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
梁震峰 韩文宝 王 兴 孟祥敏 李 伟 于 雷 梁 杨 (唐山064400)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急性完全闭塞、血流中断导致局部心肌透壁性缺血坏死,心电图表现为ST 段抬高,属于危急重症范畴。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研究已证实NT-proBNP 浓度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危险的独立预测因子。[1]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为炎症标志物之一,基线水平的hs-CRP 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及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2]已被推荐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独立预测指标(等级Ⅱa)。[3]本实验通过检测STEMI 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 的水平,探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判断依据。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心病科CCU 住院的167 例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76 例,女性91例,平均年龄(65.5±9.5)岁。中医辨证分型:(1)心血瘀阻证50 例,其中男性20 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1.0±8.7)岁;(2)痰浊内阻证44 例,其中男性18 例,女性26 例,平均年龄(66.5±9.5)岁;(3)寒凝心脉证35 例,其中男性17 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龄(67.5±10.4)岁;(4)心气虚弱证15 例,其中男性7 例,女性8 例,平均年龄(66.5±10.5)岁;(5)心肾阴虚证12 例,男性7 例,女性5 例,平均年龄(66.0±8.7)岁;(6)心肾阳虚证11 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 例,平均年龄(64.7±8.5 岁)。选择健康体检者50 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2 例,女性28 例;平均年龄(62.0±8.8)岁。
各组间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10月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和世界心脏联盟专家组共同发表的“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专家共识。[4](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心肾阳虚共6 个证型。
1.3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中医诊断为胸痹、真心痛,符合以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者。
1.4 排除标准 急性肺栓塞,非特异性心包心肌炎,心肌炎急性期,严重瓣膜病,急性脑血管病,存在有起搏心电图、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等影响ST 段测量的情况。临床资料不全或诊断不清者。
2.1 观察方法 STEMI 患者于入院当日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NT-proBNP,hs-CRP,健康体检者于体检当日采集静脉血进行NT-proBNP,hs-CRP 检测。血浆NT-proBNP 测定应用荧光免疫吸附法。hs-CRP 采用免疫比浊度法测定。实验组中医的辨证分型由两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级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医师确认。
2.2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 相关系数分析,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3.1 STEMI 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NT-proBNP、hs-CRP 水平比较 STEMI 组患者血清NT-proBNP为(1 636.62±538.9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6.72±24.64)pg/mL (t=6.80,P<0.05)。STEMI 组患者血清hs-CRP 为(16.45±3.64)mg/L,明显高于对照组 (2.47±0.74)mg/L (t=26.95,P<0.05)。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STEMI 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NT-proBNP、hs-CRP 水平比较 (±s)
表1 STEMI 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NT-proBNP、hs-CRP 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NT-proBNP(pg/mL)hs-CRP(mg/L)STEMI 组 167 1 636.62±538.90* 16.45±3.64*对照组50 46.72±24.64 2.47±0.74
3.2 STEMI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 水平比较 STEMI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 水平在各证型中的排序为:心血瘀阻证>痰浊内阻证、寒凝心脉证> 心气虚弱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血瘀阻证患者血清NT-proBNP 水平明显高于痰浊内阻证、寒凝心脉证患者(t=8.45 P<0.05),心血瘀阻证患者血清hs-CRP 水平明显高于痰浊内阻证、寒凝心脉证患者(t=9.43 P<0.05)。差异有显著性(P<0.05)。痰浊内阻证、寒凝心脉证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 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表2 STEMI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 水平比较 (±s)
表2 STEMI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 水平比较 (±s)
注:与其他证候比较,* P<0.05
证型 例数 NT-proBNP(pg/mL)hs-CRP(mg/L)心血瘀阻证 50 2 801.52±732.87* 30.67±5.77*痰浊内阻证 44 1 672.42±520.89 20.87±4.01寒凝心脉证 35 1 645.35±530.51 18.75±3.07心气虚弱证 15 1 389.64±425.80 14.32±2.64心肾阴虚证 12 1 437.71±520.69 13.34±2.93心肾阳虚证11 1 465.84±456.63 14.70±2.33
3.3 NT-proBNP、hs-CRP 相关性分析Spearman 相关系数分析显示NT-proBNP 与hs-CRP呈正相关性(r=0.503,P=0.034 P<0.05)。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随着现代医学水平不断提高,有必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加强对中医证的规范化研究,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使证的定位、定性及定量标准化、客观化,为心肌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定位定性及客观化、定量化的依据,对心肌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重大的意义。
NT-proBNP 属于钠尿肽家族成员,与BNP 等摩尔释放,但NT-proBNP 半衰期更长,其值更稳定,与BNP 无交叉反应,所受到的干扰更少,因此其值更敏感、更可靠。NT-proBNP 浓度940 pg/mL 作为临界值用于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敏感性86.7%,特异性64.7%。提示血浆NT-proBNP 水平可以作为一个标记分子用以评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潜力。[5]在本研究中,STEMI 组心血瘀阻证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心肌损害最严重。
Hs-CRP 是反应血管炎症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其本身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高氏等[6]研究发现hs-CRP 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且作为冠心病患者将来MACCE 的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显示随着hs-CRP 水平升高,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降低。本研究中STEMI 组心血瘀阻证患者血清hs-CR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实验组其他证型,与于氏报道相一致。[7]
STEMI 组中很大部分患者病史较短,表现为突发的真心痛,平素多无明显本虚表现,主要由于肌体突受实邪侵袭而引发,如痰浊闭阻心脉引发血瘀,痰瘀互阻而心痛,再如寒凝心脉,造成心阳鼓动无力,血脉蜷缩,血流闭阻,猝然心痛。因此STEMI 组患者中医实证比例高。本研究提示,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是STEMI 的常见证候,指导我们在治疗STEMI 时,应当注意活血、化痰、温阳等法则的应用。
本研究一定程度上发现NSTEMI 中医证候与NT-proBNP、hs-CRP 密切相关的特点,但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1]Richards AM,Nicholls MG,Espiner EA,et al.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 and ejection fraction for prognosi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2003,107 (22):2 786-2 792
[2]Scirica BM,Morrow DA,Cannon CP,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cross the spectrum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Clinical Chemistry,2007,53 (10):1 800-1 807
[3]Pearson TA,Mensah GA,Alexander RW,et al.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pplication to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practice: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Circulation,2003,107 (3):499-511
[4]郭继鸿,胡大一.中国心律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2-103
[5]Ko c M,Bozkurt A,Yildiray-Sahin D,et al.Cutoff values of NT-proBNP for the prediction of low functional capacity,decreased ejection fra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J].Cardiol J,2009,16 (1):43-49
[6]高阅春,李全,何继强,等.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 (3B):840-843
[7]于江.364 例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 (8):2 225-2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