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亮
尊严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尊严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尊严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实践行为。在学校教育中,尊严教育的行为主体应该包括校级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区成员。尊严教育是校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崇尚尊严氛围的教育;是教师赢得尊严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尊严感的教育;也是广大家长体验尊严共建尊严的教育。
尊严尊严教育行为主体本质行为方法成果“为每一位师生的明天赢得尊严”。这是2009年我担任校长的吉林市实验中学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并一直全力践行的核心办学理念。5年来,通过实施尊严教育,加强文化引领,切实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地位和综合实力,尊严教育对学校的大发展起到了真正的统领作用。那么,究竟如何理解“尊严”和“尊严教育”?学校到底应该怎样实施尊严教育,构建有尊严的教育生活?等等,这是实施尊严教育理应关注且必须解答的问题。
一、尊严教育之义——“尊严”和“尊严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尊严?从语言学角度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尊贵庄严;②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辞海》解释为:①庄重而有威严;②对个人或社会集团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的认识和自我肯定。本解释角度实际上承认人的生命价值的存在是最基本的尊严。而从伦理学角度来讲,尊严是指一个人的庄重而有威严、独立而不可侵犯的可尊可敬的地位和身份,是个人对自身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的自我意识,这种情感和心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产生于维护祖国、人民、个人尊严的自尊心,在社会实践中,在履行社会义务时采取符合道德动机的行动,从而产生尊严感。尊严的本质是平等,是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代表政府对中国人民作出庄重承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他曾解释所提出的“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这是中国发展的新目标。
温家宝同志对尊严是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解释的,这样的解释维度同时也为尊严教育提供了学理上的依据。我们可以说:“尊严教育是一种关乎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区成员多主体的以尊严培树尊严、珍视尊严、体验尊严、享受幸福的理念衍生和实践行为,是一种多主体互动的有尊严的教育生活的构建。尊严教育是校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崇尚尊严氛围的教育;是教师赢得尊严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尊严感的教育;也是广大家长体验尊严共建尊严的教育。尊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尊严感,内容则包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以及遵纪守法的意识等等。
二、尊严教育之由——“尊严教育”实施的背景和依据
(一)尊严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尊严教育是古今中外教育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他们都把尊严看成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教育思想中就蕴涵着尊严教育的内容。在孔子思想中,“仁”是其理论大厦的支柱,而“仁”的基本要义是“克己”与“爱人”,意即要尊重法律制度,要尊重他人,爱护他人,这样,才能活得有尊严。对于如何才能做到“克己”与“爱人”,孔子提出了好学与躬行为基本途径,进德修业、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改过迁善、身体力行为方法的完整的教育思想。可见,孔子把尊严看成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现当代教育家的理论中,孔子的尊严教育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扬与光大,如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即是把教育看成是培植人的尊严的教育,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怎样让人获得尊严。
尊严教育思想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时期的古希腊,反对旧有的“神是万物的尺度”而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突出了人的尊严和地位。至柏拉图时期则真正重视人的尊严教育。受柏拉图影响,西方长期以来,都强调服从理性、遵守规则,认为理性和规则是人的尊严得到保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服从理性、遵守规则。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卢梭的“符合自然”的教育、裴斯泰洛齐创立的“爱的教育理论”和“要素教育理论”、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皮亚杰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理论、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整体性原则”等等都把尊严教育看成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需求层次理论是我们实施尊严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上述教育家关于尊严教育的思考在当代心理学研究中得到证明——尊严是人内在的心理要求。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说”,他认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七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食、性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发现,人们对尊重的需要可分成两类——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这样一些概念: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马斯洛认为,一个具有足够自尊心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然而,当他缺乏自尊时,他就感到自卑、无望,从而可能导致绝望和神经症行为。“最稳定的,因而也是最健康的自尊是以别人给他应得的尊敬为基础的,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名声、荣誉或谄媚。”马斯洛的学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尊严是人内在的心理要求,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有助于人的健康成长。换句话说,尊严是健康人格,即和谐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马斯洛的学说充分说明,在教育中,尊严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endprint
尊严与教育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一方面,尊严需要教育的启蒙,人只有通过启蒙才能认识到尊严对广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想让人的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也只有通过幸福的教育和有尊严的教育来实现;另一方面,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尊严,关注人的尊严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成为“人”的教育。而当教育的尊严丧失,培养有尊严的人也就成为纸上谈兵,人的幸福更是遥不可及。
(二)尊严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本质要求
当代教育呼唤应有的尊严。当人类社会和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能不能够和如何能够赢得尊严,就成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教育是必由之路。
2012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构想,“让所有人有尊严地活着”成为其落脚点;在国际舞台上,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2013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政府要保障人们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这与温家宝总理代表政府对中国人民作出的“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庄重承诺相承相续。这种时代的尊严旋律从本质上提出了实施尊严教育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也理应承担起尊严教育的责任。
(三)学校的发展现状呼唤尊严教育
实施尊严教育是从学校历史、地位以及生源质量等现实情况而提出的。
学校需要尊严。2009年,我担任校长的吉林市实验中学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时期,学校的办学出现了空前的困难。教学质量出现滑坡,尖子生培养不力,在2009年的高考中,没有超过600分的学生。生源数量和质量连年下降,从2007年到2009年的三年里,招生数量每年递减100余人,2009年仅招收新生400人。生源质量也连年下滑。2009年新生中考平均分在市区重点中学中排名最后。甚至低于有些普通高中。学生管理松懈,不良习惯泛滥,在社会上声誉不佳。随之而来的是学校的社会声誉下降,有的家长让孩子“实在不行就去实验”,使得学校的招生工作极其困难。不发展就没有地位,没有地位就没有尊严,已经成为每一位实验人的共识。
教师期盼尊严。学校发展不顺,最先受到影响的是老师。一是待遇低,收入少,不少名优教师要求调走,师资队伍出现不稳定现象,教师的集体荣誉感严重缺失。二是学生少,直接减少了教师的工作岗位。2009年高一共设8个班,有7位数学老师,人均1个班课,工作量严重不足。三是学生差,教师不愿教。生源中300分、400分左右的学生占很大比例,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不好,教师教育和教学的难度增大很多,影响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呼唤尊严。由于学校的录取线较低,进入实验中学的学生中考成绩都不是太好,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行为习惯不好,缺乏自控能力;学习习惯不好,不会学习;自信心不足,容易自暴自弃,对理想和前途缺乏信心。这些学生的成长道路,迫切需要学校教育能给予更多的呵护,为未来赢得尊严。
我校实施“尊严教育”是在“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的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的更为关注人的发展、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生命化教育,是从人的生命发展的最本质要求出发,引发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动力,最终使师生的人格尊严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尊严教育之行——“尊严教育”的实践探索
根据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审时度势,认真地分析了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因素,2010年初,正式提出了“为每一位师生的明天赢得尊严”的核心办学理念,以此引领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并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实施高品位、新视角、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尊严是人的第一需求,学校小心呵护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热情,为他们的发展、成长提供服务,搭建平台。2013年,因工作需要,调任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担任校长,在这个学校“关注学生个体的和谐成长”传统办学理念中继续坚守“尊严”核心。该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本观念:教育的核心追求在于让学生和教师始终体验到尊严,体验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建构有尊严的教育生活,追求让每一位师生都创造和享受有尊严的教育生活,这不仅仅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教育尊严、教师尊严、学生尊严缺失的积极回应;建构有尊严的教育生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学校从各个方面为教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他们身心愉悦地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重视学生的主动发展、自主发展,从各方面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做好铺垫。让师生具有充溢的尊严感、幸福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如何“赢得尊严”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只有出色地工作,才能使学校更快地发展,才能赢得真正的尊严”的共识。
提高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增强教师的自豪感。我们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尽量使老师的办公室宽敞、舒适。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完善了校园数字化工程,使老师在办公室和教室都能上网。改造了学校的供热系统,为师生提供了温暖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建设了学校食堂,解决了教师就餐难题,修建了教工专用卫生间,方便了老师。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和福利待遇,5年来,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达到了同类学校的水准。
树立正确的尊严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知道,刻苦学习,取得好成绩,是为自己、为家长赢得尊严的最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方面。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同样也会赢得尊重。不要同别人比差距,要同自己比提高。要知道想赢得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要有责任意识,为自己、为家长、为社会负责。要有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保持遵纪守法的公民底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上大学的不一定都是人才,各行各业都能成才。人人都有才能,都能为社会做贡献,也必然会赢得尊重。
严格管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向家长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提出“严格管理就是最大的爱”,做人重于学问。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严格约束,塑造实验中学学生的良好形象。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业都不放弃,求得每一个人的最大提高,为学生将来升学和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力求本色做人、出色做事。
四、尊严教育之果——实现了学校的大发展
实施尊严教育5年来,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师德修养、专业能力和水平、专业思想、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尊严感日益强烈。学生的社会形象有了极大的改善,5年来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和学生伤害事件,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连续4年获得市教育局颁发的教学质量提高奖。高考连创佳绩,2011年王昊同学以671分位列吉林地区第29名,创近十年来高考分新高,成功考入浙江大学。2012年文科也有了新的突破,王泓丁同学以592分的优异成绩,进入吉林地区文科前200名,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由于严格管理和出色的高考成绩,学校被上级和社会广泛认可,生源数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2011午招生人数都突破了850人,2012年也按照招生计划圆满完成了招生任务。在校生总数达到了2400人,为近十年来在校生数新高。2014年,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招生势态喜人。
学校面貌不断改善。5年来,我们改建了学生公寓,建设了学校食堂,完成了操场的塑胶化改造,进行了教学楼的加固工程,装修了报告厅和中、小会议室,进行了教学楼和班级的文化建设,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尊严教育的成功实施,使学校的办学实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会深入探索研究尊严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继续为创办让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美]弗兰克·G·戈布尔 著.吕明,陈红雯 译.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黎祯.论尊严教育.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