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印度英语小说家阿拉文德·阿迪加的作品《白老虎》讲述了主人公巴尔拉姆从“黑暗的印度”步入“光明的印度”的故事,通过巴尔拉姆的人生历程,印度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也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贫富差距过大、政治腐败、人民生活条件恶劣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得印度矛盾重重,反映出光明下深埋的黑暗根基。阿迪加通过揭露印度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明镜之鉴。
关键词:《白老虎》;城市化;贫富差距;政治腐败;社会生活
一、引言
近年来,一大批印度裔英语小说家为世界文坛带来了新的活力。他们在作品中探讨的往往是时下最为大家关注的主题,其文风一般毫不做作,言讷词直。现在,越来越多的印度裔小说家将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印度都市——国家生存的灵魂上。城市化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印度城市居民所面临的困境也在印度英语小说中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阿拉文德·阿迪加的处女作《白老虎》出版于2008年,甫一面世便获得该年的布克奖。阿迪加将印度生活中的各类阴暗面描述的淋漓尽致。主人公巴尔拉姆·哈尔维用书信的方式向中国总理讲述了自己从贫民到企业家的发家史,在这一过程中,巴尔拉姆揭示了印度城市与农村天差地别的生活方式,以及“黑暗的印度”与“光明的印度”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贫富分化——罪恶之源
在接受斯图瓦特·杰弗里斯的采访时,阿迪加称这部小说“试图让那些你在印度旅行时所见到的底层人民发声—让庞大的底层阶级发声”[1]。现存的经济体制正是所有罪恶的根源所在,它所创造的出的巨大社会鸿沟将社会财富的分配变得愈加不成比例。当农村的年轻人走向城市想要寻找出路时,等待他们的却是由机会、社会活动、健康保障以及其他权利的缺失构成的困苦人生[2]。
这部小说是主人公在现代印度社会追寻自由的人生历程的写照。在形容父亲的瘦弱、无力以及伤痕累累的身体时,巴尔拉姆说:“现实在父亲的身体上书写出了一部穷人的生活史,笔锋如刀,入肉三分。”[3]当巴尔拉姆的父亲工作过度劳累得了肺结核去医院后,脏乱的环境,陈旧的设备,不作为的医生和护士加速了他父亲的死亡。确切来说,巴尔拉姆的父亲并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贫穷。
之后,巴尔拉姆离开了“黑暗的印度”,学会了开车,在阿肖克家当司机并随其搬到了德里。在德里,巴尔拉姆见识到了更大的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吸引了诸如阿肖克、平姬甚至巴尔拉姆等一批淘金者或回到或挤进印度城市,“据说十年前古尔冈还是一片不毛之地……今天这里已经成为了德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卫星城。美国运通、微软等大公司全在这里设立了办公室。这里的主干道两边到处都是大型购物中心,每个购物中心里面还有电影院!”(《白老虎》, 107)阿肖克甚至认为印度正在超越美国,“印度的一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后这里会和美国一样。”(《白老虎》,81)
阿肖克的看法显然过分片面了,身为富人阶级的他并不了解印度的贫困问题。数据显示,贫困正在加速侵蚀印度,在世界饥饿指数排名中,印度在88个国家里排在第66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饥饿人口居住在印度。[4]《白老虎》将现实隐藏在小说之中:高架桥下的贫民窟、人力车夫的后背、仆人手里的洗脚盆,无不赤裸裸地体现了印度贫民阶层的挣扎与痛苦。
有学者认为,印度已“过度城市化”,其城市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农村状況的恶化“推动”人口流向城市,而不是城市的发展优势“拉动”乡村人口移居城市。大城市过度增长,而中小城市发展的资源严重不足,打破了人口与其生存资源之间的平衡,导致了严重的城市病[5]。
三、过度城市化——吞噬印度的黑暗
对于印度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政府不仅没有进行限制,还受到法律保护[6]。“村子里的男人们每年都会聚在茶铺外面等巴士。车一来,他们就一拥而上,挤着坐在车厢里,紧紧地抓着扶手站着,爬到车顶上去,一路驶到伽雅。到了那里,他们又……前往德里、加尔各答或者丹巴德去找份工作糊口。”(《白老虎》,24)这样大批的人口流动,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和引导,这些“农转城”的人被过度暴露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下,这种强大的冲击最终将导致精神上的堕落与腐化[7]。“成千上万的人住在德里的道路两旁。……他们身体瘦弱、面目肮脏,像动物一样住在大桥或者立交桥下面。汽车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而他们就在那里生火做饭、取水洗衣,不时地从头发里抓出虱子。”(《白老虎》,105-106)
城市化建设大兴土木也为政府官员贪污受贿提供了前提。阿肖克家从事煤矿生意,社会党竞选人来到阿肖克家后,毫不隐晦地谈贿赂金的数目,原来他们一直从政府的煤矿无偿拉煤。在阿肖克一行到达德里后,猫鼬兄弟二人巴结国大党政客以及政府高官,不停地带着巨额资金走访部长之流,阿肖克自己也说他从事的是一项“不干净”的生意。
政治制度的病态化必然导致行政执法部门及司法部门的堕落。公务员和警察甚至随意使用暴力,公然殴打平民。“维查(公务员)和一个警察将那人力车夫打倒在地,然后开始殴打他……维查和警察轮流出手。……他们仍然不停地踩他,直到他最后重新化作地上的泥土。”(《白老虎》,91-92)而司法制度的腐朽体现在巴尔拉姆做替罪羊这件事情上。阿肖克的夫人酒驾撞死了贫民窟的小孩,通过“打点”法官,猫鼬让巴尔拉姆顶罪。“德里监狱的铁窗后关满了代人受过的司机……法官?那么明显是被强迫做出的供状难道他们看不出来吗?但他们也是一个圈子里的人。他们收了贿赂,就乐得对案子里面明显的漏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白老虎》,151)
不健康的城市化没有让人民享受到基本的福利。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机构设施短缺,师资力量及医务人员匮乏,设备老化。巴尔拉姆的家乡连一所医院都没有,只能到河对面的罗西亚普济免费医院。但是这所医院里没有一个医生的影子,病人无人照料,卫生条件令人发指。最可怕的是,连国立医院的职位都是通过“拍卖”而得。学校的教育情况严峻,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无论是入学率、教师数量与学历,还是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等方面,农村地区明显存在极大不同[8]。在农村学校,老师嗜好嚼槟榔,在课堂上浑身酒气地呼呼大睡,贪污学生的午餐费,甚至贩卖学生们的制服,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半年没有发工资。
劳动力的浪费也是印度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基层劳动人民面临失业、流离失所的困境,同时是报纸上又有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急需计算机专业人员之类的高端人才。印度的金融和信息产业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但是吸收的就业非常有限,这些部门的增长只惠及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阶层[9],而众多的劳动力则处于无处可去的状态。
四、结论
阿拉文德·阿迪加用记者独有的敏锐视角,擘肌分理地分析印度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暴露出来的弊端。通过主人公巴尔拉姆的人生旅程,将其黑暗的奋斗史与印度整个社会各方各面的问题结合起来,直入人心,发人深省。这部小说对印度蓬勃的经济增长进行拷问,激起人们对真实的印度、黑暗的印度的探知欲,拓宽了印度文学之路。阿迪加以冷静的笔触,诙谐的语言,抨击了政府的腐败及其在调节城市化进程时的软弱无力,对严重的贫富分化唏嘘不已,看似杂乱的现实描画却隐含着洞悉城市发展问题的睿智。《白老虎》不仅仅是一部生动刻画印度现状的小说,更是让广大发展中国家返观内照的一面明镜。
注释:
[1] Stuart Jeffries, “Roars of Anger: Interview of Aravind Adiga”, Guardian, 16 0ct. 2008.
[2]详见A. J. Sebastian “Poor-Rich Divide in Aravind Adiga's The White Tiger”, Journal of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2009 Vol.1, No.2, p.229-245.
[3]阿拉文德·阿迪加《白老虎》,路旦俊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156-157页。后文出自同一著作的引文,将随文标出该著名称首词和引文出处页码,不再另注。
[4] Raaj, Neelam, “Any Tears for the Aam Aadmi?” Sunday Times of India, October 19, 2008, p.9.
[5]详见郭斌,李伟“日本和印度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探析”,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23-27页。
[6]详见熊景维,钟涨宝《中印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角色差异、成因及启示》,载《中国软科学》,2013年第7期,第16-24页。
[7]详见黄芝《“城市腐蚀了你的灵魂”:<白虎>中的印度人口城市化》,载《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第3期,第115-128页。
[8]杨舒涵《印度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初等教育政策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9]详见刘培林《印度城市化的特点及经验教训》,载《国际交流》,2010年第10期,76-78页。后文出自同一著作的引文,将随文标出该著名称首词和引文出处页码,不再另注。
参考文献:
[1]阿拉文德·阿迪加,《白老虎》[M],路旦俊,仲文明译,2010,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Jeffries, Stuart. “Roars of Anger: Interview of Aravind Adiga”[N]. Guardian. 16 0ct. 2008.
[3]Sebastian, A. J. “Poor-Rich Divide in Aravind Adigas The White Tiger”[J], Journal of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2009 Vol.1, No.2, 229-245.
[4]Neelam, Raaj. “Any Tears for the Aam Aadmi?”[N] Sunday Times of India. October 19, 2008.
[5]郭斌,李伟“日本和印度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探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5,23-27。
[6]熊景维,钟涨宝,“中印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角色差异、成因及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3年:7,16-24。
[7]黄芝,“‘城市腐蚀了你的灵魂:《白虎》中的印度人口城市化”[J],《外国文学评论》,2013:3,115-128。
[8]杨舒涵,《印度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初等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作者简介:李田梅(1991—),女,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印度英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