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在学生心中的铭记度有几许

2014-11-25 07:06王庆欣
师道 2014年11期
关键词:陈建斌王老师记忆

王庆欣

某黄金周在家休闲,看看电视放松心情。一日,在河北卫视看到一档《明星童乐会》的节目。这个节目兼具娱乐性与感动性于一身,应该说是一档比较有品位的电视节目。

这期的嘉宾是著名影视演员陈建斌。节目中最令我感动的有这么两个部分——一是陈建斌与小学一位叫王赪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相见的画面;一为陈建斌与父母亲在节目现场相见的画面。这两个画面,既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系,传递的是师生情与父子、母子情。

一般而言,在人们的心目中,当日后自己长大成人后,在记忆深处,能够搜索到的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教师,应该是高中或是大学时候的老师——因为人成长了,记忆比较清晰了,这些老师教诲过自己,记忆的距离是短近的清楚的。而在陈建斌心中,最难以忘怀的是小学时的这位王赪老师。陈建斌是新疆乌鲁木齐人,小学在乌市上学。他曾丢失了那张小学毕业生的合影照,他还曾经委托姐姐代为寻找,结果无功而返,这成了他心中一直念叨的一份遗憾。这次,节目组找到了王赪老师,老师已经年近古稀了,还特地翻找出了36年前的这张珍贵的老照片——陈建斌班同学的小学毕业合影照。那一刻,陈建斌激动得热泪盈眶,与老师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在这里,笔者也深受教育与感动。一为王赪老师的超强记忆力与珍藏“宝贝”的耐性与细致性。36年,是一段不小的人生历程。王赪老师教授过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不仅珍藏着每一届毕业生的照片,更难能可贵的是,还能对当年的学生的名字记忆犹新。说到这里,笔者不禁有些汗颜。不要说36年,就是短暂的五年、六年,有时在路上碰见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师生互相问候后,我还要在脑海中不断地启动记忆引擎狠命搜索,能叫出名的往往也只能是百分之四五十。相比于王赪老师,自己的差距显然太大了。在王赪老师心中,每一届毕业出去的学生都是自己的宝,都是在放飞一个个明天的希望。于是,她将学生的影像加以珍藏,成了她下意识的一种自觉行为。想到这,我也不由地问自己,从教二三十年了,几度的搬家,自己的手中是否还能集齐所有教过学生的小学毕业合影?我没有把握,也不敢真正去“查验”。36年,人生苦短,能有几个36年,王赪老师带着36年前的照片来到了现场,弥补了陈建斌丢失照片的遗憾,同时传递给人们的是一位为师者忠诚并热爱自己事业的正能量形象。

紧接着,陈建斌讲述了这样一件小事。有回上王老师的语文课,有一个儿化音——鱼儿。王老师让学生逐个起来读,前面的接二连三都没读对,提问到陈建斌,依然没有读对。王老师不急也不恼,继续提问,终于有一位女生读对了,王老师就要求全班同学跟着这位女生一起朗读。从那一课起,陈建斌知道了儿化音,这也为他后续的话剧表演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当主持人问王赪老师还记得这件事吗?王老师摇了摇头。

看到这儿,我又醍醐灌顶了——长大成人后的学生,对老师最清晰的记忆,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老师在某堂公开课上的非凡神采、老师在某次表彰上的大出风头、老师在专业上取得的几多辉煌……他们记住的,恰恰是教师自身并不知晓的点点滴滴的细节。而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细节,才构成了教师职业生涯的暖色与亮色。可惜的是,在现实教育教学中,我们可能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耕耘“大事”,忽视的恰恰是最重要的“小事”。

由此,我又想到了几天前,一位朋友给我看一份中日孩子在就餐时的报道材料。说的是中国一小批二三年级的学生与日本一批同龄的学生在日本小学食堂就餐的事。报道“有事实,有真相”,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

在日本小学,学生是轮流当“帮厨”的,他们穿着白褂子,戴着口罩,替各个饭桌准备好饭菜。先到的学生绝不会提前动筷,静静地坐在位子上等待,待到所有的餐桌都分餐完,这些“帮厨”也落座后,这才开始用餐。用餐后,只见日本学生面前的每个盘子都是干干净净的,他们会统一将喝过的酸奶瓶倒放着,以免倾倒,而后再将饭桌擦拭干净,再将饭盘送到指定的位置。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这显然是经过专门训练,而且已经成为了良好的习惯。再来看看中国的二三年级的学生,饭盘里还有剩饭、剩菜,桌面是“七零八落”的狼藉,酸奶瓶是正立的,用餐后并没有把饭盘收拾好自动送到指定位置。也许你会说,并没有人告诉我们要将桌面收拾干净,再说我们是客人,理应让主人来照料。若是这样认为,那我们的确在素质上就差他人何止一大截了。

我们的教育往往着眼于“大”,不屑于“小”,结果与“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初衷背道而驰。小学生刚入学,我们往往关注于抓课堂纪律,而忽视了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植——诸如如何文明如厕,如何予以他人以方便,在集体生活中该如何与他人相处……这些比知识更重要的细节,却往往被我们的教育所忽略。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通过这一期的电视节目,我又幡然醒悟——

1. 好老师是甘于平凡的,善于从细琐中播撒爱的种子。好老师是不为声名所累的,他们视师者的荣誉为至上。他们甘于平凡,不求非凡。但他们挚爱岗位,不抱怨不迁怒,每一位孩子在他们心中都是可雕塑之材。他们没有偏袒心,每一位孩子都是璞玉。他们相信,以爱育爱,每一位孩子都能从他们细琐繁杂的日常工作中感受到爱的暖流与阳光,每一位孩子都能沐浴到爱的雨露,并将这份爱的种子,若蒲公英式地向外扩散、传播……

2. 好老师是长于远视的,善于从细微处培植良好的习惯。好老师们对教育有着正确的认知,他们坚信,教孩子六年,可以“预付”未来六十年。知识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学习、累积,但好习惯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教育契机,要想矫正就会难上加难。因此,好老师们都是“三镜合一”的——他们用放大镜善意地放大学生的优点,鼓励并涨涌学生的自信与自尊;他们用显微镜明察秋毫——将学生的不良习惯的萌芽“绞杀”在起始阶段,致其“终生免疫”;他们用望远镜远视学生未来的发展,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规划,给予正确的价值观引领,让学生的未来之路不偏颇不迷茫……

3. 好老师是精于“施法”的,善于从点拨中教会思维的方法。好老师们都知道,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一本教材能给予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信息多元的时代,知识获取的渠道丰富多样,给知识不如给方法。好老师们都是精于“施法”的,在他们的课堂上,更多的是思维的激荡、理辨的考量、求真求实的探究……孩子们能从这样的课堂中汲取方法的琼浆玉露,多维立体地建构自我的“学得”“习得”模型——各自都能找寻到适切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好地为后续的学习服务。

4. 好老师是勤于钻研的,善于从海量知识中充实升华自我。好老师们一定是勤于学习与钻研的,他们清楚地知道,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课堂中,学生不必不如师,师者只要停滞了学习的脚步,就有可能被学生所“甩弃”。书海漫漫,学海茫茫,遨游其间,增值无限。好老师们一定是泛舟书海,手不释卷,将思考与阅读紧密联系起来的,成就了好老师们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

5. 好老师是乐于“遗忘”的,讲究的是未来在学生心目中的铭记度

就像陈建斌的老师——王赪老师一样,好老师们一定是乐于“遗忘”的——因为教过的学生太多,为学生们做过什么,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多都会遗忘了。但对自己曾经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失误,好老师们却又会记忆深刻,成了一辈子的自责。并告诫自我,类似的失误绝不许再犯。好老师们一定是高度自省的,他们讲究的是,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给予学生的都是正面的影响,他们知道,教育是长效工程,功在未来。他们看重的是,未来当自己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后,自己在学生心中的铭记度还能有几许。

难怪,当陈建斌说出自己最难忘的是小学的王赪老师时,当王老师从幕后走出来的那一刻,会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那种情感只有从事教育的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

好老师,不一定拥有上级部门所颁发的荣誉证书,但好老师一定是日后会被大多数学生记起并津津乐道他(她)的好的老师群体。因为,好老师的人生价值存乎学生的铭记心。这一刻,我更明晰自己的价值取向——做一个学生与家长口碑俱佳的老师,是我一辈子无悔的追求!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陈建斌王老师记忆
奇妙的旅行
陈建斌玩收藏,古玩里有我的幸福诗篇
有趣的动物
陈建斌牵手蒋勤勤,用时光敲起幸福婚姻三重奏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新目标九年级Unit 6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