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4-11-21 14:32彭静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导学课堂教学课堂

彭静

问题导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问题导学”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既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探究,又可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水平。问题导学不仅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力,而且提供给教师诱导学生学习的平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应该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查找必要的信息、熟悉实际的情境,提出最终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有效地设计导学问题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有效地运用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学习,就要有效地设计导学的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摆脱课本和学校教材的束缚,所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学生经验为根基,以课程内容为依托,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技能。此外所设计的问题还应该是结构残缺的,这样学生做进一步研究时,就会发现问题的复杂性,并懂得一个问题会有多种解决方法。

课堂教学中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问题都有可能引发教学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甚至引发学生给出意想不到的回答甚至错误的回答及学生自发的提问等,而这些都是使课堂转变预期运行轨道,呈现新的表现形式的契机。就此来讲,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智慧地提问,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内容。

1.“趣问”。

优化课堂提问策略,体现在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力求提出的问题新颖别致、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答,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产生一种学习需要,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课时,我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中只有一只母鸡和15kg玉米。现有两种生存方案:①先吃鸡,后吃玉米;②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的蛋,最后吃鸡。你认为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因为学生都看过《鲁滨逊漂流记》,很熟悉故事中的情节,所以问题一提出,全班学生就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用组织就能自发地分组讨论起来。最终,很多学生都表示应该选择第二种方案,这样又能吃到鸡蛋又能吃到鸡,营养也很丰富。少数学生表示反对,但是又找不出很有说服力的理由来驳斥这一观点。于是,在争执之中,大家都带着极大的兴趣继续探讨关于能量流动的问题,并积极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巧问”。

为了营造积极热烈的课堂气氛,更好地表现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这些浅显的提问往往问而无疑,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互动得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也没有继续探究的动力和必要。但是太难的问题,学生又无从下手,望而却步,最后只好由教师自己唱独角戏,自问自答,无比尴尬。所以提问应该做到“巧”。只有“巧”的问题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路,引起丰富的联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生成各种新的认识。例如,在“群落的演替”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分析火山爆发后裸岩上群落的演替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这些问题学生无法直接从课本里找到答案,而是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及现有的知识来展开讨论。课上学生讨论得很激烈,也分析得很到位,最后大家也达成共识,共同总结出正确的结论。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更习惯于直接把这些内容告诉学生,要求他们记住。事实上经过学生自己讨论探究得出的结论,他们会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3.“曲问”。

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的问题是按照常规思路正面直接发问,往往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真正启动学生的思维。而“曲问”的问题答案无法浅显直露,是需要学生换个思维角度,通过仔细思考后才能发现,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精问”。

“精问”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应该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优化——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所有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良好的思维训练。

二、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师追求的是自己讲得精彩,而忽略了学生学得如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力求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其中也包括参与提出问题。

问题意识是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问题往往代表了主动思考,问题的提出往往是创造力迸发的起点和契机。因此,有时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对处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课

堂中只存在“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化的问答方式,只会使学生停留在学会知识的初级学习水平上。

问题导学最核心的环节是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要做到能有效地导学就要精心设计好导学的问题,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学习。有些时候,特别是刚工作的年轻教师,备课特别仔细认真,写出一份详细的教案,具体到每个问题,学生会做出怎样的回答都一一列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设计的问题,往往得不到自己预期的答案。因此,必须注意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生则需灵活应对,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于教师的提问,如果学生给出了错误的答案,有些教师就会觉得这节课比较失败,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精彩地进行。事实上,学生给出错误答案很正常,而且很多错误的回答更是教学中的良好素材,所以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进而化解疑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会有很多教师难以估计到的问题。有些教师遇到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表示质疑时,会采取一些回避的态度,装作没有听见,或者含糊其辞一带而过。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挫,就不愿意思考,不愿意提问了。事实上,学生能提出问题,恰恰表明他们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参与问,则集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于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知欲望,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如果遇到学生不解地小声嘀咕时,我都会鼓励学生站起来把自己的疑问大声地说出来。有时候,他们的问题也让我觉得很突兀,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解答,但是我从来不会觉得尴尬难堪,而是很坦诚地告诉他们:“我可能也无法立即解决这个问题,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时候,其他学生又从“听众”变成了“讲者”,参与到课堂讲授当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多时候,通过全体学生积极热烈地讨论,我们圆满地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不可低估的思维能力。此外,学生在参与课堂讲授的过程中,不仅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还培养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提问策略,不同的提问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针对每堂课的具体特点,根据自身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利用巧妙精准的提问,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精彩的课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学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