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相佳 张 隽
功能性泪溢是指有泪溢症状但无明显的泪道阻塞,其泪液为功能性滞留,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松弛,泪液泵作用减弱或消失,泪液排出障碍〔1〕。功能性泪溢在中医上属于流泪症范畴,老年患者居多,迎风流泪更甚,采用泪道冲洗、滴眼液点眼治疗很难达到满意疗效。近年来我科采用摄泪明目汤联合睛明穴按摩治疗老年功能性泪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广安门医院南区眼科门诊的功能性泪溢老年患者88例(137眼),随机信封法分为单纯中药汤剂组44例(68眼),其中男21例(34眼),女23例(34眼),双眼 24例,单眼20例;中药汤剂联合睛明穴按摩组44例(69眼),其中男 22 例(35 眼),女 22例(34 眼),双眼 25例,单眼19例。患者年龄在55~75岁,平均65.3岁;病程0.3~8年,平均2.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参照《眼科学》中功能性泪溢的诊断标准〔2〕:(1)泪溢症状;(2)泪道冲洗通畅,无明显泪道阻塞。
(1)所有入选患者均经本人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符合功能性泪溢诊断依据;(2)双外眼无异常,角膜清亮,KP(-)、房闪(-)、晶状体、玻璃体无混浊、眼底无异常;(3)年龄在 55~75 岁;(4)常规裂隙灯检查,排除角膜炎、结膜炎,急性泪囊炎,下泪小点闭塞及泪小点内翻、外翻,睑内外翻,泪道外伤史,请耳鼻喉科会诊,排除鼻窦息肉、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腔阻塞等器质性病变。
(1)已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及反复冲洗泪道和泪道插管术后需要冲洗的患者;(2)合并胃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
中药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摄泪明目汤治疗,方剂组成:熟地黄 15 g,枸杞子 12 g,当归 9 g,白术9 g,生黄芪 12 g,白芍 9 g,川芎 6 g,车前子 9 g,菊花9 g,防风 9 g,五味子 9 g,蒺藜 9 g,每日 1 剂,水煎,分3次口服;中药联合睛明穴按摩组采用口服摄泪明目汤联合睛明穴按摩治疗。睛明穴位于内眼角之内上方凹陷中,近眶骨内缘外,采用拇指按法,双手拇指同时按压两侧的睛明穴,向内上方用力深压,以酸为度。每日3次,每次10分钟。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0天,观察疗效。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溢泪终止。好转:泪液溢出减少。未愈:泪溢不止。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未能坚持治疗,不能按时服药,依从性差者,视为脱落病例。本次研究共有2例脱落,中药组脱落1例2眼,对照组脱落1例1眼。对于脱落的病例未纳入结果分析。
中药治疗组43例(66眼),流泪症状痊愈13只眼,好转37只眼,未愈16只眼,治愈率19.7%,总有效率75.76%;中药联合睛明穴按摩组43例(68眼),流泪症状痊愈18只眼,好转43只眼,未愈7只眼,治愈率26.5%,总有效率89.71%。两组流泪症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30,P<0.05,表1)。
表1 两种治疗方法治疗老年功能性泪溢疗效比较(眼/只,%)
两组患者,除流泪症状改善外,部分患者视力也有所提高,中药治疗组66眼视力增进2行及以上的30眼,有效率为45.45%;中药联合睛明穴按摩组68眼视力增进2行及以上的42眼,有效率为61.76%,然而两组视力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839,P>0.05)。
泪溢是指泪液排出受阻,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的一种眼科疾病〔1〕。泪溢又分为功能性泪溢和器质性泪溢。功能性泪溢的定义可概括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功能性泪溢是指在泪道通畅无器质性阻塞或狭窄的情况下的溢泪,包括结膜、泪点及眼睑等其它异常引起的溢泪;狭义的功能性溢泪只是指泪囊周围轮匝肌松弛,泪泵功能不全所致的溢泪,排除了结膜、泪点及眼睑等其它异常引起的溢泪〔4〕。目前,针对功能性溢泪的治疗方法还未达成一致意见,可试用硫酸锌及肾上腺素滴眼液点眼,以收缩泪囊粘膜〔5〕;还有一些文献报道是采用手术治疗,如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泪道泵功能不全的功能性泪溢、肥大泪阜部分切除术治疗功能性溢泪〔6〕、对老年性结膜松弛溢泪的患者采取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治疗〔7〕等。
功能性泪溢,当属中医眼科“流泪症”范畴。流泪症是指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弦的眼病〔8〕。本病多见于冬季和春季,可单眼或双眼患病,常见于病后体弱的老人。中医学认为,因肝血不足、肝肾两虚或气血不足,不能约束其液:或泪窍不密、脾气虚弱、眼睑肌肉失脾胃精气滋养,眼轮匝肌松弛不能约束其液,故遇风则邪引泪出、致冷泪常流。《银海精微·迎风洒泪症》曰:“肝虚风动则泪流,故迎风泪出”。《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中谓:“若脏气不足,则不能收制其液,故目自然泪出。”《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风泪初起冬月甚,久则冬夏泪蒙蒙”,“冲风泪出之证,见风泪出,初起则冬月甚,夏月轻,久则冬夏皆然,此乃肝脏虚风邪热所致”。肾主藏精,精充则目明。《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明示肾脏对体内水液的代谢与分布起着重要作用。《灵枢·五癃津液别》指出:“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津液在肾的调解下不断输送至目,为目外润泽及充养目内之液提供了物质保障。泪液亦要依赖肾的作用,才能完成其生成、输布、濡睛、灌窍及排泄的正常生理过程,特别是肾阳的温化,肾精的滋养以及肝气的疏泄,脾气的裹摄等,才能完成其上注于目,濡睛灌窍,润目养目的生理功能。故治流泪症的根本在调肾,又因其化源于脾胃,脾益气,气摄泪,故功能性泪溢的论治,当从肾论,补益肝肾的同时健脾胃,肾强脾健、精血充盛、气血充足,气机通畅,使目窍得到滋养,裹撷有力,固摄能力增强,泪循常道(泪道),流泪症状缓解。
摄泪明目汤中熟地黄滋补肝肾、养血益精为主药;枸杞子助主药补肝肾、扶正治本养阴补血、益精明目;当归、白芍补养肝血;黄芪补气固表实卫;白术健脾以助黄芪补气之功;加车前子,甘寒入肝肾,性专滑利降泄,通利泪道;川芎入肝经,载诸药“上行头目”,祛风行滞以使泪液循其常道;菊花疏风散热、清肝明目;蒺藜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五味子、防风收敛祛风止泪。诸药同用共奏益肾养肝明目、健脾益气、收摄敛泪之功。
睛明穴是人身重要大穴之一,其为阳明、少阳、太阳、阴阳跷脉交会之处,营卫出入之所,阴阳交合之地,对于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有着其他穴位不可替代的作用。睛明穴主治一切急慢性眼病〔9〕。早在《针灸甲乙经》就有这样的记载:“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目痛目眩,内眦赤痛,目无所见,目眦痒痛,淫肤白翳,睛明主之。”《针灸大成》也说:“主目视不明,恶风泪出,憎寒头痛,目眩,内眦赤痛,眦痒,大眦攀睛,雀目,瞳子生痒,小儿疮眼,大人气眼冷泪。”《针灸学》(杨甲三主编)也同样认为:“睛明穴主治,目赤肿痛,见风流泪,目眦痒,目视不明,近视、夜盲、色盲。”故睛明穴是治疗眼病的必用之穴。
老年功能性泪溢患者多是肝肾不足、气虚脾弱,摄泪明目汤能益肾养肝明目、健脾益气、收摄敛泪,并有效提高视力,临床疗效比较满意,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摄泪明目汤配合睛明穴按摩综合治疗,补益肝肾,健脾摄泪同时疏通经络,可以有效提高治疗老年功能性泪溢患者总有效率。随着眼表疾病和泪溢相关疾病的研究深入,泪溢将进一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药配合睛明穴按摩与手术相比,简单易行,体现了中医药的优势。
[1]惠延年.眼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3-54.
[2]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0.
[4]马雪莲,陶海.功能性泪溢的研究现状[J].国际眼科杂志,2009,9(11):2142-2145.
[5]彭清华.中西医结合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89.
[6]杨媛,江玉川.肥大泪阜部分切除术治疗功能性泪溢[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80):585-586.
[7]谢东文,胡军华,王罕.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治疗老年性结膜松弛溢泪10例疗效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4):426-427.
[8]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1.
[9]周雅萍,赵君.睛明穴的解剖学研究及针刺应用[J].甘肃中医,2005,18(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