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李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经历了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后,一大批具有综合实力的大型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部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产权结构、组织管理模式、劳动关系与生产方式方面都不相同。这使得民营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不能借鉴国有企业比较成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党组织还不够成熟和健全,人员流动较大,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不稳定等,给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探索并找到适合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法和指导路线。本文试图围绕我国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际状况,对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可持续发展是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概念,它是在经济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应运而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在保持经济发展势头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保证自然资源不过分开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也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事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民营企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延伸。做好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相结合,有利于整合企业多种利益诉求,化解劳资矛盾,培育科学的企业价值观,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证和思想支撑。要做好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就必须深入理解研究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特点,找准民营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在民营企业中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促进民营企业的协调、稳定发展。
(一)摆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开展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在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有着鲜明的地位和作用。然而目前,部分民营企业领导片面以企业经济发展为中心,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诚然,思想政治工作较之于产值、利润是虚的,但是它与企业的经济发展之间并不矛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民营企业领导必须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针对人所做的工作,而人则是众多生产要素中最重要、最具开发潜力的部分。只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统一思想、化解矛盾、凝聚力量,实现生产经营有序运作,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深刻认识企业员工的思想特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伴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活动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各种思想相互交流与碰撞,人们的思想问题、价值观念等也日益多元化。其次,人们思想更具功利性。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大部分人的思想观念更加具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主要表现为企业员工希望充分利用现行的法律和条件,积极创造物质财富来实现自我价值。
(三)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做好目标定位
首先,要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树立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经济工作中去的理念,使企业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实现同步发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智力支持和思想政治的保证作用。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民营企业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密切联系员工、关心员工的疾苦,遵循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办职工所盼,及时地、热忱地、力所能及地为职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解开思想包袱,使他们能够安心、开心、舒心,能够爱企业、爱本职岗位。
宗申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之一,其生产经营活动从传统制造业已延伸至大型通用机械、汽车销售连锁、地产、金融、航空、高速艇、矿业等多个方面,员工13000余人,年产值逾140亿元。作为一个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宗申集团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高度重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力于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融入到员工群众中,努力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良的文化激励人,以温馨的关爱感动人,以丰富的活动陶冶人,用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教育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宗申集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初步形成了一支热心于思想政治工作,也能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他们讲究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度责任心、活跃的创新力的职工队伍,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宗申集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为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明确以党委为主导,设置宗申集团党群行政中心,让党群组织与行政管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并建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下级管控体系,统筹全集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党政共同负责,群团积极配合,主管干部主抓,员工广泛参与的“大党建带大政工”工作体系,形成企业各级行政组织架构的核心构建,为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其次,通过培训上岗、选拔、推荐等方式为思想政治工作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落实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的待遇问题,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的利益;并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健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领导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与人力保障;
最后,实行经费预算管理原则,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计划与经费使用相匹配,预算外专项工作,实行实报实销、上不封顶的经费使用原则,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需要,切实提供经费保障。通过健全和完善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机制,使其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与企业生产经营实现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与方式更加多样化
首先,重视企业职工先进文化理念和思想素质的引导与培育。在员工中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遵循“惟一惟精、惟实惟新”的思想理念,铸造企业员工“尊重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企业,专注于自己的岗位”的集体人格,从而在企业范围内形成一种“专一专注、精细精通、求实务实、革新创新”的文化氛围。同时,注重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如宗申集团并先后策划并创办了内部报刊《宗申产业》《宗申动力》、宗申集团网站、宗申党建网站等文化传播载体,并充分利用内部党建文化长廊、党建QQ群、微信、微博、飞信等新媒体,为培育和发扬企业文化创建广泛的传播与交流平台。
其次,通过对员工科学的教育引导,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企业凝聚力。采用多种灵活的教育引导方式和各种学习模式、宣传教育平台等,切实加强对员工的政治理论教育、科学知识普及和业务技能培训。同时,在企业内部积极开展大讨论活动和先进示范活动,表彰各类先进模范典型,振奋员工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拼搏意识和创业干事的职业精神。
再次,在企业内部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着力提升企业创造力。在企业内部广泛深入开展职工建言献策、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建立党员提案制,以党员带头,鼓励员工对公司发展、思想政治建设建言献策、并对表现优异者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实现员工价值,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最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做好思想教育的榜样。企业不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做出经济贡献,同时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向社会奉献爱心和善心,做好社会责任的承担者、执行者。集团应发动员工积极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对内不仅有利于塑造员工健康健全的人格,对外也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以人为本为工作理念,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满足员工利益需求的实处
首先,在企业内部开展关爱帮扶活动,注重解决员工实际困难。集团应建立健全员工救助帮扶制度,通过企业注入、员工捐款的方式设立的“爱心基金”,为企业员工送温暖、解困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开展人才培养活动,促进员工自身发展。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员工培训的经费投入,为员工培训提供一流配套的环境。同时,要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培训工作的系列政策和制度,丰富培训内容,扩展培训形式,全面提升员工的整体素养。
最后,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实际生活。企业要加强对员工文体活动的经费投入,加强对文体活动阵地的建设力度,扩充活动队伍,积极举办文艺晚会、歌咏大赛、职工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安排、年年有新意,不断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以文体活动来熏陶和培育员工的自豪感和集体感。
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尽管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尽成熟。党组织建设大型企业相对健全,一些中小企业还存在组织管理空白,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手段还无法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一定要继续深化改革,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曹国旗.不断创新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求是,2011(03).
[2]马晓娜.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0(08).
[3]廖扬眉.试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制度化建设[J].管理观察,2008(23).
[4]俞贵昌.民营企业班组职工思想工作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2008(07).
[5]马畅.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