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有更多的学者关注到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的密切联系,并且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学习诗歌的数量还提出了新要求。在对教学理论和诗歌理论等的研读基础上,对小学高年级诗歌读写结合策略做了简单的总结,同时也对儿童诗歌教学的特点和任务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诗歌读写;策略;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教育历史悠远。古典诗歌早已深深融合在我们的血液中,承担着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唐人善诗,宋人爱词,元人好曲……诗歌以独特的魅力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亦然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教学中加以学习和传承呢?
一、重视诵读积累
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的教学要求是: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第三学段是“诵读优秀诗文”。可见“诵读”是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古诗文诵读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落实呢?
(1)要正确、流利,要落实普通话的要求。(2)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律来,无论是诗词、古文,都要突出和重视句子中的停顿和重音的问题。要“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感受语言的优美”。(3)要加强背诵、积累。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二、把握教学年段要求
中国的古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怎样把握,理解到什么程度呢?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阶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里明确要求要通过对“语调、韵律、节奏”的诵读和感受,来“体味”古诗文的内容和情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根据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切身感受来领会诗文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讲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等诗词时,教师就可以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具体事件上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而引导学生去体会诗词本身。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表达的是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产生的乡情仕意。而张籍的《秋思》,则寓情于事,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三、尝试诗歌创作
“吟古诗诵经典”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写诗卻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敢轻易尝试的。探其根源,不难得知——我们“新课标”中的习作要求侧重于现代文的写作,着力于写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力求内容具体。古诗歌写作看似和我们平时的习作教学背道而驰,其实不然。
古诗的教学其实从根本上也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写现代文的能力添砖加瓦。诗歌从表达上看,需要凝练简洁的语言,从遣词上看,需要推敲的良苦用心,从形式上看,需要个性的排篇布局……其实这些也是我们现代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因子。在诗歌写作下足功夫,不但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打开另一扇有迷人风景的窗户;也能实实在在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为提高习作水平夯实基础;亦能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诗歌探究的兴趣,不失为传承文化的一种策略。例如,笔者在讲解完《乡下人家》一课后,就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身体会创作诗歌,于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也写出了许多佳作。其中有一篇《乡下人家》这样写道:乡下人家,瓜藤绿树鲜花,绿竹春雨长嫩笋,小桥流水鸡鸭,晚风飞鸟红霞,夕阳如画,最美乡下人家。学生用优美的诗句诠释了课文的内涵,作为教师,也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郑韬.笔墨见幽情,我解其中意: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审美情趣[J].考试周刊,2011(08).
作者简介:黄宝江,男,1983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厦门市嘉滨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