时的重要程度不一样。伊格尔顿提出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虚构的,韦、沃也承认这一点。但伊格尔顿认为“事实”与“虚构”的区分对我们似乎没有多少帮助,而韦、沃则认为虚构性是文学的核心性质。

韦、沃《文学理论》第二章在界定文学研究的范围时,首先驳斥了“任何印刷品都可称为文学”和“文学局限于名著”两种极端观点,认为前者泛化文学,后者相反地将文学狭隘化,进而从语义学的角度对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及日常语言进行了区分,韦、沃认为“虚构性”、“创造性”和“想象性”是文学的突出特征,还提出“文学的核心性质——虚构性”[1]P16的观点。但韦、沃也承认得出这一结论是基于对文学局部对象(即被认为是文学艺术中心的抒情诗、史诗和戏剧等传统文学类型)的特点的概括。他认为小说、诗歌、戏剧中所陈述的,从字面上说都不是真实的,所呈现的都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比如小说中的物品只是由作者用语言塑造成的,并不等于现实中的实体物。这正如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在绘有一只烟斗的画中写着“这不是一只烟斗”那样,畫出来的只是一个烟斗的符号,并非实体烟斗本身。“即使看起来是最现实主义的一部小说,甚至就是自然主义人生的片段,都不过是根据艺术成规虚构成的” [2]P15。

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中伊格尔顿首先批驳了把文学定义为“想象性”或“虚构性”的作品,认为“事实”与“虚构”的区分对我们似乎没有多少帮助。他例举了17世纪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和19世纪英国文学包含了哪些作品,其中有一系列“非虚构性”的文学作品,从培根的文学论文、班扬的精神自传到博絮埃的悼词、布瓦洛的诗学、萨维尼夫人写给女儿的书信。伊格尔顿还引用了戴维斯等前人的观点,即“虚构性”不适用于早期的冰岛传说和16末世纪与17世纪初的英国小说。《创世纪》的作者认为自己写的是历史真相,但是他被一些人读作“事实”,同时被另一些人读作“虚构”。文学一定是虚构的吗?从他的例证和提问可以看出,伊格尔顿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文学都是虚构的,虚构性并非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必要条件。

笔者认为文学的本质是虚构性的观点有其片面性。托多洛夫说:“任何虚构不一定都是文学”[4]。并且虚构性只是某些文学,如传统文学的特征,不能把它延伸到所有文学。众所周知,文学中有些是非虚构的,如纪实文学,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回忆录、杂文、游记等等。如果以虚构性来区别文学与非文学,必然将以上种类划入“非文学”,从而造成偏颇。虚构性不是所有文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虚构只是部分文学的一个特征。韦沃和伊格尔顿都没有认为文学的本质就是“虚构性”,两者分歧在于对“虚构性”在探讨文学本质问题时的重要程度不一样。韦沃强调虚构性这一特征,但同时也肯定非虚构性的对话体著作《理想国》等是文学作品,这是从虚构性的重要程度的角度出发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二、文学有无本质

乔森纳·卡勒说,“文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5]。面度这个复杂难解的问号,韦沃也认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可是难得有明晰的解答[6]P9,论证到最后分析得出“文学是复杂的组合体”的结论。而伊格尔顿说“文学根本就没有什么‘本质” [7]P8。

韦、沃的《文学理论》用了一个章节专门谈论了文学的本质问题,在界定文学研究的范围时,他首先驳斥了“任何印刷品都可称为文学”和“文学局限于名著”两种极端观点,认为前者泛化文学,后者相反地将文学狭隘化,进而从语义学的角度对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及日常语言进行了区分,但韦、沃也提醒读者,“我们必须认识到艺术与非艺术、文学与非文学的语言用法之间的区别是流动性的,没有绝对的界限[8]P14。”在探讨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时,得出文学的三个突出特征:虚构性、创造性、想象性,并用这三个突出特征区别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济慈等人的作品为文学,而西塞罗、蒙田、波舒哀或爱默生的作品为非文学。这是不是就说明文学的本质在于虚构性、创造性或想象性呢?

从韦、沃的论证方法来看,他首先假设如果虚构性、创造性、想象性为文学的突出特征,那么就可以得出以上作品哪些是文学,哪些是非文学的结论。但我们必须知道,韦、沃例举的非文学作品仅仅只是3个哲学家和1个神学家,哲学和神学只是非文学范围中极小的一部分,非文学还包括历史、科学等等。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推出文学本质的充分必要条件,而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从韦、沃文尾的“文学是复杂的组合体”也可以反观我们的结论,即韦、沃并没有明确提出文学的本质就是虚构性、创造性、想象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家之一伊格尔顿曾在《文学是什么》一文中进行过批评式的探讨,他首先提出假设,既然存在文学理论这样的东西,似乎显然就应该存在某种叫做文学的东西。接着分析批判了关于文学的几种定义。他否定了文学是虚构性意义上的“想象性”写作的定义,批判了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关于文学是一种语言“陌生化”的写作方式的定义,批驳了文学是“非实用”话语的观点,而对具有启发性的“文学”是一种被赋予高度价值的作品的观点也持有异议。“有些文本的文学性是天生的,而有些是获得的,还有一些是被强加的。

文学有无本质?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答案自然也是人云亦云。文学的本质无疑是难的。从横向来看,文学本身是复杂的,而从历史纵深角度,文学又是随着时间不断演变发展的。我们在对文学的本质进行探索的同时,出现了文学大众化、日常生活审美化、消费文化理论泛滥等诸多新现象。这给模糊的文学本质的界定又增加了一道障碍。任何复杂的事物的本质也不会是单一的。正如韦、沃所言,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复杂的组合体。针对文学的本质这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自古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如文学活动论、文学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再现论/审美反应论、表现论/情感论/无意识论,语言形式论/结构论/符号论……但没有一个可以统摄文学的。关于文学的本质的探讨,首先存在一个出发点与角度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理论家们对文学本质的追寻有不同的观点的原因是他们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如果科学地选择角度,然后取一个交集,这样是不是会更接近于文学的本质。

三、结语

文学本质的探讨之路是漫长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元理论霸权式的语气强调所有的文学研究者都须首先回答“文学是什么”的做法固然是无济于事的”[10],就像哲学界关于人的本质的争论一样,人的本质是什么?与其纠结于这一暂时没有清晰答案的问题,不如将主要精力放在怎么更好的让人类发展的问题上。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将主要精力做些其他对文学发展有意义的事,说不定在这个过程中文学的本质会慢慢地明朗起来。

注释:

[1] [2] [3] [8]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 刘象愚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5.

[4]托多罗夫. 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M]. 蒋子华译. 北京: 百苑文艺出版社,2001.1:9.

[5]旷新年. 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二部(下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3:22.

[6] [7] [9][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猜你喜欢
虚构性本质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回归本质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童年的本质
《史记》的虚构性与传奇性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元小说叙事策略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维多利亚时代的“恶之花”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