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典籍英译中的语境化实解分析

2014-11-24 09:52白树臣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例句

白树臣

摘 要:语境是指语言所处的环境,是人们理解和解释话语意义的最根本依据。在小说中,人物对话的翻译作为一种是一种间接交际语在特定环境下产生,在对小说对话进行翻译时,译者要充分考虑并结合相关语境,对原文进行推理、理解,最终选择出合适的翻译方法和适当的词汇进行信息的传递。本文通过《聊斋志异》的两个不同英译文中对话翻译的对比分析,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这两方面来阐释语境在对话翻译活动中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进而让大家更清晰认识到语境在对话翻译中的重要性。

关键字:语境;人物对话;汉译英

一、引言

传统观念认为,翻译活动就是用一种语言文字将原语言文字所表达内容表述出来。然而事实上,所有语言的意义在脱离了相关语境后都变得不确切了。所以,它们必须要依据特定的语境联系,包括上下文关系,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历史、认识等语境的调节,其句子蕴含的意义才能变得确切。因此,在进行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的翻译时时,语境更是绝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语境与翻译

语境是指语言所处的环境,是人们理解和解释话语意义的最基本的依据。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书中提到:翻译即译义,强调语言功能的核心是意义”(冀宁华,2001:48)[1]。

但是,任何孤立的词语、句子,甚至段落的意义都不可能是完全确定的。“费斯将马诺斯基的语言环境概念加以扩展,费斯所提出的新概念中,除了语言本身的上下文、语言环境中所包含的人们所从事的活动,语言环境还包含很多其他部分,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所拥有的宗教信仰等等,同时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寓于每一个细微之处,除了上述所言,在参与者的身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也不可忽视”(姜海清,2004:54)[2]。

人物对话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对话翻译的好坏更是影响译本质量的关键。而在进行对话翻译时,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所以“如果在翻译学领域引入语境这一重要要素,我们在日后的翻译中所遇到的翻译矛盾现象就能够拥有一个新的角度去解释。”(叶苗,1998:10)[5]。

三、语境在小说对话翻译中的影响分析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部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在世界上亦享有盛誉。它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品,通过塑造多种传奇的狐妖、书生、道士等人物形象,向人们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且强烈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作者也联想并结合了个人的怀才不遇的坎坷经历,在作品中将其悲愤与无奈的情绪加以抒发。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都是作者收集民间传说进行编撰的,故事中的人物对话都是发生在特定语境下的,在进行对话翻译时需要做到对原作者意图、原文内容、创造背景进行充分的理解,才能做到对原著的完美再现。

下面就通过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两个译文中的人物对话英译具体例句,分别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这两方面来阐释语境在对话翻译活动中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

(一)、语言语境对对话翻译所起影响

“对于语境而言,最狭义的理解可以说是语言语境。翻译中,译员对于词汇、句法的选择务必谨慎而行,对语序的安排更不可忽视,而在这些方面,又是不同语言文化差异产生的关键点。这主要是由于人们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生活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中(都媛、陈吉荣,2014:73)[3]。下面就从词汇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两方面入手,分别探讨这两种语境在小说对话的翻譯中的影响作用。

1、词汇方面的语境分析

例句:仆早赴青帝庙,良不知,当归问之。(蒲松龄,1981:6)[5]

译文1:I went to the Blue Emperor Temple this morning, so I have no idea. Ill go back and ask.(Denis&Victor,1989:57)[6]

译文2:I have no knowledge of it, as Ive been out to Qingdi Temple and not at home. But Ill ask about it on my return. Please wait a minute. (Mo Ruoqiang etc.,1988:182)[7]

分析:原文中的“青帝庙”是地点的名称。中国人在对地点、人物等名称的翻译上喜欢用音译的翻译方法,而西方人则更惯用转译的翻译方法。译文2由中国译者翻译,正采用了音译的翻译方法,而这种方法会给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读者在理解信息内容时造成阻碍,带来困惑。译文1由西方译者进行翻译,采用了转译的翻译方法,使得原文信息更清晰的传给译入语读者。

2、上下文语篇知识的语境分析

例句: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蒲松龄,1981:14)[5]

既有之,何不自食?

我特需此核作种。

译文1: Now that you have got it , why not eat it yourself?

I only needed the core for its seeds.(Denis&Victor,1989:15)[6]

译文2: If you have pears , then why dont you eat those ones yourself.

The reason is that I need one of these pips to grow them. (Mo Ruoqiang etc.,1988:62)[7]

分析:通常我们在翻译时,要完全弄明白原文的各处细节,理解上下文中所表达的确切含义。原文例句中“我特需此核作种”。译文1中并未将来说话人需要种子的目的,没有将原文中要传递的信息清晰的呈现给读者,给读者在理解原文带来阻碍。译文2充分结合全文上下文内容而清晰地交待了说话者需要种的目的,做到了对信息的完整呈现和传递。

(二)、非语言语境对对话翻译所起影响

“交际发生的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等方面是非语言语境的主要组成部分”(王芳,2006:1082)[8]。翻译中为了确保翻译的准备性和完整性,我们既要考虑到句子中词句的意思,更要熟知两种语言的社会因素和文化背景。

1、社会语境对对话翻译所起影响

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语言所涉及到的有关因素可以理解为社交语境,其包括对话发生时的时间地点、场合环境等等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例句: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

辱膺宠命,何敢多辞?(蒲松龄,1981:1)[5]

译文1:There is an opening for a city god in Henan province that you are qualified to fill.(Denis&Victor,1989:2) [6]

Since you design to grant me your most partial appointment, how dare I stubbornly decline?

译文2:A guardian god is wanted in Henan province. Do go there and take up the appointment. (Mo Ruoqiang etc.1988:167) [7]

“Unworthy though I am of the honour youve bestowed on me, I dare not decline it.

分析:對话发生在考官司和学生之间,换种说法就是上下级的关系。译文1中翻译出来的效果让人感觉到是两个平级的人在交谈,未能做到对社会语境中对话人物之间关系的正确定位。译文2中对话翻译明显表现出了上下级关系,明确了对话双方之间的关系,做到了恰当、合适的翻译与理解。

2、文化语境对对话翻译所起影响

“语言运用所包含方面较为宽泛,例如社会人文背景、历史观念及传统特色、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等,而这些都蕴含于文化语境之中,并成为其主要部分。语言一直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背景、文化观念等决定了语言的深层语义”(韩婧,2009:205)[9]。

例句:何所遇?(蒲松龄,1981:69)[5]

无之.

君身邪气萦绕,何言无?

译文1: What have you come up against? (Denis&Victor,1989:54)[6]

Nothing.

An aura of evil surrounds you,Why do you say nothing?

译文2: One day,when going into town,Wang chanced upon a Taoist priest, who looked at him in surprise and asked him what had beset him of late.(Mo Ruoqiang etc.,1988:179)[7]

Nothing.

You look gloomy as though surrounded by evil influence. Why do you still say that you have not met with anything?

分析:人们生活于不同的文化之中、耳濡目染于不同的习惯之中、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言语中,句子要强调的重要成分一定会与原句有一定的差异性。在例句之中,人是被强调的部分,译文1对原文进行了直译,同时也考虑了社会文化语境中思维方式这一要求即西方人们的直线思维模式,做出了恰当的翻译。译文2则对原文进用了转译的翻译手法,信息不够简洁、清晰,没能对社会文化语境因素做到充分考虑。

结语

“翻译所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且深刻,它不仅包含形式、内容,语音、语义,还涉及到达意、传情。同时,语境为众多的语言活动及表现形式提供了平台,如语言文化的多层次,以及多方位语际转换”(冀宁华,2001:52)[1]。在小说的翻译活动中,语境的重要性举足轻重:“借助他们,译者更容易消除词语意义上的分歧,此外,还可以对说话者遗漏的信息加以补充,更重要的是,在小说人物对话的背景方面,语境更成为帮助进一步深层次理解的一个有力推动因素”(王芳,2006:1083)[8]。

因此,在进行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翻译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对话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相关语境,以得到最成功的译文。

参考文献:

[1]冀宁华.语境与翻译[J].郑州:中州大学学报,2001(3):48——52.

[2]姜海清.语境与翻译[J]北京:外语研究,2004(5):54-65.

[3]都媛、陈吉荣.语用学视角下的《聊斋志异》对话翻译研究[J].河北: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2-76.

[4]叶苗.关于“语用翻译学”的思考[J].北京:中国翻译,1998(5):

[5]蒲松龄.《聊斋志异之二十四卷手抄本》[M].济南:齐鲁书社,1981.

[6]Pu,Songling.Str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M].Denis C.&Victor H.Mair(trans.).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Fress ,1989.

[7]Pu,Songling.Selected Translations from Pu Songlings Strange Stories of LiaoZhai [M].Mo,Ruoqiang&Mo,Zunzhong&Mo,Zunjun(tran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8.

[8]王芳.非语言语境与小说对话的翻译[J].北京:当代经理人,2006(21):1082-1083.

[9]韩婧.从文化角度看语境翻译原则[J].北京:外语教学研究,2009(144):205-207.

猜你喜欢
蒲松龄聊斋志异例句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蒲松龄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好词好句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