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北京林业大学的教学实践

2014-11-26 10:22
中国林业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乒乓球课外考核

张 毅

(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北京 100083)

一、高校“乒乓球”课程的教学现状

现行高校体育课程经历了由旧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到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转变[1],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经历了由单纯追求身体健康到注重身心健康的变化。“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新型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提出,对高校课堂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乒乓球是我国高校体育中设置的一门重要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但是,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选课人数不断增加而课时量却逐步减少以及场地条件的限制等原因,影响了高校“乒乓球”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运动量、提高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以增加课外活动的参与性,成为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重要任务。

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乒乓球”课程分为乒乓球I,乒乓球II,乒乓球III等3个层次,课程教学内容是循序渐进的。每学期“乒乓球”课程的选课人数约为600人,男、女生人数约各占一半。每班人数约为30人,通常均为男生班或女生班。其中大一年级的学生上、下学期学习乒乓球I和乒乓球II的内容,大二到大四年级的学生可自由选择乒乓球I、II、III的内容。大一年级已经选修过“乒乓球”课程的学生不可以重复选择。

基于对北京林业大学多年乒乓球教学经验的总结,以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访谈为基本方法,考察了我国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的情况,分析了目前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了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对未来乒乓球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为北京林业大学体育课程中乒乓球教学的改革提供思路。

二、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与矛盾

(一)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乒乓球教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讲授、练习和考核3个环节中。在讲授环节,由于授课教师水平的层次不同、教学经验有限和准备不足等原因,经常出现教师的讲授不能清晰地传达相关的信息,主要表现在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讲授不清晰,对技术动作的要点讲授不清晰,不能明确指出或总结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对技术动作错误或不足的原因分析不够清晰明了。

在练习环节,主要的问题是练习方法枯燥。目前课堂练习的方法主要是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单球相互对打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因其水平较差,失误率较高,约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捡球上。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目前对高校乒乓球练习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多球教学[2-3]、合作学习[4]、多媒体教学[5-6]、比赛法[7]等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上。上述教学方法的实验表明,新的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新的教学方法在实施的步骤和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层面的分析和阐述尚显不足,同时由于各高校的乒乓球场地条件、器械条件、教师积极性和水平等限制因素,使得很多新的方法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考核环节存在着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目前的测试方式是以单球陪练的方法考察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通常分达标和技评两项指标。这是一种结果型的测试方式,也就是通过学期末的一次考核,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方式的弊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学生技术动作掌握情况的结果型测试,难免受到测试时学生紧张的情绪,发球落点不准、旋转不够而影响教师回球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准确判断学生对某些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二是结果型测试无法将学生的平时表现、训练的积极程度、进步程度等纳入考核范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在各高校体育课考核指标中都有“平时成绩”这一项,约占学生总成绩的10%,但教师对这一成绩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出勤情况,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作用并没有明显的体现。

(二)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面临的矛盾

1.乒乓球运动的复杂性与课程学时数较少的矛盾

按照教育部2002年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应整合“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等5个领域的目标,各高校对乒乓球技术动作的要求调整为“掌握乒乓球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动作及实际运用能力,能够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虽然新《纲要》在“技术性”标准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实际上,学生如果不能在自身技术的不断提高中享受到乒乓球运动的乐趣,也很难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其作为个人爱好的一部分,也就无法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因此,对乒乓球基本技术的掌握和在一定程度上的实际运用是乒乓球教学的关键所在。

乒乓球技术动作的掌握并非易事。因为乒乓球是一项技巧性运动,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对学生的协调性、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在有限的学时数中,学生要对乒乓球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动作全面掌握是有很高难度的。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学生每周只有一堂体育课,约100min。即便一学期的体育课时间都用于乒乓球技术的练习(实际还有身体素质练习和理论课等内容),也不过只有17个小时。在这些时间内掌握乒乓球基本的技术动作是极其困难的。另外,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乒乓球”课程的选课人数不断增多,教师能够一对一地指导学生练习的时间十分有限。

2.重科研而轻教学,重教改实验而轻全面推广

目前各高校对科研的重视带来了体育教学中的一些新气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验成果大量涌现,这无疑是一种好的现象。笔者利用“中国知网”对近10年来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方面的论文进行了检索,结果显示,自2005年以来,论文数量有明显上升,见图1。这一方面表明,政策环境对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如何加快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着大量需求。

图1 2001—2011年以“高校乒乓球”为主题的论文数量

然而,对于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却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落实。据笔者对北京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情况的不完全统计,在开展“乒乓球”课程的65所院校中,普及了多球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比赛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其中一项的院校仅占10%。这种重教改、轻推广的做法,无疑将教改实验推向了流于形式的尴尬境地。

3.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对场地、设备、人力的需求与高校教学条件有限的矛盾

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已有比较好的基础,专业乒乓球运动队系统化的训练和多种训练方法的运用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实践证明,我国专业乒乓球运动队的训练方法在科学性、适用性等方面都已得到充分验证。因此,高校乒乓球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的多种尝试也给乒乓球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选择。

然而,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相应的条件。例如笔者在北京林业大学乒乓球教学中试用了多球教学法,运用这一方法首先是每个教学班都要有几百个乒乓球,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对于音乐或多媒体配合的多球教学法,则需要其他相应的设备和场地。根据笔者的调研,北京多数开展“乒乓球”课程的高校仅停留于现有的教学条件,对场地、设备的更新远远跟不上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课堂讲授多样化

虽然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某一技术动作的基本信息,但由于乒乓球技术的复杂性,对认知水平、动作协调性和肌肉水平等同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对乒乓球教师的讲解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进行多样化的尝试,如可以运用体态语言,通过动作、表情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来传达技术动作的信息;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演示和展示技术动作;通过问答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来回顾、归纳或探求乒乓球基本技术和基本理论知识等。在讲授的内容方面,除了应清晰地讲解技术动作的要领外,还应强化对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强化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

(二)练习方法丰富化

练习方法的丰富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兴奋度,新方法的引入往往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笔者在北京林业大学“乒乓球”课程教学实践中运用多球教学的方式,轮流给学生喂多球以提高学生的击打量。这一方法的运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面貌,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幅增加了学生的运动量。但这一方法的实施仍然存在问题,一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分配给每一学生的时间极为有限;二是由于学生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乒乓球训练,运动表象尚不清晰,在多球练习中多余动作多、错误动作多,动作协调性和连贯性差,失误率高。因此,在学期课程之初笔者又尝试指导学生掌握喂多球技术,之后进行分组练习,使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多球练习。据统计,这种方法在一堂课时间内,可以将学生的击打量提高到单球练习时的300%。虽然这一方法的应用依然受到学生喂多球技术水平的限制,但在击打量、学生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的兴奋度等方面,都产生了显著效果。

因此,如何继续丰富“乒乓球”课程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较高强度的训练,是乒乓球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问题。

(三)考核评价过程化

考核评价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反馈、调控与鉴定的重要作用[8]。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乒乓球课程的教学是否完成了既定目标,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应用的效果,也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课程结束之后保持积极练习的热情和能力。

对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应该趋于过程化。过程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考核,以考核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以过程化的考核来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的调整,也通过过程化的考核来体现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等不断变化的要素。

因此,考核评价过程化要求建立起一整套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时间层面,过程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在每学期的课程开始前、进行中、结束后都进行考核评价;二是指标层面,不仅要包括传统的对于学生技术动作掌握情况的评价指标,还应包括能够反映学生进步幅度、努力程度的指标;三是反馈层面,评价结果不仅用于教师对学生技术动作掌握情况的反馈,同时也要让学生自身得到有效的反馈,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四是评价方式层面,应是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也可以适当加入学生的自我评价。

(四)课内课外一体化

课内课外一体化就是在坚持常规体育课的基础上,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9],起到课内课外体育锻炼相互促进的作用。从乒乓球项目本身具有的复杂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来看,练习时间的长短和击打量的多少对能否掌握这项运动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仅凭体育课上的练习时间是远远达不到目的的。因此,利用课外锻炼,一方面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乒乓球技能水平的提高。所以,如何利用好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必将成为未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

课内外一体化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教师授课时的积极引导和明确的要求。例如,笔者在北京林业大学乒乓球教学中,在课堂上布置某一技术动作的练习,并在下课前告诉学生下一节体育课将进行这一技术动作的比赛,并且让学生了解,通过一定量的课外练习就会提高自己在下节课的比赛成绩。实践证明,这一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外练习的积极性。同时,要建立起科学的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机制。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计时法”作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考核方式,即学生在课余时间划卡进出运动场地,只要锻炼总时间达到要求即计为合格。这一评价方式显然存在很多弊端,所以如何科学评价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问题急待解决。

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实施,是解决“乒乓球”课程教学中诸多矛盾的有效途径。可以利用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中击打量较少的不足;利用课外体育锻炼实现学生对场地的错峰利用,缓解高校场地、设施等条件的不足;也可以利用课内课外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训练效果的相互影响来逐步推广教改实验中取得的经验。

[1]崔先友.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研究[J].科技风,2012(11):217.

[2]汪百祥.多球练习法在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增刊1):358-359.

[3]屈芳.多球训练法在普通高校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46-48.

[4]张雪莲,施大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8):64-67.

[5]张宇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普通高校“乒乓球”专选课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60-61.

[6]胡建秋.多媒体组合教学在高校“乒乓球技术”课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10):172-174.

[7]张小龙,李凤华.高校“乒乓球”实践课引入比赛激励机制教学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1):93-95.

[8]陈天霞,余鲁军,佘钥,等.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3):98-101..

[9]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3-135.

猜你喜欢
乒乓球课外考核
乒乓球悬浮术
追风的乒乓球
小满课外班
内部考核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