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以活动为基础,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思维活动中将学生的独立思考、集体研究、相互讨论相结合,这一教学模式增加了问题的灵活性、探索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自主探究;实践运用;思维空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而数学教学活动化,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交互式、多样化、个体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为基础,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操作来促进学生发展呢?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所以,教学中要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数学的价值。例如,分类概念的数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用已有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
2.让学生善于合作讨论
当学生经过充分的感性体验、自己的独立思考,再将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加强小组研讨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研讨问题、辩论问题,让更多的人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让每个人在小组中的学习潜能得以最佳发挥。例如,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中8+5的例题时,可以先通过让学生观察图感受不同的计算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看哪一组计算的方法最多,这样鼓励学生因题而异,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注重实践运用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途径。因此,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有利因素,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智力活动等,让学生感受数学、运用数学。
二、构建丰富的思维空间
活动化教学的数学课堂最重要的一点是思维活动,任何知识的运用都离不开思维。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同学生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时的具体思维活动,既有相通的个性,又有各自的差异,活动化教学模式正是通过面向全体学生设置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围绕其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思维活动的空间,在思维活动中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集体研究、相互讨论相结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按自己思维方式、习惯、特点围绕问题展开思考。防止学生长期处于“跟着想、照着说、按模式练”而造成思维惰性。如,教学10的加减法时,让学生通过看一图写四式,再说说自己的算法,有的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法,有的利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来计算,还有的利用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来算。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发展学生思维。
三、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活动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在课堂上,他们除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有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活动化的数学教学更要求积极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课堂环境。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自主分组,充分建立多向的课堂交往形式,指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加强学生之间、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交往与沟通。通过互查、竞赛、讨论等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后,组织学生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实物拼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时,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大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通过小组、大组的交流,为有困难的学生创造了条件,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这种数学模式将以开放性的教学策略来教学封闭性的内容,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大胆猜想的机会,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空间,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一教学模式增加了问题的灵活性、探索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参考文献:
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作者简介:赵玉玲,女,1971年3月出生,大专,就职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利津街道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