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彩虹,张兵,张磊
(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飞行器工程系,山东 烟台 264001;2.济宁市国土资源局任城分局,山东 济宁 272000)
联轴器是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并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联轴器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联接,是机械产品轴系传动最常用的联接部件。动力机一般都借助于联轴器与工作机相联接,机器运转时两轴不能分离,只有机器停车并将联接拆开后,两轴才能分离。在高速重载的动力传动中,有些联轴器还有缓冲、减振和提高轴系动态性能的作用,可减少机械传动系统的振动,降低冲击尖峰载荷.加强对联轴节力学性能的了解,,对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设备可用率,降低设备强迫停运几率,减少维修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有必要对联轴节进行有限元分析,提高联轴节的可靠性,为联轴节的生产设计和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该联轴节由外套、内套和轴组成,外套与内套,内套与轴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联接,外套与内套接触面为锥度配合,在弹性变形的作用下使外套、内套和轴系相互抱紧,形成一个能同步回转、传递扭矩的整体。安装模型为轴对称结构,所以采用四分之一模型建模,减少单元数量,以便提高运算速度。
网格划分采用映射网格划分,单元类型选取solid185,划分完的有限元模型如图1。
图1 有限元模型
外套、内套、轴的材料均为钢,弹性模量E=206 GPa,泊松比u=0.25,密度取7.9×103kg/m3,材料的强度极限为720 MPa,本模型采用参数化建模,长度单位采用mm,力单位采用N。采用接触对来完成联轴节安装工况的分析,外套与内套、内套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构建接触对。
安装后总体应力云图如图2、图3 所示,从图2 中可以看出,在外套截面突变处应力较大,一是由于应力集中,二是由于端部效应,在外套外表面应力为272 MPa。
图2 联轴器总体应力云图
图3 外套应力云图
从图3 中可以看出外套内表面应力为479 MPa,在端部截面突变处出现应力集中,应力较大,为612 MPa。
从外套内表面压应力曲线(如图4)可以看出,外套与内套之间的压应力平均为120 MPa,在端部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在两轴结合处压应力稍微减小,但也大于要求的设计压力110 MPa,所以连接部分内套与外套符合要求。
图4 外套内表面压应力曲线
内套内表面与轴的外表面之间的压应力如图5 所示。
从图5 中可以看出内套与轴的接触面压应力也在110 MPa 以上,可以达到设计要求,在内套端部由于没有外套的接触,故压力较小,与实际情况符合。
联轴节主要起传递扭矩的作用,在施加扭矩时采用建立MPC 点的形式,将扭矩施加于MPC 点。所建立有限元模型如图6。
图5 内套内表面的压应力曲线
图6 加扭有限元模型
图7 加扭整体应力云图
图8 加扭后内套接触强度分布曲线
在该联轴节一端施加扭矩后,总体联轴节应力云图如图7。从图7 可以看出,在施加扭矩端部应力很大,原因是MPC 点与端部各点建立刚性梁,施加扭矩时端部各点受力较大,此部分除去不计,整体联轴节应力为640 MPa。从加扭后的接触强度曲线可以看出,施加扭矩后内套与轴的接触应力仍大于110 MPa,说明了模型的可靠性。
通过对联轴器的分析,得到了联轴器的整体应力云图,并分析了联轴器外套与内套、内套与轴接触面处的压应力分布曲线,说明此设计可以满足要求,并找到了应力最大区域,为联轴器后续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力学模型,为下一步联轴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1]龚曙光,谢桂兰.ANSYS 操作命令与参数化编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何君毅,林祥都.工程结构非线性问题的数值解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
[3]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150-2011,压力容器[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