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芳妮,刘玉泉,谢万华,朱 武
(1.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2.安康市中医院,陕西安康 72500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骨髓中肿瘤性浆细胞多灶性恶性增生所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血液病的10%[1]。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骼破坏、髓外骨髓瘤细胞浸润、免疫功能异常及肾功能损害等。目前对于MM的诊断以骨髓涂片检查为主要方法。但是当遇到“干抽”或骨髓液稀释时,骨髓涂片就很难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2],骨髓组织活检可以真实地反应骨髓组织的结构变化、准确判断增生程度,为MM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对100例
MM患者的骨髓涂片检查与骨髓组织病理活检进行分析对比,以求为MM的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共收集MM病例100例,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32~70岁,中位年龄50岁,诊断符合2007年版MM 诊断标准[3]。
1.2.1 骨髓涂片 采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直至骨膜,并多点麻醉;骨穿针于髂前或髂后上嵴垂直于骨平面进针,根据患者的胖瘦决定进针的深浅,一般进针约1.5 cm即可;待骨穿针固定于骨面之后,拔出针芯,接干燥注射器,缓慢抽取骨髓液0.2 mL涂片,行吉姆萨-瑞氏染色。
1.2.2 骨髓活检 骨髓切片应用塑料包埋活检切片技术。用国产B65-01骨髓活检针取材,经Bouin液固定、2%硝酸溶液脱钙、乙醇梯度脱水、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浸透包埋,切片3 μm,苏木素-吉姆萨-伊红染色后光镜观察。
所有患者同时采用骨髓细胞涂片检查与病理切片检查。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骨髓涂片中,增生程度减低56例(56%),增生程度为活跃及以上者44例(44%)。而骨髓病理切片活检中,增生程度减低18例(18%),增生程度为活跃及以上者为82例(82%)。在骨髓切片检查为增生活跃及以上的82例患者中,有38例涂片检查报告为增生减低,44例涂片报告为增生活跃及以上;在切片增生减低的18例患者中,涂片均增生减低。切片法增生程度明显高于涂片法(χ2=15.14,P <0.05)。见表1。
表1 骨髓涂片与骨髓病理切片增生程度对比 例
在100例患者的骨髓涂片中,有75例(75%)检出原始及幼稚浆细胞。而骨髓病理切片中有71例(71%)检出原始及幼稚浆细胞。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 >0.05)。见表2。
表2 骨髓涂片与骨髓病理切片原始及幼稚浆细胞检出结果对比 例
MM属于临床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的诊断方法仍以骨髓涂片为主。随着骨髓病理切片技术的推广应用,骨髓活检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越来越重要。
在MM的诊断中,骨髓涂片检查有操作快速、简单的优势,并且细胞形态清晰,易于分辨。更易对细胞进行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但骨髓涂片检查人为影响较大,由于穿刺部位不当、抽吸骨髓液过快过多及推片技术不熟练等人为操作失误可能导致骨髓液稀释,骨髓涂片不能如实的反应增生程度,甚至出现与真实增生程度相反的情况。本研究中骨髓涂片中增生程度减低者56例中,经骨髓病理切片证实增生活跃及以上为38例,增生程度减低者仅为18例。而且由于MM患者可能出现骨髓纤维化,导致“干抽”,无法进行骨髓涂片检查。
骨髓病理切片在骨髓增生程度判断上要明显优于骨髓涂片,本研究中骨髓切片检查为增生活跃及以上的82例患者中,有38例涂片检查报告为增生减低。而且骨髓病理切片不仅有利于髓内组织结构的保存,也有助于造血组织、脂肪细胞、间质和骨小梁结构关系的研究,能如实的反映MM中的肿瘤细胞异常增生的浆细胞灶。但骨髓病理切片检查对于细胞数量,仅能以散在分布、成簇、片状及弥漫分布来区分描述,缺乏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骨髓切片组织由于受固定剂、塑料包埋材料及操作时环境对各种酶活性的强烈抑制和抗原失活的影响,化学染色的效果不如骨髓涂片佳。MM的病灶呈局灶性分布,如果活检标本没有取到病灶部位,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对于疑似MM病例应进行多点穿刺,以保证所取标本更能体现患者骨髓的真实病理状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骨髓涂片与骨髓病理切片检查在MM的诊断中存在不同的价值和特点,二者在诊断中可以起到互补作用。临床对于MM的诊断应采用骨髓涂片联合骨髓病理切片检查的方法,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1]Hatzimichael E,Dasoula A,Benetatos L,et al.Study of Specific Genetic and Epigenetic Variables in Multiple Myeloma[J].Leuk Lymphoma,2010,51(12):2270-2274.
[2]Jha A,Sayami G,Adhikari RC,et al.Bone Marrow Examination in Cases of Pancytopenia[J].JNMA J Nepal Med Assoc,2008,47(169):12.
[3]张之南,沈 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