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功用观视角下的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研究

2014-11-24 06:23东潇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历史教学改革

[摘 要]从史学功用观的角度来看,我国当前高校历史教学严重脱离社会现实需求,必须从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着手,增强高校历史教学的社会实践性。相对而言,史学功用观在高校历史教学当中,一直都是积极倡导的观点,但在长久的教学当中,仅有少数教师能够坚持史学功用观视角,并且按照相关要求以及规范去教学。相对的,大部分教师都在应用传统的视角去教育学生,才会导致现阶段“愤青”的大量出现,这对社会的发展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积极意义。在日后的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中,必须始终贯穿史学功用观视角,帮助教师和学生对社会、国家、国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史学功用观;历史教学;改革;社会实践

20世纪末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开始呼吁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已经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从客观角度来说,史学功用观视角能够让广大高校学生正确的面对历史,而不是以一种“愤青的态度”去生活和工作;从主观的角度来说,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具有多面性,不能单单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还要结合世界的观点来看待,毕竟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大国,而不是清朝时的“闭关锁国”。本文主要对史学功用观视角的高校历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一、当前高校历史教学脱离社会需求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在社会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商品大潮和拜金主义影响到高等教育。青年学子和知识分子纷纷“下海”,文、史、哲等人文传统学科越来越受到冷落。且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经历动荡和反思之后,史学工作者们心灰意冷,刻意回避现实,开始从学术角度思索史学的价值。然而,其中也存在许多误区,不仅没有实现史学的价值,更加重了现实社会对史学研究的疏远和偏见。由此可见,当下的高校历史教学偏向于传统。例如当下比较热门的“保钓话题”,很多人都知道钓鱼岛是中国的,但是通过激动的语言和失去理性的行为,并不会对国家发展产生太大的积极影响,反而会影响国际上对我国的看法和态度。另一方面,当下的一些青年并没有正确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仅仅通过一些非常低俗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导致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舆论高潮,多方观点的多面阐述,反而对国家发展和国际上的各项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除了上述的问题之外,现在的高校历史教学遇到了全面的挑战,教改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明显体现出来,问题的严峻性仍不容小觑。但并不是社会不需要历史,从历史题材影视剧等的火爆,到央视《百家讲坛》的热播,大众化史学热层出不穷。很显然,历史专业学生就业困难说明,史学工作者封闭在“象牙塔”里,过于关注纯学术研究,相应的,其教学也封闭在“象牙塔”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社会需求,严重脱离现实,不可挽回地陷入了困境。综合来说,高校历史教学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一方面要逐步解决各方面的教学难题,另一方面还要为学生的将来发展考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

二、史学功用观视角下的高校历史教学改革

史学功用观视角作为高校历史教学的倡导观点,如果可以切实的执行,完全可以取得一个理想的成果,但目前的很多问题比较严重,要想实现彻头彻尾的改革,必须逐步实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此,本文主要对史学功用观视角下的高校历史教学改革进行阐述。

(一)合理压缩专业基础课课时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可以从课时安排上入手。就目前的情况来分析,专业基础课课时过多,学生学习到的东西表现出了“千篇一律”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各项能力的提升。因此,各大高校在历史教学改革时,需要合理压缩专业基础课课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达到以下目的:第一,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学习相应的历史技能。就客观而言,历史学的技能类型较多,一个学生如果能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应对更多的情况,实现自身的进步和思维上的健全发展。基础课时适当减少,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观察教师除了基础课时以外,还可以安排给学生怎样的课程,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发展。第二,基础课时减少以后,学生可以专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从小学到大学,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细化的过程,但即便是在大学,依然是学习到总体的框架,并没有针对某一段历史进行详细的研究,学生得到的知识量没有太大变化。压缩课时意味着学生能够做自己的“专题”,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研究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教学经验。从以上的表述来看,合理压缩专业基础课课时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完全可以在日后的教学中进行推广。值得注意的是,压缩课时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各大高校必须把握好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控制力度,防止压缩课时多大或者压缩过少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加大专门史教学力度

历史的教学偏向于专业化,史学功用观视角下的高校历史改革,必须加大专门史教学力度。以“中国法制史”为例。该门课程是法学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其重心是介绍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所跨时间和所讲内容都与中国古代史有相当程度的重合。而且,由于1840年以后,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瓦解,西方近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开始在中国艰难地生长和发展,《中国法制史》的知识特别是其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现行法律制度并无甚关系。如果由中国古代史老师来讲授这门课,利大于弊。因为第一遍讲课的时候,历史老师虽得先补充法制方面的知识,但肯定和历史知识结合得较好,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入、到位。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加大专门史的教学力度,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研究历史,在专属领域当中取得一个理想的成果。从主观的角度来说,专门史的教学力度一直都在加强,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日后在加强专门史教学力度时,首先要在学生和教师当中展开调研,减少“主观影响客观”的情况发生;其次,专门史教学与社会发展具有直接关联,要得到社会上的认可和教育界中的肯定,绝对不可以按照高校自己的观点来定夺;第三,在不同的阶段记录好专门史的教学力度情况以及取得的教学成果,为后续教学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三)带领学生进行服务性专题研究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与一般的科目有很大不同,很多学生觉得改革前与改革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但在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高校历史教学的每一次改革,都是大型改革,并且会搜集大量的资料与数据,否则无法得到预期效果。带领学生进行服务性专题研究,是史学功用观视角下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最明显的就是《百家讲坛》,各个教授的研究领域仅限于专题研究,比方说大家熟知的易中天、纪连海等等,他们之所以能够在专业领域中取得非常理想的成果,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能够带领学生进行服务性专题研究。首先,服务性专题研究,要讲究服务性质。得到的研究成果并不是个人的,而是大众的,不仅学生和教师享有成果,还要分享给广大的群众,以及史学界的各位专家,大家共同去研究和发展,实现高校教学的彻底改革,避免表面化的情况。其次,服务性专题研究,必须兼具服务、专题两项标准。高校教学改革要在很多的方面努力,专题研究仅仅是其中一个部分,服务性专题研究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成果和改革效果。第三,一定是带领学生来进行。教师如果进行服务性专题研究,由于其自身的经验较多,人生阅历丰富,服务性专题研究深度与带领学生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带领学生研究以后,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就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通过这种方式,完全可以实现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避免传统教学再次袭来。

(四)适当开设史学通俗化课程

当下的史学功用观视角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除了要在上述的三个方面努力之外,高校历史教学还需要适当开设史学通俗化课程。开设此课程的优点在于:首先,健全了日常历史教学的范围,不会仅仅教授正史,还可以让学生对其他的历史形式有一个了解和探索;其次,史学通俗化课程是为了让高校历史教学更加宽泛,即便是在同一时间段,也有很多的历史发展被遗忘,研究这段历史,对贯穿整个时间段以及前后历史,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第三,通过适当开设史学通俗化课程,会在客观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和教师搭建出一道平等的沟通桥梁,解决了“老师讲、学生听”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国家对地区间的历史教学也有规范,即便是遵循史学功用观视角,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否则无法达到一个理想的改革效果。

总结:本文对史学功用观视角下的高校历史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史学功用观视角下的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在力度和时间上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高校并没有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史学功用观视角的作用。未来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改革,有效贯穿史学功用观视角,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提升,促进高校历史教学的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展龙.高校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3).

[2]若欣.论公共历史学教育与高校历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趋向[J].巢湖学院学报,2010(04).

[3]宋徽.关于高校边缘化学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以历史学科为中心的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10(01).

作者简介:东潇(1981-),女,硕士,毕节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化史.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历史教学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