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以语言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情感体验过程。
一、准确把握高中语文阅读标准
阅读标准是对学科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依据。阅读教学只有准确地把握阅读标准,才能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的内容标准做了重新定位,如果仅凭经验教学就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把握了阅读标准,才能准确定位教学内容。阅读教学不能把教材中的阅读内容简单地搬给学生,教学内容只是可供教师选择的一个蓝本。教师要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整理,重组阅读内容,对阅读内容进行拓展挖掘。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阅读水平标准,抓住语文学科的性质,合理处理教材与课程的关系,依据学生阅读水平标准,设计组织阅读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二、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灵感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觉地去探究。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教师可以用故事引入,给学生讲述林黛玉进贾府的缘由,贾雨村和贾家的关系,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故事中,对课文产生了阅读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文本。离奇的故事、跌宕的情节,都是学生走向阅读的门户,他们带着好奇,产生阅读的欲望,对阅读产生热爱之情。在阅读之中,学生感受到一种全新的精神体验,这种向往心理使得学生在阅读中保持长久的阅读热情,学生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获取知识,受到艺术熏陶。
再如《荷塘月色》教学,讲授课文前,先播放一段音乐,在音乐背景中,朗诵课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接着出示荷塘月色的图片,给学生视觉的直观感受,让他们体验宁静的荷塘、柔美的月色。优美的乐曲和画面,使学生得到审美享受,融入深邃的意境。学生在享受音乐旋律美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优美的情境氛围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本产生向往,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探究式阅读培养学生创造力
探究性学习要立足课文而不局限于课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一定千篇一律,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对于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可以有独到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释疑,在阅读中发现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达到领悟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营造探究意境,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加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通过交流与合作,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首先,教师可以对多篇课文进行比较探究,例如,对“月”的意象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李煜的“秋月”、王维的“明月”、李清照的“满月”苏轼的“江月”等,讨论每篇课文所创设的意境及课文所蕴含的情感。通过比较探究,学生领悟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月”已成为永恒的意象。
其次,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性探究。例如《红楼梦》节选篇目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作品的主题思想,学生探究的问题超越了课文内容,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形态。探究性学习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在阅读中加深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阅读能让学生体会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再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阅读时,教师要根据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帮助学生定好阅读的感情基调,有的悲壮激昂,有的深沉凄凉,有的清新明快,有的活泼自然。通过阅读,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作者情感的语段,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深切感受。
如对《琵琶行》诗句的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用低缓的语气诵读“低眉信手续续弹”,用急速的快节奏朗读“大弦嘈嘈如急雨”,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意境和情感,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行思维创造,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情感体验。
总之,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较复杂的智力活动的阅读能力,不但体现在语文学习中,也反映在对其他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阅读方法,开启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2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