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变化”

2014-11-24 04:27邱志敏
师道·教研 2014年9期
关键词:板书师生变化

邱志敏

变化是一种教学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变化教态,变化师生交流的方式,变化信息传输的渠道、教学媒体及变化教学辅助材料、课堂内容结构等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每个教师独特的教态与教学风格的主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变化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多种变化往往是同时出现的。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变化分为教学语言、传输媒体、师生互动三大类型。

1. 教学语言的变化

教学语言的变化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声音语言、文字符号语言和体态语言的变化。

(1)声音语言的变化主要指课堂上教师说话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语调的升降、感叹语的穿插等变化。一般而言,教师的讲解音量和速度要适中;但在强调某个问题的时候,音量要加大,速度要放缓(同时也便于学生做笔记),甚至是一词一顿,或者一句一停顿。诵读时,遇到感情深沉的部分则要声音低沉,速度减缓;遇到感情激昂的地方则要声音高亢,语调上升,语速加快。课堂气氛热烈的时候,声音高,音量大,语速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时候,语速要平缓;提醒学生注意或批评学生的时候,可以用停顿,此时是无声胜有声;表扬学生或肯定某个结果的时候,可铿锵有力地说“Well done”、“Great”、“Wonderful”等鼓励赞美性语言。声音语言对课堂气氛具有很好的导向、调节作用。感叹语虽然没有固定的意义,但在具体的情况中它的表意是明确的,它有时表达的弦外之音是其他声音语言难以表达的。

另外,从激励的角度看,教师的语言可以成为启发学生思维的春风,但也可以成为压抑学生思维的秋霜。机智的一语点拨,可以打开学生智慧的闸门;一句责备(哪怕是轻声的)则会熄灭学生思想的火花。

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善于变化,要根据具体的课堂情景,选择最佳的语言。

(2)文字符号语言的变化就是板书的变化。板书是教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在黑板上书写(或用投影)文字符号,从而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道德审美情趣,不同内容的板书基本方式和模式、字体及其色彩要根据需要而转换变化。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是一种新的板书形式。多媒体课件可以制作成动画,配以背景图画和音乐,字体字形的变化也更丰富多彩。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巩固知识、突出重点等具有传统板书(借助黑板)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体态语言的变化是指在不同的课堂情景中,教师要适时地变化体态语言。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时,在不同环节运用不同的教态配合自己的口语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能创设更生动和谐的教学情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教师身体位置的移动和适当的手势、表情和眼神等,都是其口头语言的有力辅助手段,它们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些课堂之所以枯燥乏味,主要就是因为教师语言呆板,很少有身体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以及缺乏必要的手势协助等。大量事实证明,只有教师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不断变换对学生的刺激方式,不断引起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有效的上好一堂课,才能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才能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 传输媒体的变化

课堂信息的传输媒体有板书、录音、录像、投影、电影、实物、模型等。这里我们重点要探讨的是媒体的选择变化和媒体运用时机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确定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时机,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感官效率和各种感官所获得的信息的记忆率是不同的。一种媒体往往只对学生的一种感官产生刺激,学生长时间在一种单调的刺激下容易疲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有效媒体,对不同的课型分别利用实物投影、电影片段、播放音乐等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全面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实现师生有效互动,达到教学目的。

3. 师生互动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进入新世纪,课堂教学模式已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同时师生的相互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主导地位仍然很重要,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凸现,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因为变“教”为“导”,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结果的“不可预测性”更大了,所以,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的变化,就能使学生能力、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充分培养,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习惯,形成并提高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互动是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形式包括教师对全体学生、教师对个体学生的作用、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的作用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作用等。教师对全体同学的作用有课堂讲解、启发提问、指导实际操练、安排活动等;教师对个别学生的作用有指名答问、个别点拨辅导、交代任务要求等;学生对教师的作用有质疑问难、回答问题等;学生对学生的作用有讨论学习、互评互改、共同操练等;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作用有识记、理解、创造、表达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尽量利用、发挥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作用,让课堂结构模式完全开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在课堂上,教师发挥了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作用,开启了学生智慧之门,学生的答案就可能与教师备课时设定的答案不相符。但只要学生的答案言之有理,就不必拘泥于现成或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其实很多问题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学生长期置身在这样的课堂环境里,就容易有成就感,学习的兴趣必然会大增。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开发和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中学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变化”的类型也应注意多样化和灵活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应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充分利用变化技能,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各种智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让他们在自己的优势智力方面获得成功的经验。

责任编辑 潘孟良endprint

猜你喜欢
板书师生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麻辣师生
鸟的变化系列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让路”让出的变化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