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希英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1)紧密结合中心,在具体形象中渗透品德教育。(2)抓好语言训练,在赏词析句中渗透品德教育。(3)激发学生情感,在情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4)依托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品德教育。总之,寓思想教育于“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小学生《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两大基本特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科学地揭示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道德情操得到培养,意志品格得到锻炼,审美情操得到陶冶,这就为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工具性和思想性都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两者对立起来,割开来,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偏差。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语文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是直露的,抽象的,而是含蓄的,潜移默化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紧密结合中心,在具体形象中渗透品德教育
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性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材料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诵,引导学生赏析,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更深刻地体会学科知识的思想性,从而保证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学习《落花生》,要能使学生在了落花生的特点的同时,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进面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要能使学生在熟悉狼牙山五壮士为了部队和老百姓的安全勇于牺牲自己的事迹同时,感受到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深切地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抓好语言训练,在赏词析句中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常借助于文章中的字、词、句,传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一些关键词句在文章中常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字、词、句、段,准确把握文章的基调,挖掘其中深层内涵,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事理,受到教育。如第四册归类识字(一)第一课,介绍了我国八处风景名胜。教学时,我在教完八处风景名胜的词语后,抓住句子中的“历史悠久”一词,先指导学生理解“历史”“悠久”的意思,然后向学生介绍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文化,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血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古迹,如:龙门石窟、长城等,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且我国的名山大川遍及各地,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我又问学生:“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朋友愿意到我们祖国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补充道:“是的,因为我们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有瑰丽的山川,尤其是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的朋友乐意来观光旅游和合作交流。”这样,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地。又如,《日月潭》一课,文中有一句“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这句话,然后,我在“我国”两字下加了记号,让学生齐读两遍,接着,我板画出“中国版图”,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中国的版图像什么?”学生纷纷说:“像一只大公鸡”。我又指着“海南岛”与“台湾岛”两处,问:“这两个岛屿像什么?”学生回答说:“像一只公鸡的两只脚”。我适时小结:“是的,‘台湾岛是这只公鸡的一只脚。两只脚缺一不可。虽然,台湾现在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会像香港、澳门一样回归的,祖国早晚会统一的。”这样,很自然地在语言文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三、激发学生情感,在具体情境中渗透品德教育
对于一篇文章,作者是“情动辞发”,读者自然“披文入情”。教学中我运用图片、录像、语言描绘、动作演示等等,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启发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使学生耳濡目染,进入作者描写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受到更深的思想教育,如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我先引导学生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语言文字还原为景物形象,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接着播放《黄山奇石》的录像,把景物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形象,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了解黄山石的神奇,达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的目的。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教学时,我首先运用彩色挂图,让学生感知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懂得了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个可爱的地方”。接着放录像,带学生做了到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假想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谰的图象,向学生揭开了海底世界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岛上的旖旎的景物,使学生直接感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学生热爱祖国宝岛——西沙群岛的激情,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抓住了课文中的形象,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四、依托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品德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育,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诵,演讲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外让学生广泛搜集有关现代战争的资料,学生搜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尤其是那些在战争中难民的悲惨生活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栩栩如生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世界的危害,激发起他们爱好和平的意识和情感。
以上,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初浅做法。我想,只要我们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坚持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的辨证统一,做教学的有心人,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