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图书馆 孟艳琼
地方文献资料包括地方志、地方人士著作、地方出版物、地方史料。地方文献不是只有纸质图书,它可以有多种的载体形式,包括档案、报纸、杂志、公报、官报、史志、文件、报告、个人传记、科研成果、会议记录、谱牒、录音带、录像带、契约、诉状、名人手稿、名人书信、日记、游记、会刊、图表、简报、文史资料、类书、政书、回忆录、调查材料、照片、民歌、民谣、民间故事、重大事件知情人士谈话记录和录音等等。地方文献具有区域性、时代性、民族性、广泛性、详实性、资料性等特征。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的财富,从地方史志中,可以反映本地区历史沿革、地域、地方经济、文化特征、科学发展状况,从家谱、族谱中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家庭、婚姻、人口族源等方面的资料。地方文献作为祖国的文化遗产,它包罗万象的内容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来源和依据。它鲜明的地域特色最能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地方文献作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多少年来它已成为一种较有影响并作用与社会的工具。但因为历史的原因,弥渡县地方史料非常匮乏,加强弥渡县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将对弥渡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弥渡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虽然近几年也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地方文献工作本身的要求和周边县市的工作水平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般基层县级图书馆的建立时间不长,地方文献资源基础较为薄弱,各种文献资料只有一两千册,几百个品种,并且藏书结构比例失调,文献载体类型单一,地方文献中社会科学方面的资料较多,几乎占了70%,而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科学等方面,有关本地区的调查统计、情况介绍、科研成果或具有本地区特点的研究论著则相对收集较少。随着高科技和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各种载体的文献不断出现,而弥渡县图书馆现有地方文献只有1031册,835种,基本是纸质图书,有极少量的光盘,其它类型的地方文献基本没有,大多数有关弥渡风土人情的地方文献,包括比较有名的弥渡花灯、弥渡民歌(《小河淌水》《弥渡山歌》《十大姐》《绣荷包》)、弥渡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弥渡名特风味饮食、弥渡民俗风情、民族英雄李文学(彝)传奇等,都是近几年才收集征集整理出版的,八十年代以前的弥渡文献比较少,解放前的就更少。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尽管总量有所增加,但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基本没有达到完整级、研究级,收藏水平较低。
基层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大多还是停滞在传统的工作套路中,文献征集的主要渠道是依着文联等几家政府机构和极少数个人捐赠,每年捐赠得到的文献很少,品种单一。近年来,弥渡县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通过几家政府机构、个人捐赠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到基层进行地方文献的收集,每年收集到的地方文献只有十几册至几十册,种类数量少且质量不高,用于学术研究、课题开发的资料极少。其次,地方文献的查阅率不高,读者的利用率相当低。
基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在收集地方文献资料时,要对本地区的一些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一般来说,地方人士著作,有关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专门著作都较易见到,只是把以前没有注意和普通图书放在一起流通的单独抽出,利用与当地有关的文献资料篇末的参考书目,从中获取有关地方文献信息。同时要经常翻阅各出版社征订书目的内容简介,广泛浏览图书报刊,善于从中发现地方文献及有关线索,对其中零散的地方文献资料,可通过抄录、复印、剪辑、翻拍等办法搜集保存。我们只能靠平时认真、细心、持之以恒地从现有库藏中筛选,没有其它捷径。
县级图书馆要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说明征集地方文献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起政府对征集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视,争取政府明文规定当地各种文献编辑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出版机关有向县图书馆呈缴文献资料的义务,并下发有关文件,确定征集的内容,严格遵照政府规定,主动呈缴各种地方文献,同时大力宣传图书馆的重要工作,积极推动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
通过媒体向本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及曾在本地区工作生活过的社会各界人士提出捐赠请求,详细说明捐赠的意义、捐赠的内容、方法、对象,并向捐赠人明确表示感谢,做出承诺。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图书馆组织人员深入到当地政府、统战、组织部门等,了解本地区知名人士的通讯地址,主动索取这些人士的著作,到文联、党史办、各学会了解他们的地方文献信息,及时收集资料。
图书馆利用节日或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广泛宣传地方文献的内容、范围、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文献的使用价值。同时,召开征集地方文献座谈会,从个人或团体的角度向广大读者进行宣传。或采取边收藏边展出的方式,将征集到的地方文献进行选展,进一步宣传地方文献,扩大其影响,在展览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征集工作。
地方文献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正式出版物,且绝大部分散失在某些单位或私人手中,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需不厌其烦地登门求访或征购。尽量征集到他们保存的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对征集不到第一手材料如:手稿、原件、回忆录底稿最好通过影印复制手段,收藏复印件,以供阅览与研究。
历史文献部分,可以有计划地到有关单位征集,如:
档案馆:多藏有地方志和地方文献,可以复制;
民政局:有关近代革命活动、革命烈士的文献,可以到民政局索取;
公安局:历次政治活动有价值的地方资料,公安部门可能有保存;
博物馆或文物管理所:本地的历史、文物方面的情况,博物馆资料最全,结论也最权威,他们的公开出版物、内部出版物、简报、说明、展览等资料全属于地方文献务必收集齐全。
其它如电视台、住建局、民委、文化馆、县非物质文化展演中心、科委(科协)、侨办此外,在搜集地方文献资料时,我们不应只局限于本地,也应伸向外地的著述,外地的出版物中有关本地的各种资料,亦属于地方文献范畴。还应和邻近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部门加强协作交流,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收集地方文献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不懈地坚持下去方可搜集到大量的文献。
地方文献收集到位后,就应立即整理,科学分类才能更好的利用文献,然后建立数据库、输入网络、与读者见面。
将文献按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文献经过科学的分类才能将同类相聚、异类分开,然后建立数据库、输入网络,与读者见面。
书目是群书系统化的著录,具有推荐性,能给读者揭示更多的文献信息,编制地方文献书目,有针对性地把文献的各种信息加工、提炼、汇集成专题资料提供给读者,使读者一目了然,很容易找到资料,节省读者时间,大大提高文献利用率。
编制索引能帮助读者迅速检索到所需要的篇目信息、语词及主题信息,避免重复劳动,节省时间。
为体现地方文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地方文献要专门库藏,将地方文献进行集中管理,以示地方文献与一般图书的特殊性。在征集到的地方文献中,如果发现具有重要文物保护价值的地方文献,应从中挑选出来放入古籍资料室中加以保护和利用。基层图书馆尽量做到开放式管理,向读者最大限度地展示馆藏。
地方文献征集不是为了征集而征集,而是要把它们有效的利用起来,我们通过媒体、图书馆活动宣传周宣传本地图书馆所藏地方文献的情况(包括地方文献种类、内容、类型),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提高地方文献的查阅率和利用率。同时,地方文献工作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和关注,地方文献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文献价值,并为地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发挥更大的贡献。
[1]郭玉富.浅谈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
[2]郭英,贺静.基层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地方文献工作[J].当代图书馆,2005.
[3]李伟.小河淌水的地方[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