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效应席卷电视荧屏现象探析

2014-11-21 04:46吴萍
剧影月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湖南卫视真人秀综艺

■吴萍

“爸爸”效应席卷电视荧屏现象探析

■吴萍

2013年第四季度,湖南卫视推出了大型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这档90分钟的节目,自开播以来就成为毫无争议的收视“黑马”,给观众带来了太多的惊喜,五对明星父子只用两期节目就瞬间成为全民话题,其“清新”的节目形式和“温情”的节目内容引发了社会对亲子关系的大讨论。在第一集开播时,《爸爸去哪儿》几乎创下了零负面的收视评价,在中国综艺类电视上可谓“开天辟地”。除了“无心插柳”的巧合因素外,“爸爸”效应背后的深层必然因素具有一定的样本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探析。

“爸爸”效应 真人秀节目 缓解“审美疲劳”

2013年电视业界的“人生大赢家”,当属《爸爸去哪儿》。这档2013年第四季度湖南卫视推出的90分钟的大型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没有激烈的PK环节,没有强烈的冲突和悬念设置,更没有录影棚内炫丽的舞美灯光,但开播以来就成为毫无争议的收视 “黑马”,给观众带来了太多的惊喜。《爸爸去哪儿》以其“清新”的节目形式和“温情”的节目内容,引发了社会对亲子关系的大讨论。一时间没有比它收视更劲的节目,没有比它人气更高的节目,没有比它更具价值潜力的节目,“爸爸”效应瞬间席卷电视荧屏。

《爸爸去哪儿》原版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爸爸!我们去哪儿?》。由制作《变形计》的谢涤葵团队打造,《我是歌手》金牌制作人洪涛监制,自2013年10月11日起每周五晚22:00登陆湖南卫视,节目为季播,每季共12集。节目颠覆了以往的综艺形态,让5位明星爸爸在72小时的户外体验中单独照顾子女的饮食起居,共同完成节目组设置的一系列任务,给平日里很少有机会呆在一起的父子创造了拉近距离的难忘时光。《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便赢得了超高人气,五对明星父子只用两期节目就瞬间成为全民话题,节目收视记录也被不断刷新。

据央视索福瑞全国网收视数据显示,《爸爸去哪儿》首播收视成绩就相当不错,收视率达到了1.1%,市场份额占到7.67%,与节目播出前同时段(《胜女的代价》)相比,收视增长199%,收视排名也从第6位上升到了第1位。第二期收视率飙升至1.67%,收视份额也提升到11.45%,稳居同时段排名首位。收视最好的是第10期节目,收视率3.21%,市场份额高达20.37%。同时湖南卫视决定将该期节目重播八次,就此创下了湖南卫视非戏剧类节目重播次数之最。不仅如此,在第一集开播时,《爸爸去哪儿》几乎创下了零负面的收视评价,在中国综艺类电视上可谓“开天辟地"。除了“无心插柳”的巧合因素外,“爸爸”效应背后的深层必然因素具有一定的样本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探析。

一.关注亲情、关注孩子、关注父亲,对中国文化中长期存在“父亲角色失位”进行重新审视,切中了当下的社会热点。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父子关系会有足够的影响力来对抗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父亲的冷漠与疏远,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然而在中国社会的很多家庭,受儒家文化影响,其家庭伦理与家庭责任格局,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内”,以及“严父慈母”式亲子关系。即使进入当代社会,这种家庭关系的路径依然较为明显,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是普遍现象,母亲往往在家庭教育占绝对主导地位,孩子极其缺乏与父亲的交流和沟通。

“这个节目反响这么大,正是切中了现在的社会热点:很多人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赚更多的钱,成就更大的事业’,过于重视给家庭带来物质保障而忽视了与家庭成员在精神层面的交往,”谢涤葵说,“其实在中国、韩国和日本都存在这种现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亲的陪伴,这是我们现代社会的通病。”而《爸爸去哪儿》中5位明星爸爸也都是事业型和主外型的,对家庭事务都比较陌生,符合大众家庭的分工,而节目特意安排由爸爸带着孩子单独生活72小时的情节就让大家眼前一亮,节目所呈现的更多是一种愿景,送上的是一碗心灵鸡汤。这样的效应在社会上更加能引起共鸣。观众不仅能从明星爸爸们与孩子相处互动中借鉴些许经验,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父亲,或者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二.把握时机,避开同质化竞争,缓解了受众“审美疲劳”。

纵观2013年的内地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快乐男声》等形成了歌唱选秀类综艺节目独霸天下的态势,一窝蜂“唱歌”造成了各大电视台同质化竞争。在优质选手日益稀缺、节目模式大肆抄袭、国外模式大量引进之下,各大电视台拼财力、拼收视,各种煽情桥段满天飞,毒舌评委博眼球,观众对此类缺乏新意的节目渐渐产生了厌倦。因而,广电总局也不得不出手,开始“限歌令"。此外,像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这一类生活服务类相亲节目依然有着很稳定的收视。因此,在《爸爸去哪儿》开播前,中国内地综艺类电视节目的环境非歌唱选秀即生活相亲。

这时候,以星爸为卖点,以萌娃子为亮点,以两者之间的碰撞为看点的《爸爸去哪儿》突破了传统综艺节目的窠臼,将室内综艺升级为野外综艺,将竞争惨烈的比赛变成突出节目的记录性而忽略综艺性的真人秀,加之《中国好声音第二季》这一最大的劲敌已在2013年第三季度收官,《非诚勿扰》已成收视常态化,因而观众自然会向《爸爸去哪儿》抛去“媚眼”,自然会"众星捧月",一缓收视“审美疲劳”。

三.注重引进节目的本土化和再创新。

《爸爸去哪儿》的节目版权和模式是从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引进,国外节目引进也常常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这时候节目的制作能力和本土化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韩国的节目综艺性比较强,强调的是搞笑和气氛,而中国版《爸爸去哪儿》的导演谢涤葵和他的团队一向擅长拍摄纪录片,所以在中国版中加入了纪录片的气质,更为真实飞还原了5对明星家庭的生活。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环境在向快节奏发展,观众往往喜欢直接而简单的视觉享受。于是湖南卫视省去原版冗杂的环节,更加注重“爸爸”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加大节目组编排的成分并加快了节目的节奏,让人耳目一新,迎合了本土受众心理和情感认同,使得节目取得了最佳收视效果。

四.以强势媒体为依托平台,超强的制作团队为节目质量保驾护航。

《爸爸去哪儿》的播出平台——湖南卫视以突出娱乐、时尚和年轻为特点,娱乐化程度高,在观众心目中牢固树立起年轻时尚的娱乐频道形象,推出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我是歌手》等获得巨大反响的综艺节目,收视率在35岁以下人群中排名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强势媒体。

另外,一档好的节目离不开优质的制作团队,《爸爸去哪儿》的导演谢涤葵,监制洪涛以及其他主创人员也都是在湖南卫视经过多年历练的,整个团队从1999年开始磨合,至今已近15年。此外《爸爸去哪儿》此次的成功,再次说明节目要想具有真正的影响力,打铁还要自身硬,节目质量一定要过硬。《爸爸去哪儿》与韩国制作方的配备一致,共有40多个机位,其中活动机位20多个。为了拍摄5对明星家庭,现场的工作人员却有100多人。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分组全程跟踪拍摄,注重抓细节,编剧和摄像师紧跟明星父子,摄像师负责记录影像,编剧则记录拍摄内容,方便后期剪辑,一期90分钟的节目需要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进行剪辑。在后期剪辑方面,后期字幕幽默诙谐,使看似普通的画面更具亮点。而且还采用实况声录制,连节目中加入的笑声都是当时真实的反应。这一创新方法,让节目组更加贴近了观众的心声。

五.在节目形式上独树一帜,亮点众多。

亮点一:户外综艺节目的形式

有了《变形记》的成功经验,以及在湖南卫视强大的制作团队和财力物力的支持下,《爸爸去哪儿》节目组突破了传统的难题,顺利将摄影棚搬到户外,经过精心的挑选,将全国范围内形态各异的景观作为拍摄地点,节目内容也不只是停留在游山玩水的浅层阶段,而是从头到尾贯穿了制作组策划的挑战任务,不仅能在游戏中体现各位明星的个性特点,还能展现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更容易使受众产生心灵上的触动,也具有一定的感化教育意义。所以《爸爸去哪儿》的户外形式一出现,国内就掀起了户外综艺的热潮,成为其他卫视争先效仿的目标。

亮点二:以“星爸”为卖点

《爸爸去哪儿》在尚未降临的时候,就可以说已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星爸们为卖点,首先就抓住了星爸的粉丝。很多人会好奇,在光环之下的巨星大腕儿回归到家庭生活,充当父亲这一角色时会怎样?在通过看节目,爸爸妈妈粉丝团们也因可以比较而津津乐道,星爸们在处理亲子关系上比他们强的地方,他们会去学习模仿。明星们比他们弱的地方,他们会因自己做得好而"沾沾自喜"。除此之外,观众对于下一集哪位星爸与孩子登场的悬念与期待,也让这个节目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剥离掉亲子真人秀的新鲜形式、暂且忽略这类节目貌似朴素的包装,会发现《爸爸去哪儿》的核心是对明星的消费,把明星的身份还原成普通人,也有为人父母的喜怒哀乐,形象的亲切化、立体化使节目更加大众化。明星爸爸加星二代的组合,满足了普通观众的窥探心理,使家庭节目升级为更具娱乐性的真人秀。与此同时,由于节目的家庭型定位,一个人的观看也带动了全家人的观看。

亮点三:用“萌娃子”吸引爱孩子的大众

大多小朋友上节目的时候,他们面对镜头根本不会去在意自己说的话,自己做的动作。他们因真实而可爱,他们身上流露出的萌气质并非成年人的搔首弄姿。光说这一点,就足以吸引爱孩子的大众了。小朋友让他们发笑,让他们着急,让他们感动,让他们心生爱意。

亮点四:千言万语总是“情",向“走心”多迈进,展现人的丰富性

明星们的个人生活,亲情、爱情、友情往往是大家最关注的话题。无论爱情也好还是友情也罢,该爆料的早就曝完了,不该爆料的,虽然就是大家想看的,但也不会那么轻易的就和盘托出。而亲情,就是这其中最好打的牌。再配以好一点的节目叙事风格,一般都会比较出彩。另外,从整个的节目形式上看,它是一个暴露问题加解决问题的叙述风格。这本身就会牢牢的吸引受众的眼球,让大家一心一意地坐在屏幕前。比如,捕获一大批受众芳心的萌妹子,田亮女儿Cindy。第一集当日,她就上演了华丽的“哭戏",不仅走路哭、抽签哭、领午饭哭,更是无心吃饭边哭边喊:“我想奶奶。"在网友们眼里,这来自孩子内心恐惧引起的泪崩,让很多网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这孩子是水做的吧",一时间网上热议不断。

现场导演组组长蒋良说,制作这个节目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的综艺节目应该向 “走心”多迈进,展现人的丰富性。“可能有的观众看这个节目是想窥探明星的隐私。事实上,这个节目关于明星的隐私可能有一两集,但往后走,光靠隐私是无法维持节目的收视率的,需要找到打动观众内心的东西。节目中人的‘外皮’会被去掉,展示‘真善’的情感。 ”

六.社交网络的助推功能。

既然社交网络只能“锦上添花”,是不是社交网络不重要了呢?此次《爸爸去哪儿》的走红,恰恰说明社交网络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社交网络的广泛传播,《爸爸去哪儿》再好看,也只能跟深圳卫视的那档《饭没了秀》一样,只在一小部分电视观众中观看和讨论。有了社交网路就不一样了,通过社交网络传播,一个电视节目可以一夜爆红,可以原本不是父母的观众,也去关注一档“亲子”的电视节目。社交网络的助推器功能,可以让“小众热点”变成大众娱乐狂欢,在放大节目影响力的同时,也会让商业价值无限放大。

随着“限娱令”和“限歌令”相关文件的下达,各大卫视电视节目的改版运动风生水起,“创新”一词又成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宠儿。然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电视节目除了在极力促进节目形式和内容创新的同时,也有了一些新发展和新思考。《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确火了,除了带来收视的逆袭之外,会不会有掀起中国电视综艺真人秀类大浪潮?中国综艺电视节目的格局会不会因此而改变?

第二季的《爸爸去哪儿》凭借第一季的“爸爸”效应,自2014年6月20日开播以来,引发了观众的持续观看和热情参与,最近播放的第四集《新叶古村(下)》的收视率继续破2%,在同时段节目中排名第一。《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后面将要播出的集数能否继续走红?我们目前还不知道答案。但是“电视节目如何进行创新”这一永恒话题,是包括《爸爸去哪儿》在内的中国电视节目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希望在2014年还将上演的多档亲子真人秀节目不要让我们眼花缭乱,不要让我们只听取“娃”(哭)声一片!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1]魏薇.用娱乐创造欢笑与感动——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初探[J].中国电视,2006(9).

[2]戴志敏.父亲在子女教育中角色不当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湖南卫视真人秀综艺
谜语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2017首届综艺峰会:尊重每一个工种
对话宋点:加大“公益”权重 树新内容高地
2017上半年自制综艺数量与播放量迎来增长
胡歌《猎场》仍于湖南卫视首播 日期待定
调查
湖南卫视《一年级》第3季立项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国产综艺“短命”,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