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整理习惯的探讨

2014-11-22 09:10郑佳
新课程·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培养幼儿

摘 要: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必须从小抓起。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整理物品,是幼儿日常行为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培养小班幼儿养成良好整理习惯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培养;幼儿;整理习惯;整理能力

一、整理习惯培养,始于小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任何物品都有可能成为探究的对象,但是,幼儿只善于探究却不善于整理。而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幼儿个体方面看,让幼儿学会整理,可以有助于他们形成爱整洁、生活有序等良好习惯,也能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从集体生活的需要看,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可以使环境保持整洁,同时能使教师减轻负担,不用将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理上。由此可见,小班幼儿整理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二、整理习惯培养的几点尝试

小班幼儿对事物的态度往往受情感的支配,缺乏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因此,要引导幼儿整理物品,光靠口头说教是不够的,还要采取一些幼儿能够理解并乐于接受的方法,激发幼儿整理物品的情感,产生整理物品的动机。

1.看整洁环境,形成整理意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最为直观的教育题材,整洁有序的环境可以对他们产生暗示效应。我们教师要巧妙利用环境中的隐性教育功能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为了让幼儿感受环境整洁带给人的愉悦情绪,我和幼儿一起整理了活动室。先让幼儿谈一谈凌乱的活动室带给他们的感受,启发幼儿: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幼儿都会积极地说:我们一起整理吧。在我的带领下,幼儿先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根据标记把物品分门别类地进行摆放,看着我们自己动手塑造的清爽整洁的活动室,每个幼儿脸上都露出了快乐的笑容,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换得了一个舒适的环境。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幼儿以前那种收拾无序的现象大为减少,幼儿的分类、排序、合理摆放的能力渐渐提高,幼儿能够慢慢感觉到他们对所用材料应负的责任,意识到他们对教室环境的影响等。

2.听故事,明道理

幼儿故事可以改变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耐心,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性格,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幼儿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妈妈做事情”等故事,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幼儿参与整理的欲望。

故事《玩具不见了》中,皮皮狗因为没有整理玩具,玩具不见了(妈妈藏起来了)。它非常伤心,同时也认识到乱放东西很容易就会找不到。从那以后,皮皮狗再也不懒惰了,每天玩了玩具都整理好。通过听故事,幼儿慢慢会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有所感触,并明白其中的寓意。我把这个方法跟家长交流之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玩游戏,调动幼儿整理的积极性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游戏操作中他们不仅动了脑、动了手,同时游戏中或多或少渗透着良好习惯的元素,能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正确指导幼儿,让他们在获得游戏成功乐趣的同时,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娃娃家”为例,在每次游戏之前,教师都应将游戏材料整理好,并请幼儿仔细观察娃娃家:“看!娃娃家的玩具放得很整齐,这个家真漂亮、真整洁。”要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关注材料整齐给人带来的美感,并初步地意识到娃娃家的材料是需要整理的。当幼儿玩了玩具后,就说:“小朋友,送玩具回家家了。”如果有玩具送错了或有玩具掉在地上,教师模仿玩具宝宝的声音,伤心地哭:“呜……我想回家,我找不到家了,怎么办呀?”在教师富含情感的表述中,幼儿都有同情心理,自然会将玩具送回家。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该送什么地方,加深了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习惯。

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幼儿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幼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因此,在一日生活中,我们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时时遵循着“哪里拿,哪里放,用完了就放回去”的原则,柜子上、钢琴上、活动室到处都很整洁,没有多余的东西,幼儿在不经意间耳濡目染,有助于他们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只有自身正,才能正幼儿。

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中是学习发展的,同伴是幼儿共同学习的主体,同伴资源是很好的教育手段。若有一些整理能力较强的同伴,可以让其余幼儿在榜样的启发下,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由他人的活动经验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转化,变成一种自我意识或能力,也就是初步有序的整理习惯的养成。平时班中哪个孩帮助教师收拾整理玩具,我们也及时给予肯定,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给大家树立良好榜样,使幼儿产生良好的行为意识,促使幼儿自觉地进行模仿。

通过几点尝试研究,真真实实贯彻落实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其将来的优良品德、优良性格的形成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芳.浅谈小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J].素质教育,2011,(5):312.

[2]费喜赟.小班幼儿整理物品的实践研究[J].教学方法研究,2011(12):55.

[3]姚丽萍.幼儿整理行为模式构建的策略研究[J].幼教天地,2010(57):248.

作者简介:郑佳,女,出生年月:1984年11月,学历:本科,就职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