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冬权 陈 琦 覃家华
青光眼是致盲率高的眼病之一,主要是眼压过高和进行性不可逆的视神经损伤所致。眼压过高可通过药物或手术得到控制,但视神经损伤一直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近年观察了青光眼滤过手术患者术后联合眼三针治疗,对保护视神经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于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我院行滤过性手术的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其中男35例(35 眼),女 25 例(25 眼);开角型青光眼 25 例(25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15例(15眼),慢性闭角性青光眼 20 例(20 眼);年龄 28~69 岁,平均(47.62±12.31)岁。
(1)青光眼滤过术后2个月以上,眼压<18mmHg;(2)未扩瞳状态下屈光间质透明;(3)屈光度<±6.00D,除外其他眼底疾病,矫正视力≥0.5;(4)停用ATP、肌苷、丹参、益脉康片、灯盏细辛、维生素类或者其他可能改善视神经功能的药物至少2个月;(5)滤过性术后形成I、Ⅱ型滤过泡者。
(1)眼压≤7 mmHg伴薄壁囊状滤过泡者;(2)其它眼病;(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有其他全身系统严重疾患、精神病患者或检查欠合作者。
进步:视力增进大于等于2行;不变:包括视力下降、不变或仅提高小于等于1行。
将两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30例(30眼)和对照组30例(30眼)。实验组中开角型青光眼10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8例,慢性闭角性青光眼12例,对照组中开角型青光眼11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9例,慢性闭角性青光眼10例。实验组予眼三针治疗,对照组行空白对照。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不予任何药物,仅用眼三针治疗。选用32号1.5~2寸毫针,取穴精明、承泣、上明,进针采用轻捻缓进法。睛明穴:进针后毫针与内眦部皮肤呈90°垂直缓慢直刺1寸后,将针尖偏向眶尖方向,续刺0.5~1寸,针刺深度为1.5~2寸;承泣穴:进针后毫针与眼睑下皮肤约呈10°,向眼球的后上方缓慢刺入0.8寸,随后调整为约50°角续刺人0.4~0.7寸,针刺深度为1.2~1.5寸;上明穴:进针将针尖稍向上刺入0.5寸后,转针尖于眶尖方向续刺0.5~1寸。针刺深度为1~1.5寸。针刺时以眼球底部和后部产生热感为佳。进针后留针30分钟,其间每10分钟刮针柄1次。对照组不行针刺治疗,不予任何营养神经的药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进行如下检测:眼压,视力,视野缺损积分法(VFDS)评分。视力: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在日光灯箱照明条件下查治疗前后视力;用Schiotz眼压计测眼压;采用HumphreyII型视野分析仪按VFDS视野缺损计分法按时测量视野缺损情况,计分从0(无缺损)至20(所有检测点均不可测出)。实验开始时,两组成员均经2次视野计操作训练,获得至少2次以上重复性好的视野结果,作为视野基线,每次测定值与基线差值为净减值〔1〕。
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的眼压见表1,可见在6个月中,两组眼压的平均值比较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青光眼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mmHg,±s)
表1 两组青光眼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mmHg,±s)
眼数/只 治疗前治疗后平均值2个月 4个月 6个月实验组 30 14.55±2.26 14.52±2.16 15.09±2.16 15.48±2.13 14.91±1.72对照组 30 14.02±2.84 14.49±2.59 15.13±2.14 15.07±2.23 14.68±2.08 t 1.090 0.068 0.092 0.980 0.644 P 0.278 0.946 0.927 0.329 0.521
实验开始时,两组患者视野缺损平均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 经过 2、4、6 个月的治疗后,实验组平均视野缺损评分净减值(相对于视野基线)为(2.08±0.42)dB,而对照组平均视野缺损评分净减值(1.40±0.28)dB,实验组净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不同时间视野缺损净减值比较(dB,±s)
表2 不同时间视野缺损净减值比较(dB,±s)
眼数/只 治疗后 平均值2个月 4个月 6个月实验组 30 1.60±0.44 2.16±0.47 2.37±0.73 2.08±0.42对照组 30 0.98±0.23 1.35±0.34 1.65±0.53 1.40±0.28 t 1.550 1.785 2.883 1.862 P 0.124 0.106 0.064 0.085
两组经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的视力矫正进步率为 13.3%(2/30),而实验组为 5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82,P=0.024<0.05),见表 3。
表3 治疗6个月后两组视力进步率比较
青光眼是一种因绝对性或相对性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进而导致的进行性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其中眼压的增高和视神经的损伤是关键因素。眼压的升高可以通过手术或者药物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视神经的保护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
现在临床对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一般应用神经营养剂及改善循环的中药,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是效果并不显著〔2〕。在针刺治疗眼病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针刺对视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陈泽秦〔3〕运用针灸治疗74例视神经萎缩患者,发现治疗后有效提高了患者视力。刘岩〔4〕运用局部取穴和辨证取穴治疗38例视神经萎缩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视力、视敏度及P100波的振幅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而严良〔5〕采用多焦图形视网膜电图评价针刺睛明、合谷等穴位对慢性青光眼患者神经节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刺睛明、合谷等穴位后,青光眼患者mfPERG的振幅明显增高,表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对光刺激的传导加快、兴奋性增强,提示针刺睛明、合谷等穴位对青光眼继发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能有保护作用。张河〔6〕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针刺可以减轻视神经结构损伤,增加视轴突的存活率。夏勇〔7〕对兔子高眼压模型实行针刺治疗后,发现针刺对眼血流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以明显改善眼部循环。
我们利用眼三针疗法治疗视神经损伤时发现,眼三针对两组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并无明显影响,但是在实验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视野缺损及视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这证明该疗法对视神经保护是有效的。我们对眼压的发现与很多针刺降低青光眼眼压的文献报道不同〔8〕。我们认为这是由于针刺治疗是一个双向调节机制,滤过术后患者眼压已经正常,所以针刺与否对眼压影响不大。而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我们推测来源于:①针刺使视神经局部循环得到改善,促进了半凋亡状态下的细胞修复,以及视功能的恢复,同时可以给尚未受损的视神经提供相对充足的血供,有利于残存未受损的视神经发挥代偿作用,从而使患者视功能得以维持或改善,进而达到保护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功效;②针刺具有神经兴奋性作用,可以刺激尚未凋亡的视神经细胞发挥更多的代偿作用,同时刺激半凋亡状态下的视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增强其对眼压的耐受力,从而对青光眼引起的视神经损伤起到了一定的保护性治疗作用;③针刺对视网膜自由基的损伤有减轻作用〔9〕。总之,眼三针疗法对视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其机制未明需要进一步探究。
[1]王宁利,孙兴怀,李静贞,等.灯盏细辛治疗青光眼多中心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4,4(4):587-592.
[2]于静,唐由之,胡瑛.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保护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21(3):179-182.
[3]陈泽秦.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74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19(5):282-283.
[4]刘岩,杨光,龙云生,等.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9):714-716.
[5]严良,徐红,王丽.采用多焦图形视网膜电图观察针刺睛明,合谷等穴位对慢性青光眼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1):26-29.
[6]夏勇,周文新,何金森.针刺对家兔眼血流的影响[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3):24-26.
[7]孙河,张慧.针刺对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视神经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J]针刺临床研究 2010,26(5):52-55.
[8]刘文,杨光,赵小静,等.针刺对青光眼24小时眼压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1,31(06):518-520.
[9]Quaranta L,Bettelli SUva MG,Semeraro F, et al.Effect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on preexisting visual field damage in normal tension glaucoma[J].Ophthalmology,2003,110(2):35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