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浅论

2014-11-22 11:54张占金
新课程·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价值意义形象思维培养策略

摘 要:数学形象思维对中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中学阶段数学课程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在对数学形象思维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围绕价值意义和培养策略两个方面对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展开分析研究,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以实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目的。

关键词:形象思维;价值意义;培养策略

数学形象思维是形象思维在数学领域的一种表现,它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具有特殊的发现功能。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借助直观形象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从而培养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数形结合能力,是中学阶段数学课程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笔者从数学形象思维的概念入手,主要结合数学教学实践,着重从价值意义和培养策略两个方面对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展开分析,努力尝试和探索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以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目的。

一、数学形象思维的概念内涵

人类的思维结构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形象思维,一是抽象思维。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之一,形象思维主要着眼于事物的感性整体,并在关于事物的综合考察中,运用画面、场景、图表、语言文字和符号等直感形象信息来间接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由于它形象生动、直观动人、易于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易于把握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较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所谓的数学形象思维,就是一种运用直观感觉来反映数学对象结构关系的一种心智活动,它往往构成思维与对象的直接联系,其基础在于数学知识组块和数学直观的整合。当解决新问题时,运用直观上获得的数学表象,迅速与有关数学概念、公式等相联系,并以直接推断的形式把握对象关系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我们在数学中碰到判断二次函数的系数a、b、c的值对图像位置的影响时,大脑中就会出现一个一般二次函数的图像,即数学形象,由这个具有概括性的直观图像结合具体的a、b、c值就可以确定图像的位置。

二、数学形象思维的价值意义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教育中,教学内容较之以前更加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尤其重视模型、图案等感性材料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借助直观表象来分析数学对象的性质和关系,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应在教学过程中切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空间图形,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性质的教学提供形象支持。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线性规划的基本思想,借助几何直观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许多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具体形象的模型,可以帮助学生较为透彻地理解数学对象的本质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尤其在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讲授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参考文献:

陈志权.浅谈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03).

作者简介:张占金,男,1963年7月出生,大专,就职于甘肃玉门市第三中学,研究方向:数学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价值意义形象思维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区域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和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