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墓小学地处被烈士鲜血浸染的红色沃土——歌乐山脚下,学校充分挖掘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激励学生弘扬革命精神,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学校把“爱国、奉献、团结、奋斗”的红岩精神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红色传统中播下英雄之花的种子
学校依托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坚持以烈士陵园为生动的课堂,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总结出了坚持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化、序列化、制度化的经验。
教育的阵地化。一是充分依托大阵地。了解学校所在地的特殊意义,了解革命先烈的部分事迹,建立了一支以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为己任的红领巾小导游队伍,利用节假日在歌乐山烈士陵园、渣滓洞、白公馆进行义务导游讲解,通过传播英雄事迹和革命传统,感知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二是校园内创设小阵地,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小萝卜头的雕塑及“我要读书”的话语激励着学生;校园里,有体现红岩精神、红军精神、雷锋精神的中国地图;各班有围绕三种精神,用“山”“花”“物”为标志设计的班级文化牌。学生一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真正做到了学校无闲地,处处皆育人。
教育的序列化。学校从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出发,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了解简单生动的革命故事到认识复杂、深刻的革命道理,分序列地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教育。各中队根据本班实际,每年开学便选择一位本学年重点学习的先烈,用该先烈的生平事迹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把英烈作为本班的榜样和精神支柱。序列化教育为学生爱国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远大理想、报国之志的树立奠定了扎实的认知基础。
教育的制度化。“学习红岩精神、继承革命传统”是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永恒主题。为使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学校把系列活动制度化。每期各中队必须认真落实“七个一”活动和“两月两日”活动。每年四月、十一月定为爱国主义教育月;清明节、“11·27”烈士遇难日这两个特殊的日子,组织队员参观、开展纪念活动。让队员们在“悼先烈、忆先烈、学先烈、颂先烈”的过程中净化心灵,升华爱国情感。
时代精神下播下中国梦的种子
构建校园文化,融入时代精神。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细化为历史和时代,灌输与滋养,时尚与艺术三结合的模式。以“岭上开遍映山红”为主题文化,校园的宣传墙上雕刻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铭赋;“广学益智铭”“健体远翔铭”“尚礼求真铭”“多能添翼铭”等激励学生广学、健体、尚礼、多能;“水车欢歌”“鸟语童喧”“彩廊撷趣”等诗一般的校园景点,融入了孩子们的智慧和创意。教室里既保留传统的“英雄角”,又新开辟充满时代气息的“小书虫俱乐部”,让校园充满教育元素,时时处处激励学生,感染学生,让红军红岩中的英雄人物,让雷锋好榜样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放大、显示、引领。
创设童趣活动,提升学生素质。“四大发明”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神舟飞天” 则是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我们既要孩子们为“四大发明”骄傲,又要孩子们为“神舟飞天”自豪,更要让孩子们为实现科技兴国的梦想而学习、成长。通过科技信息小报、生活中的小发明、科技月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从小爱学习、长大报祖国之志,培养学生学习、观察、思考、创新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能力。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豪言壮语,不是空中楼阁,应当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践让学校师生坚信:神州大地五千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民族精神,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报国热情,在孩子们心中会发扬光大,爱国的种子一定会深深地根植于孩子们心中。
【王晓娟,重庆市沙坪坝区烈士墓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