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环节的把握至关重要,提问的方式和内容设计、提问的目的和技巧,对于提问的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问题质量的高低就直接影响到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小学教师不懂得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那么他的教育事业是不容易走向成功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恰当巧妙的提问,并且把握提问方式的多样性和技巧性,是实现现代化教育新课标改革的关键途径之一。要充分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引导因素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思维较发散,对于问题的见解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地进行问题设计,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使问题能引起不同程度学生的思考,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们现在急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那么什么叫做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它主要是指老师把自己的学生看作是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而把自己参与的整个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进行积极探索的有效过程,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各种问题,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而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它要求老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问题要精心设计,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把教学引向深入。
一、以学生的知识为基础,增强问题的目的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想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就必须要从自己提出的问题中明确地反映出来,增强问题的目的性,使学生明白老师提问的用意;然而提问的语言也必须要表达清楚、明确、具体,不要提问一些泛泛的问题或者是一些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的问题。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可以清楚地发现,大部分的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课堂中提出的五个问题中,有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只需要简单地回忆一些事实即可,其中有一个是关于班级课堂纪律管理的,然而仅仅有一个问题是要求学生进行比较细腻的思维活动。主要是因为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没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也没有根据教学的目标来设计问题,而是简单地、随意地在课堂上即兴提问。这样的简单、没目的性的问题往往比较容易偏离自己的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或者说仅仅提问一些水平很低、不用认真思考便可以得到答案的问题,它们根本无法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从而导致他们不能够积极地参与。
例如,在小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个问题中,老师如果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这个问题听着简单,其实中心不明确,提问太随意,在回答时,学生是回答长方形面积的定义还是计算方法就显得模糊,对于侧重点也难以把握。因此,为了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在全面分析数学教材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角度入手,设计出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的高水平的问题。例如,在对圆的面积进行计算时,要求学生按画线把圆平均剪成8份、10份、12份,并拼一拼。老师可以这样提问:(1)根据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你们有什么发现;(2)有的同学拼成了三角形和梯形,请同学们根据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样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较高层次的思考,还能够使学生从主动探索与积极思考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增强问题的适应性
小学生具备的知识结构是他们认识外界其他一切事物的基础。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绞尽脑汁却问答不上来时,他就会把老师对自己的提问看成是一种威胁或者教训,从而慢慢地开始讨厌老师,不思进取,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相反,如果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一点的难度,水平极低,学生就会不作思考就能够顺利回答出来,那么这个提问就失去了问题的挑战性,降低了数学这个学科的魅力,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学生主动努力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表述问题,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来符合不同水平的学生。然而对知识的掌握比较不好的学生,可以先提问一些关于基础知识或者说是基本技能方面的简单问题,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同时,老师对于同样的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调节问题难度以及回答的范围。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适当地调节问题的回答范围,使它很好地与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相适应,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并且积极地给出问题的答案。
三、以学生心理水平为基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心理教育学上分析可以得出,有效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适度的紧张,也就是使他们处于“愤”和“悱”的状态,太难或太容易的提问都不能够达到这一显著效果。因此,提问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问题,不仅仅意味着老师的教学内容能够接近实际,而且能够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这些问题具有莫名的亲切感。如果想要达到这样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必需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比如,如果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向自己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不同分母的分数可不可以直接进行相加或者相减,为什么?如果不能够直接进行相加或者相减,那么又该怎么计算呢?”这样的问题提问得就很不科学,它机械地提出问题,生生地把教学内容限制在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情境之中,降低了课堂的时效性和趣味性。例如,对于分数的学习,老师可以提问:一块蛋糕,小明吃了一半,还剩下多少?剩下的占总蛋糕的几分之几?这样的提问所有学生都能听懂,对这个问题学生也喜欢回答,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对于问题的时效性也有所提高。
人类进行思考是从提出问题而慢慢开始的,如果没有问题,那么思考就没有任何意义。然而数学是一门最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学科,学习数学在课堂中离不开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的传授知识与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双向的、相互的,而在课堂中进行提问就是联系这两个方面的关键纽带之一,在教学课堂中,设计出合理适当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且进行积极的思考,迅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郭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04).
作者简介:林宝月,女,1973年2月出生,大专,就职于福建省长乐市营前洞头小学,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