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业主委员会在社区党建中的重要性

2014-11-26 17:40:58安徽省立医院院办柴小可
办公室业务 2014年11期
关键词:居民区业主居民

文/安徽省立医院院办 柴小可

一、加大基层组织作用的覆盖面,加强党员作用的社会渗透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极大提高了我党我军的战斗力,使党的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共产党更是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建全了一系列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社会管理制度,实现了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发生的广泛而深刻变化,党建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劳动力在产业之间自由流动性的增强,大量流动党员的出现,大量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机构在街道社区落户,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待业人员、外地务工人员大量进入不同的社民区,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员的组织和约束力日益弱化,党建工作出现一些“空白点”。

随着小区业主中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将基层党组织深入到居民区的业主委员会,不仅可以不断提升党员作用,而且可以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更加全面的贯彻落实。

当前,居民区群众团体日益增多,社区公共生活日益呈现活跃之势,党员积极加入社区团队出谋划策,发挥引领性的作用。例如党员主动参与社区的治安、绿化及公共设施养护,将其在居民区中的作用嵌入到小区公共环境的维护之中,使得党员作用越发地切合居民的需要,也通过党员带动群众的方式将党员作用发挥于居民区的每一个角落。

在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的工作进程中,应本着在居民区中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从城市社区的特点出发,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开展党建工作,建设高素质社区领导班子和社区工作者队伍,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形成以业主委员会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单位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基层党建格局。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利用每一个党员在各个居民区的感召力,让小区业主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利用小区中的党员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定期向居民区党的组织汇报工作情况。最终目的是要将业主们的声音准确及时地反映,做好党员业主和非党员业主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自觉抵制不良倾向。

二、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强化党员的社会责任感

居民区的党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职的党员,他们的党组织关系在自己所在的单位,所以通常只参与自己单位里的党组织活动;另一类是离退休党员,由于他们已经离开单位一段时间,因此单位中关于党组织传达的指令及下达的文件,他们都不能及时地了解,长此以往,对党组织的归属感有很大影响。

中国共产党是由人数众多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了当地的先进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党的战斗力就越强,党的威信就越高,就越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党也就越能够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

业主委员会能够科学合理地组织居民区内的活动,依照业主们的需要适当地添置一些硬件设置,适当地设置党员活动中心,并以聘请、志愿等形式,本着自觉自愿、量力而为、社会需求、个人志趣相结合的原则,组织一些时间充裕、热心社区管理工作的党员作为业主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引导鼓励更多的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发挥作用。一方面,定期开展干部党员参观考察活动,让他们及时了解全区建设中的新亮点、新变化,经常性开展书画展、摄影展、棋牌赛、文化活动等,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有利于在活动上继续关注党员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坚持为离退休干部党员服务,定期开展理论学习,进行文件传达,为干部党员关心政治、学习中央精神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考虑党员,尤其是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文关怀,尤其是在政治方面继续关心居民区内党员。

在完善居民自治功能的同时,畅通居民参与政治生活、表达政治诉求、维护政治权益的“绿色通道”。业主委员会在居民区开展的社会工作,能够为社区党员及时提供参与党内事务的有效渠道,党员们了解、参与得越多,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就会越强,从而主动关心本小区建设和管理;在居民区展开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党员们正确处理好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有利于他们抵制那种不讲贡献,只讲索取的病态思想,使每个党员在追求个人合法利益的同时,能站在小区多数居民的最根本利益上,规范自己追求利益的行为,并维护和发展集体的利益。

三、依靠党员的先锋作用缓解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促成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居民区中的各种具体矛盾也不断涌出。具体表现在:居民参与本小区管理的积极性不高,集体意识培育不足,居民的归属和依赖感不足,凝聚力不强;小区内民主管理、居民自治仍然不够充分,渠道不够畅通;业主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微乎其微,不少业主委员会成员表示曾为了做好小区工作“自掏腰包”,既得不到小区业主的支持,也受了不少委屈。

长期以来,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是党建主题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广大党员引向社区改革发展的最前沿,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渗透到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把党组织的关怀送到每个居民的家中,能够真正有效的缓解冲突、解决冲突。根据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积极缓解、淡化矛盾,防止矛盾聚焦、激化。共产党员作为维稳工作的责任人,不仅能充当裁判者的角色,而且能准确地摸清人们共同关注和议论的问题,采取正面引导的方针,引导人们以崇高的精神境界去化解各种矛盾。小区业主的合理的物质利益固然应受到保护,但他们的利益关系往往是按照一定的群体类型而分布的。每个业主往往从自己的利益角度观察社会,总是期望小区所有的建设及改革都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但常常又在改革之后觉得这一系列的变化给别的业主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自己的。他们在正当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据理力争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矛盾发生时具备集体眼光也是必不可少的。党员在关键时候引导人们认清形势与方向,讲清问题的关键要害,引导每一个人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谦让,多一点奉献,从而达到服务大局、协调关系的目的。

党员先锋作用有利于强化积极因素这一点也值得一提。任何集体和个人,无论是先进还是后进,其内部都包含有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当人们较多地受到积极因素影响时,就会出现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冲突就会大大减少;反之,当消极因素占主导地位,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容易产生冲突。如一个小区不正之风盛行,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缺乏集体意识,遇到问题时,没有人愿意带头去做,却在别人取得成绩时,发表消极言论,随意地评头论足,这样就会导致小区消极情绪浓厚,内部人心浮动。针对这些问题,党员通过正面的教育和引导,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够减少人们接受消极影响的盲目性,增强接受社会正面教育的自觉性,增强人们的“免疫能力”,提高自身修养,强化积极因素的影响,使每个人能够自觉地调动和运用内在的积极因素。

四、业主委员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第一,业主委员会在日常工作之中,针对性地采取适合不同类型群众的方式和方法,精心组织群众参与小区的建设与管理。如果没有小区居民的积极、自觉和共同的参与,小区的任何发展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失去了最有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也将得不到巩固和加强。

第二,业主委员会积极开展适合小区居民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的文化品位和趣味。寓活动于文化以鼓舞人,寓文化于活动以陶冶人。针对居民的需求,精心组织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注意寓教于乐,提高品味,将先进的文化渗透到群众性文体活动中,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例如,六安市六州首府小区曾在小区内搭建戏台,每周通过小区居民自演的形式,进行戏曲演出,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小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这些文体活动的开展,为巩固居民文化阵地,倡导社会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全面推进了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业主委员会是小区内传达党的信息最直接的部门,在贯彻党的思想的过程中,把自律性道德教育和他律性道德约束糅合在一起,把动员群众力量与发挥管理部门的作用整合在一起,把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融合在一起,把道德规范与道德实践结合在一起,大力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引导广大居民树立正确的观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奋斗之中,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经过居民们的理解、消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成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日常生活乃至精神文明建设中去,使之成为每个人的自觉的追求和自觉的行动。

由此可见,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尤其是将党的基层建设深入到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中去,既是发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也是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居民区业主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花盆坠落伤人 业主负责赔偿
石器时代的居民
“熊”视眈眈
畅谈(2018年17期)2018-10-28 12:30:46
探究业主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控制
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 08:00:58
集萌社
浅谈业主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是谁让危险品企业埋伏居民区?
IT时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 05:51:37
你睡得香吗?
民生周刊(2014年7期)2014-03-28 01:30:54
居民区WCDMA网络深度覆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