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国
[摘 要]西汉游侠的兴衰与汉代国家体制变迁有密切的关系。西汉前期,由于诸侯王存在问鼎皇权的威胁,汉廷坚持对具有地方割据性质的诸侯国实行严厉打击,直至武帝时取得决定性胜利,并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而原本产生于国家分裂时期、且在分裂状态中发展壮大的游侠群体却因此失去了赖以存活的政治条件。故此,在汉代郡国并行体制由以国为主向以郡为主的这一动态转变中,游侠也渐次式微。
[关键词]西汉;游侠;王国
对汉代游侠的衰亡原因,余英时先生曾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他认为作为古代社会的非主流力量,游侠承担着两方面的压力:一是他们不轨于法度,以武犯禁,面临国家层面的直接打击;二是儒学的兴起引起社会风气向崇文的方向转变。(1)余先生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入手,剖析影响游侠兴衰的原因,确实很有说服力。但外在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当时政治生态的变迁对游侠的发展同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即试图以诸侯王国与游侠的关系为突破口,重点探讨汉代国家体制演变对游侠活动所产生的作用。
一、游侠与王国变迁的一致性
游侠在西汉经历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西汉前期,游侠活动空前活跃。当时的长安作为帝国的首都,却是“乡曲豪俊,游侠之雄,节慕原尝,名亚春陵,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2)。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列举的大侠就有朱家、田仲、五公、剧孟、郭解数人,一般的侠客则“敖而无足数者”(3)。当时的游侠大多是以侠魁为中心的武力集团,其中朱家就“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数”。这些人武断乡曲,目无法纪,对统治秩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游侠活跃的一大表现是贵族养客盛行。这些宾客不全是文士,也有很多都是游侠。高祖时,陈豨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招致宾客,常告过赵,宾客随之者千余乘,邯郸客舍皆满”(4)。景帝时,窦婴封魏其侯,“游士宾客争归之”(5)。诸侯王中,赵王张敖的宾客以忠实于主人驰名,“上贤张王诸客,皆以为诸侯相、郡守”(6)。同姓王中,梁孝王刘武“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东游士莫不至”(7)。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8)。刘安后欲反,衡山王刘赐“亦心结宾客以应之”(9)。江都易王刘非也“治宫馆,招四方豪杰,骄奢甚”(10)。
武帝元狩元年,由于宾客卷入淮南王、衡山王的反叛,诛连数千,游侠势力遭遇重创。此前,一些嗅觉特别灵敏的人就开始改节而行。卫青说:“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尊职而已,何与招士!”(11)骠骑将军“亦放此意”。此后,诸侯王以及其它人都无力、也不敢再招致游侠了。游侠也走向衰败。武帝中期以后,能招致宾客的人为数寥寥,汉代的游侠活动开始走向消沉。
宣帝年少时“好游侠,斗鸡走马”(12),成为皇帝后却严厉打击游侠。时涿郡人毕野白等人废公法而行狡乱,大姓西高氏、东高氏为游侠,自郡吏以下皆畏逊不敢问,宾客挟主人之势,放纵为盗贼,事有失风,即避入主家,吏不敢入追。宣帝令严延年为涿郡太守,“遣吏分考两高,究竞其奸,诛杀数十人,郡中震怒,道不拾遗”(13)。“自哀平间,虽然郡国处处有豪杰,然莫足数。”(14)此时的游侠已无先前的气势。到了东汉初期,尽管仍然存在个别有游侠气质的人,但是作为群体性的游侠已经不存在了。“自建武、永平,民亦新免兵革之祸,人有乐生之虑,与高、惠之间同,而政在抑强扶弱,朝无威福之臣,邑无豪杰之侠”(15)。作为本朝人物,班固对于当时的情况应该是了解得极为清楚的。
由此可见,游侠在西汉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汉初是游侠群体最为活跃的时期,文景之时,开始着手惩治游侠,但并未得到根治,至武帝时,游侠遭受严厉打击,明显走向衰弱。西汉后期,政府坚持对游侠实行打击,游侠势力持续下降。两汉交替之际,除了有个别游侠仍在活动,群体性的游侠已经不复存在。
西汉王国势力的兴衰演变也经历了同游侠类似的过程。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据《汉书·诸侯王表》记载: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而籓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枉过其正矣。
据王国维《汉郡考》,汉初全国五十四郡,诸侯领三十九郡,天子辖十五郡。汉初诸侯不仅封区大,而且享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权,甚至还有独立的军队。“高祖时诸侯皆赋,得自除内史以下,汉独为置丞相,黄金印。诸侯自除御史、廷尉正、博士,拟于天子。”(16)除了王国相由中央任命之外,其余官职皆由诸侯自行任命,这种独立的人事权使得诸侯王可以笼络大批人才,构成独立于朝廷的私人势力。与诸侯王国的政治权力相适应,地方诸侯还享有一定的经济权,《史记·五宗世家》:“高祖时诸侯皆赋。”《集解》引徐广曰:“国所出有,皆入于王也。”此外,诸侯王有权在国内征发兵役,故历次诸侯反叛皆倚赖王国兵。
高祖确立郡国并行制,允许王国拥有一定的独立权利和自由,其本意是吸取秦朝全面废止分封、推行郡县,以致危亡之际朝廷无宗王为外援的教训。但尽管有共同的血缘纽带,这些同姓诸侯不可避免会发展成具有地方独立性质的割据势力。所以经过汉初的恢复与发展,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出来。文帝时济北王刘兴居反,首开王国武装反抗朝廷之先例。不久淮南王刘长谋划反叛,尚未行动即被发觉。文帝随即派人传讯刘长,罢去他的封号,发配蜀中。两起叛乱引起了朝廷有识之士的注意,他们认为有必要及时遏制诸侯王势力的恶性膨胀。贾谊上《治安策》,向文帝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但终文帝一朝,汉廷对王国的政策都是以妥协为主。
景帝即位后,朝廷采用晁错的削藩之策,中央与王国的矛盾全面爆发,引发“七国之乱”。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率军镇压,用了3个月的时间,终于平定了叛乱。景帝抓住时机,着手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首先调整诸侯王国的设置,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楚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掉。其次,大力削藩,诸侯王辖地被大幅削减。诸侯王国领郡由高祖时的四十二郡减为二十六郡,而中央直辖郡由高祖时的十五郡增加至四十四郡。再次,抑贬诸侯王的地位。“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剥夺和削弱诸侯国的权力,收回王国的官吏任免权,取消“诸侯皆赋”并且收夺盐铁铜等利源及有关租税,仅保留其“食租税”之权。自此,诸侯王的势力遭受重创,但中央政府并未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至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两朝的休养生息,汉廷积蓄了足以解决诸侯割据的实力。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从而使“藩国自析”,势力大减,再也不能同中央相抗衡。《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李贤注:“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规定王国官员的地位低于朝廷的同秩官员,且永远不得进入中央为官,士人不得阿附诸侯王。元鼎五年颁《酎金律》,一次夺爵一百零六家,经于此,旧贵族和同姓侯者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基本解除。哀平之际,诸侯王“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于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亡异”(17)。经过文、景、武三朝对诸侯王国的打击,食封贵族的势力再也无法比肩汉初,国家的统一局面进一步稳固。
终汉一代,汉初至文帝时实行郡国并行制,但以国为主,此时王国势力最为强大。景帝时王国势力由盛转衰,经过“七国之乱”和大力削藩,逐渐变为以郡为主。经过武帝行推恩之法,作左官之律,最终彻底解决了诸侯割据的问题,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至此已是名存实亡。至哀平之际,诸侯王大多与富室无异,再也无法对中央政府构成威胁。
综上所述,西汉王国与游侠的发展脉络近乎同步:王国势力强大之时,游侠群体规模较大;王国受到打击走向衰弱之时,正是游侠遭到诛杀的阶段;诸侯王同一般富室无异之时,群体性的游侠也近乎销声匿迹。因此,下文将详考西汉游侠的兴衰与行政体制的变迁之间的关系。
二、西汉王国与游侠发展脉络同步原因探究
西汉王国同游侠势力存在一定的共生性。一方面表现为诸侯王招徕游侠为宾客,扩充自己的势力。“及至汉兴,禁网疏阔,未之匡改也。是故代相陈豨从车千乘,而吴濞、淮南皆招宾客以千数。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属竞逐于京师,布衣游侠剧孟、郭解之徒驰骛于闾阎,权行州域,力折公侯。”(18)可见,当时的食封贵族招徕游侠乃是常事,其中有封国、财力雄厚的诸侯王更是如此。梁孝王刘武曾“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东游士莫不至”。淮南王刘安“连山东之侠,死士盈朝”(19),其门客中有八人闻名一时,号称“淮南八仙”,雷被就是其中之一。雷被剑术精湛,素有“淮南第一剑客”之称,此人即是典型的江湖游侠。而诸侯反抗朝廷也常依赖游侠。时衡山王刘赐欲反,“乃佩之(刘孝)王印,号曰将军,令居外宅,多给金钱,招致宾客”(20)。后淮南王反行暴露,“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上下公卿治,所连引与淮南王谋反列侯二千石豪杰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21)。
另一方面表现为游侠依附王国的势力而存在。自春秋战国以来,周政既衰,礼崩乐坏,诸侯竞雄,游士遍天下。他们大多依托豪门,充任宾客,平时受其豢养,急时则供其驱使。《史记·孟尝君传》:(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馀家。”秦朝建立,废分封,立郡县,游侠群体的生存空间一度急遽缩小。但汉初时期,由于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极为强大,真正的大一统尚未实现,游侠的活动空间又得到局部恢复。另外,游侠本身也是中央政府打击的对象,特别是在西汉前期,史书中关于诛杀游侠的记载极多。面对打击,游侠不得不寻求庇护,一些有势力的诸侯王自然是他们投靠的主要对象。吴王刘濞就曾积极庇护游侠,“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22)。同时,王侯可以自置属吏,对于求仕无门的游侠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我们看到,终汉一代,不断有游侠投到诸侯的门下,为其所用。梁孝王刘武养士数千,后来为了争储,刘武派人刺杀反对自己的大臣十几人,这些刺客就有其门下的游士。吴王刘濞亦“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起兵后,“诸宾客皆得为将、校尉、候、司马”(23)。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诸侯势力极为强大,整个国家的集权程度较低,中央政府首先要处理诸侯问鼎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说,强大的封建王侯充当了游侠的挡箭牌。这也是西汉前期中央政府没有对游侠采取严酷打击的重要原因。而一旦王国势力衰微,中央集权强化后,不仅游侠所赖以滋生和存活的政治条件不复存在,他们更要直接面对中央政府的打击。
小结
综上所述,西汉游侠与王国势力的演变脉络较为相似,两者都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而且大抵同步。这是因为汉代国家体制的变迁对游侠发展有重大影响。西汉立国之初,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较为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王国势力逐渐强大,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王国时而反叛中央,中央也借此削藩。经过“七国之乱”,景帝大力削藩,王国势力遭到重挫。武帝坚持了景帝的削藩事业,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设想到这时正式付诸实施。经过景帝、武帝两朝对诸侯王的持续打击,原先的郡国并行制,从以国为主逐步变为以郡为主,王国空有其名而已,诸侯对国家的政治事务也失去了影响。解决王国问题后,国家的统一程度空前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强化。结果,游侠所赖以滋生和存活的政治条件就不复存在。这种情况下,游侠一方面失去了可以庇护他们的强大的食封贵族,另一方面,他们被迫直接面对中央政府的打击。如此以来,以致于游侠兴衰与诸侯国的强弱近乎同步。
注释:
(1)余英时:《余英时文集》,卷八,《侠与中国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后汉书·班固传》。
(3)《史记·游侠列传》。
(4)《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5)《汉书·窦婴传》。
(6)《汉书·张耳传》。
(7)《史记·梁孝王世家》。
(8)《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9)同上。
(10)《史记·五宗世家》。
(11)《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12)《汉书·宣帝纪》。
(13)《汉书·酷吏传》。
(14)《汉书·游侠传》。
(15)《汉书·刑法志》。
(16)《汉书·诸侯王列表·序》。
(17)《汉书·诸侯王表·序》。
(18)《汉书·游侠传》。
(19)《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20)同上。
(21)同上。
(22)《史记·吴王刘濞传》。
(23)《史记·吴王刘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