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索

2014-11-25 14:41叶丽嫦
师道 2014年11期
关键词:桑娜识字文本

叶丽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主渠道之一。语文阅读教学要真正有实效,必须体现实践性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写,把读、说、写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我认为很有必要以辨证的态度重新审视当前的阅读教学,对目前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偏差予以适当的增、减,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色,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一、减去不必要的讲解分析

讲解分析过多,是阅读教学的老大难问题。阅读教学时,教师总是试图将自己参悟到的难句之意、写法之妙、用词之精、标点之准、意境之美、节律之齐,统统“灌输”给学生,以为这样做学生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当然现在的“灌输”技巧有了“进步”,给“一言堂”穿上“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衣,其实是打着“新理念”的大旗,走的依然是“解读为主”的课堂旧路。这是不符合学习语言的规律的。试想一个小孩子从未学过语法,为什么也能学会讲话呢?专家研究表明,人学习语言不外乎两点:一是语言环境,二是语言实践。教师再生动再深刻的讲解也代替不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只有让学生多读多积累,使学生的语言“仓库”装满了材料,在大脑的语言“官能”作用下,自然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充分的语言积淀,那就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二、减去不必要的“对话”和“感动”

《语文课程标准》上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当下的语文阅读课堂基本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于是引发了小语界关于“文本细读”和“文本超越”等话题。我想,“对话”说到底还是“解读文本”,深度解读文本自然是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一堂课中不能占据太多的时间,否则将冲淡“语言学习”这个要务。

三、增加对识字教学的重视

特级教师于永正和徐善俊上课,都有这个习惯,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们,请你们跟着我一起来写题目。”说完教室便响起一片沙沙的书写声。这个看似平平淡淡的镜头其实包含着特级教师的思想精髓——重视识字、写字的基本功训练。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中年级以段的训练为重点,高年级以篇的训练为重点。换言之,识字教学不是中高年级的重点。正因“非重点”这一概念在作祟,从三年级开始对于识字教学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忽视,年级越高越严重。甚至有意地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对识字越来越“放手”,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说明自己已把握准了各年段的要求。因此,出现了这种情况:年级越高,学生对本应掌握而未掌握的字也积累得越多,语文成绩便越来越低,中下生越来越多,优劣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要学会多少字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个要求是一定要完成的。如果连识字的任务都未完成而大谈什么段、篇的训练,这如同将千斤重担压在学生的肩膀上,怎能承受呢?基础不坚实是建不成大厦的,识字教学,不管你是否把它当成是重点,不容忽视的是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过关。

识字教学不但要从认识上重视它,更要讲究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是这样做的: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对于学生而言,释义的要求不高,最大的困难就是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常用的方法有:边读边书写边说结构;出示生字卡,把部首或易错的笔画用彩色突出出来;把生字按偏旁部首归类进行识字;按形声字归类识字等。另外,有的易错字还可以编成故事、儿歌、顺口溜、字谜等,借用有趣的形式加深印象,令学生终生不忘。

识字教学与发展语言相结合。学习汉字要与发展语言相结合,结合得越紧密效果越好。这是识字教学的一项重要规律,也是识字改革的方向。我们不能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也不能单纯追求识字的数量,而脱离了发展语言。识字对发展语言的作用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能借助拼音,通过拼读或直呼法读准字音,使之不受方言的影响;二是能在读课文的时候,正确流利地朗读,把句子中的每个字当成是互相关联的表意整体,恰当地读出轻重缓急;三是能运用新学的汉字进行说话,表情达意。实现了学习汉字与发展语言相结合,就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四、增加诵读的分量

(一)在诵读中积累

千百年来,母语教育皆以读、背为主,但读和背不是万能学习法,有些东西需要理解而不是背诵,如果没有理解只记结果我们就称之为“死记硬背”。于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矫枉过正,讳忌“记”字前面的“死”字,“背”字前面的“硬”字,草率地认为“记”和“背”不是高明的学习方法,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们不可轻视“记”和“背”的作用,要用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对传统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认识到“读”和“记”在学习语言中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现行的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读要有层次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是一个广泛的共识,而这个读应该是有层次的。初读时,要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进入课文。即,一开始就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一直读到正确流利,初知大意。精读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把握重点段落或句子,从而领悟、理解全篇内容。品读阶段,要引导学生体味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品味内容包括:音韵的和谐,词语的准确,句式的丰富,修辞的生动等。

五、增加“写”的训练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阅读教学课堂中仍然普遍存在忽视课堂练笔的现象。课堂上有书声琅琅,有议论声锵锵,有敲桌声咚咚,甚至有泪声哗哗,就是没有沙沙的写字声。“写”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作为占据语文教学80%课时的阅读教学不能不关注写的训练。笔者非常赞赏“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阅读教学不仅教读书,还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小学教材收录的都是名家的名篇,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优,课文中的精彩词句、段落、篇章都可以作为我们模仿的“样板”。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适当时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一) 结合教材,让学生学习仿写(略)

(二)读写迁移,阅读教学的升华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读写迁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主阵地,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重视由读到写的迁移,设计一些相应的片段训练。

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已尽,意确未穷,这时候,可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练笔。如《穷人》全文讲完后,笔者即时提出:①渔夫看见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的语言、动作、表情是怎样的?②第二天,孩子醒来后,发现妈妈不在身边,两个孩子有什么反应?③桑娜和他的丈夫是怎样关心照顾两个孩子的?④两个孩子长大后怎样对待桑娜夫妇?围绕这四个问题,学生展开想像,当堂练笔。

学生练笔片段——

渔父看着熟睡中的七个孩子,愣了一下,稍微沉思了一会儿,继而叹了口气,抿了抿嘴,喃喃地对桑娜说道:“嗯,你做得对,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只是,只是……”桑娜一惊,以为丈夫要改变主意,她立即说:“不会的,上帝会保佑我们的!”渔父听了这话,缓缓地抬起头来,足足看了桑娜十秒钟。桑娜脸红了,低下头来,哈哈……听到丈夫爽朗的笑声,桑娜疑惑地瞧着自己面前这个捉摸不透的人。渔夫说:“你误会啦!我是想说,如果那两个孩子醒来后,发现不见了自己的生母,他们将会如何呢?哦!不过我已经想了一个对策,我们可以这样做……”桑娜那悬着的心立即松缓下来,她不由得从心底感谢这个富有爱心的人。……屋外的寒风似乎变小了,孩子们也睡得越发安详了。

大量的实践证明,阅读教学必须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发挥“课文是个例子”的作用,把阅读教学放到“学语言”“学写作”这样的位置上来,才能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桑娜识字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穷人》梗概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桑娜一家“穷”吗?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