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课程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2014-11-26 06:30罗瑜斌于国友黄梦怡
山西建筑 2014年25期
关键词:建筑学业主建筑设计

罗瑜斌 于国友 黄梦怡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0 引言

建筑学专业是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浪漫、社会与人文的高度统一。近年来,中国建筑学专业教育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和改革,以“广义建筑学”为基础、强调学科交叉构成了建筑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在建筑学专业教学环境建设中,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满足教学需要、突出专业特色、融汇人文精神、营造活跃开放的学术氛围显得尤为重要[1]。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对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巨大的影响。传统的建筑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技巧,轻思维;重表现,轻创意的倾向[2],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够重视,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1对1进行辅导,不仅效率较低,更无法在全班形成互动交流的局面,在培养模式上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前的建筑设计课程通常以类型建筑为训练模式,以虚拟任务书的形式布置设计任务,建筑的功能通常是拟定的,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学生在做建筑设计时通常忽视了建筑的使用对象或者委托方的具体要求,这不仅不利于促进学生从社会或经营者、使用者等多方位考察设计的可行性,更不能使学生深入思考建筑的意义。本文结合建筑设计课程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培养学生作为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探讨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途径。

1 建筑设计课程学生学习特点

建筑学学科兼具综合性与双重性、多元性与统一性的特点。从早期西方学院派到19世纪英国近代建筑学教育再到中国现代建筑学教育一直都将建筑学视为工学和美学的结合,兼顾工科和文科的特点。建筑学科的多元性体现在建筑设计的思维和方法是多元的,设计方案没有唯一性,但设计方案都必须满足建筑实用、安全、美观和经济的原则。建筑学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筑设计课程学生学习的特点:

1)广博性。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以此才能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建筑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2)专精性。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建筑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各种表达技法,以便在建筑设计中做到功能的合理性、空间的丰富性、造型的艺术性和表达的严谨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对建筑设计方案有精益求精的理想追求。

3)自主性。建筑设计课程一般安排一学期做2个设计,每个设计大致分为4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要求学生自主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消化和设计,主要的设计工作都靠学生自觉完成,而学生在每个阶段设计的深度都决定了教师指导的深度。

4)创造性。设计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创作兴起”[3]。建筑的生命力就在于创造。创造性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的有机结合[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赖于平等互动、开放交流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建筑设计课程学习中体现的特点意味着教学方式不应是单一的,知识的传递不应是单向的。建筑设计课程结合建筑学科特点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围绕设计主题探讨相关问题,拓展彼此的创造性思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课堂内外乃至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互动、交流、开放的学习氛围,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具体可通过建筑设计中的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课程互动、课间互动、课后互动和社会互动等方式得以实现。

2 建筑设计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正所谓“教学有法,却无定法”,互动式教学在实践中主要有主题探讨法、问题归纳法、典型案例法、情景创设法和多维思辨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模式首先要充当先行组织者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一个被奥苏贝尔称为“智力支架”的方法,从而帮助他们把学习中的事实和观点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5],以便让新的知识能激活储存在学生脑海当中的相关知识,以获得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2.1 主题探讨法——探讨幼儿行为心理与建筑特征的幼儿园设计课程

主题是互动式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作文章就不会跑题。主题探讨法的策略一般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寻找答案—归纳总结。教师在前两个环节是主导,学生在中间两个环节为主导,最后共同得出结论。探讨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心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幼儿园设计》是东莞理工学院2012级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二)》前8周的课程设计。在课程的教学组织上我们围绕幼儿园特殊的使用对象——3岁~6岁的儿童,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幼儿行为心理与建筑特征的关系。

1)教学组织。

结合《幼儿园设计任务书》,我们安排了8周4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其中1周~2周任务分析阶段,要求学生结合幼儿园设计任务书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调研。

这一阶段具体要求:

a.幼儿活动调研报告。

目的: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及儿童的行为规律和心理特征。

方法:两两合作调研,采用问卷访谈、录像拍照记录。到幼儿活动场地观察半天,观察幼儿行为特征,询问家长幼儿喜好、生活规律等等,记录调研时间、地点、幼儿姓名、年龄、生活规律、行为特征、喜好的游戏、玩具、场地等等。收集幼儿行为、心理特征相关资料,思考与幼儿园设计的关系。

b.幼儿园案例分析调研报告。

目的:通过图解分析幼儿园案例,理解幼儿行为心理和建筑空间及造型的关系。

方法:用图解分析的方法研究幼儿园建筑实例或案例,概述幼儿园建筑地点、规模、特色等等,了解幼儿园对幼儿的培养模式,图解分析幼儿园建筑的各层平面、交通流线以及建筑造型等等,进而分析幼儿园建筑与幼儿行为和心理的关系以及不同培养模式下的幼儿园空间和组织形式。

3周~4周方案构思阶段:要求学生结合任务书和幼儿行为和心理特征,构思主题。幼儿园立意的确定可在幼儿喜欢的游戏、玩具等中寻找灵感,鼓励学生形成3人~5人为小组共同探讨不同的幼儿培养模式对幼儿园空间和组织形式的影响。设计草图要求满足基本的建筑功能、环境条件,同时在空间、造型和尺度上体现幼儿特征。

5周~6周方案完善阶段:要求学生结合幼儿特征体现设计立意,根据相关规范完善细化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7周~8周成果制作阶段:要求学生制图严谨规范,图面整洁美观,构图体现幼儿园特色。

2)教学结论。

在整个幼儿园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在引导、掌舵的位置,从开始的抛出主题——探讨幼儿行为心理与幼儿园建筑特征,到提出主题中的问题——幼儿有哪些行为心理特征,这些特征与幼儿园建筑有什么关系,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同的幼儿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是如何对幼儿园的空间及组织形式产生影响等等,再到寻找答案——与学生讨论既体现幼儿培养模式又能充分体现幼儿行为和心理特征的幼儿园方案设计,问题的答案始终是在思考和探索中。

每个设计阶段教师都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信息、检验信息,然后把它们组织成有效的概念,并学会在设计中处理这些概念。随着学生设计方案的深入完善,对主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最后师生共同得出了以下结合幼儿行为和心理特征的幼儿园设计图示的结论(见图1)。

图1 结合幼儿行为和心理特征的幼儿园设计图示

2.2 情景创设法——互为业主、相互评论的别墅设计课程

情景创设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出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其策略一般是设置问题—创设情景—搭建平台—激活学员。《别墅设计》是东莞理工学院2013级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一)》前8周的课程设计。在课程的教学组织上我们结合别墅设计“个性化”的需求,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学生均有双重身份,既是业主又是设计师,业主模拟理想化职业,如作为画家、舞蹈家、动漫设计师、音乐家、考古学家等等,设计师需结合业主需求,给业主设计一个适合职业特点、符合业主理想及生活习惯的别墅。

1)教学组织。

结合《别墅设计任务书》,我们安排了8周4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其中1周~2周任务分析阶段,要求学生结合别墅设计任务书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调研。这一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a.模拟业主,提出要求。

目的:体现别墅设计个性化的需求,体验真实的设计场景。

方法:将全班同学平均分为甲、乙两大组,甲组中每位业主可在乙组挑选一位设计师为其进行别墅设计,乙组亦是如此。业主需模拟姓名、年龄、职业、理想、兴趣爱好、家庭成员,对理想的家的憧憬。要求作为业主的学生收集模拟职业场上成功人士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了解这一职业的特点,对设计师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

b.别墅设计案例分析。

目的:通过图解分析别墅案例,理解别墅设计与业主个性的关系。

方法:结合别墅设计任务书进行别墅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学会用图解分析的方法研究别墅建筑。案例分析内容包括别墅设计背景(时间、地点、业主、建筑师等),建筑师如何结合业主要求组织别墅的功能和空间,如何运用体量、形状、光影、材料、色彩、肌理表现别墅建筑,如何处理别墅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如何处理别墅的结构形式等等。

3周~4周方案构思阶段:要求学生结合任务书和业主要求,构思主题。别墅设计立意的确定可结合业主需求,从音乐、绘画、散文、诗歌等中寻找灵感。设计草图要求满足基本的建筑功能、环境条件,同时在功能、流线和空间上体现业主个性。

5周~6周方案完善阶段:要求学生结合业主个性和对家的追求体现立意,根据相关规范完善细化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7周~8周成果制作阶段:要求学生成果制作规范,构图突出别墅“个性化”特点。

2)教学结论。

在整个别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在组织、引导的位置,从开始的设置问题——如何体现别墅设计的“个性化”,到创设愿景——业主的生活习惯、职业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影响了别墅的个性,针对不同业主的具体要求才能体现别墅设计的特点,再到搭建平台——让学生之间互为业主,并转换角色,相互设计,使得学生在设计中深刻理解不同人之间价值观的差异以及获得解决冲突的策略是在尊重不同意见的基础上获得的。设计师需要主动与业主进行沟通,对业主提出的具体要求要在设计过程中反复与业主进行交流协商。这让学生真实体验到实际设计中的甲方(业主)与乙方(设计单位)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关系。

在指导方案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接受所有模拟业主的要求并对此不做价值判断的方式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与信任的关系。最后的成果评图也不仅仅是教师主观的评论,还有设计师各自的业主对其设计方案的评论。设计师能否准确把握业主需求,设计出业主理想的家,让业主满意,不仅仅体现在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准确,还包括沟通是否顺畅等等。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还有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这些能力的锻炼单靠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导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完成别墅设计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了以下互为业主,相互评论的别墅设计图示(见图2)。

图2 互为业主、相互评价的别墅设计图示

3 结语

互动式教学模式结合建筑学学科特点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活跃、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建筑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建筑设计课程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师生更多是关注设计过程,而不仅仅是设计结果;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设计技巧的掌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案例演讲、角色互换等方式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综合能力,通过社会调研加强了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总之,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交流和满足个性发展的空间。

[1]程晓青,吴新芳.当代中国建筑学专业教学环境考察[J].世界建筑,2008(11):122-124.

[2]郦 伟,蔡仕谦.专业启蒙阶段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惠州学院学报,2004,24(5):75-80.

[3]田学哲,郭 逊.建筑初步[M].第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张积家,陈 俊.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美]Bruce Joyce,Marsha Well,Emily Calhoun.教学模式[M].第7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建筑学业主建筑设计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花盆坠落伤人 业主负责赔偿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探究业主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筑设计的困惑
浅谈业主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