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领导干部长效动态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4-11-20 16:54李圣华
唯实 2014年11期
关键词:干部队伍年轻干部动态

李圣华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关键,也是选人用人公信力的保证。近年来,宿迁市始终坚持简单易行、有效管用原则,积极探索构建领导干部长效动态激励机制,明确不用“八种人”,推进“五大交流”,提振了干部的“精、气、神”,凝聚了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积极构建长效动态激励机制

树立好的导向。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的“20字”标准和江苏省委提出的“三宽四有”要求,在倡导宿迁干部特质的基础上,提出坚决不用“八种人”,即坚决不用信念缺失靠不住的人、关键时刻顶不上的人、因循守旧没闯劲的人、遇到矛盾绕着走的人、弄虚作假捞政绩的人、脱离群众作风差的人、跑官要官走门子的人、自律不严谋私利的人。进一步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着力强化各级干部“组织信任是最大激励、干好本职才能继续任职”意识。

实施广的交流。针对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活力不足、动力缺乏等问题,特别是为了破解“天花板效应”、中层梗阻、底层板结等难题,通过盘活有限的干部资源,实现市县之间、机关之间、机关内部之间干部的有序交流,让整个干部队伍动起来、活起来。定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并将研判结果作为市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管理调配干部的重要依据,从而为推动干部交流夯实基础。综合运用适应性交流、考验性交流、培养性交流、轮岗性交流和结构性交流五种方式,打破地域、部门、条块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开放式交流格局。“十二五”时期,市管干部和机关中层干部平均每年交流轮岗20%左右,并逐步加大县(区)与市直机关之间领导干部的交流力度。注重发挥不同年龄层次干部的作用,让年轻干部到一线“墩苗”,让年龄较大干部重新参与全市中心工作,进而形成干部使用的“金字塔”结构。

强化严的监督。坚持寓严格管理于关爱监督之中,制定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职务的办法,合理界定不胜任现职的情形,规范不胜任现职干部调整的动议依据、来源和程序方法。对工作不称职、群众不满意,经组织考察不胜任现职的,视情予以停职、免职、降职。深入推进“阳光监督”,开展干部谈心谈话活动,建立健全干部关爱告知、关爱提醒、关爱约谈制度,注重从早、从小、从严预防,当好干部的“保健医生”。推进“三员一网”干部监督体系建设,进一步探索干部从严管理的有效办法,出台严肃查处工作实绩弄虚作假的制度,构建起立体开放、层级明晰、渠道畅通、集成高效的干部监督网络。

长效动态激励机制的探索实践

实践中,我们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思路,大胆探索,积极推进领导干部长效动态激励机制,着力为宿迁发展选准人、用好人、管住人,打造好一支具有宿迁特质的干部队伍。

大力宣传“好干部”导向,让干部有压力、有动力。对好干部的“20字”标准和宿迁不用“八种人”干部选任导向,宣传到位、执行到位、落实到位,并融入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媒体报道、典型示范、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方式,加大对“好干部”标准的宣传力度,让导向深入干部人心,让标准赢得群众认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不用“八种人”的导向,群众的反响比较强烈,认为虽然算不上“高大上”,但很接地气,形象地指出了老百姓不喜欢、不认可的干部,群众可以对照标准给身边的干部画画像、打打分。

实施综合研判,让干部实绩考得准、用得好。把干部的考察评价由简单定性转向量化分析,以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为统领,以目标管理为手段,分类制定县(区)、开发区(园区、新区)和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指标,明确年度和任期目标任务。结合年度“五述四评一调查”考核和平时了解的情况,听取分管市领导和班子主要领导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综合运用干部考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评议、招商引资和经济责任审计等考核评价结果,对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实际运行、优化方向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工作状态、能力绩效等方面做出客观评价判断,形成综合分析研判结果,从而为干部提拔任用提供依据。2013年以来,我们运用综合分析成果,先后提拔和重用市管干部62名。从实施情况来看,推进这种做法的制度化,有利于将干部管理的触角延伸到领导班子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阶段和层面,有利于从被动式的静态管理走向动态全程监测,为长效动态激励机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让干部队伍活起来。为充分激发干部潜能,针对不同类型干部实际,综合运用“五大交流”,加大干部平职交流的力度、广度、幅度和跨度,切实解决“一次分配定终身、一个岗位奔到头”的问题,改变干部“内部提拔、体内循环”的封闭模式。2013年,市管干部交流面占干部调整数的43.3%,占市管领导干部数的15.8%。根据岗位要求和班子运行情况,对党外干部进行集中调整,涉及面达到市直机关党外干部的三分之一,虽然没有提拔一名人选,但通过交流,既增强了党外干部整体活力,又实现了必配部门党外干部的应配尽配,党外干部的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扎实推进中层干部轮岗交流,2013年跨部门交流26人,25个单位内部轮岗交流108人,达到了干部个人和用人单位双满意的效果。实践证明,在领导职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推动交流可以让干部时刻保持强烈责任感、紧迫感和压力感,在新的岗位上创造出更好的业绩,从而激活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

强化培养锻炼,让年轻干部墩墩苗、扎深根。着眼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换届工作的长远需要,启动实施年轻干部“墩苗工程”,采取挂职、任职、跟班锻炼等形式,选派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企业园区、重点工程、民生服务、信访维稳“五个一线”,搭建成长平台,强化实践锻炼,实施跟踪培养。在机关年度考核中,增加优秀年轻干部推荐环节,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在确定“墩苗”人选时,综合考虑单位推荐意见和人才库储备情况,确保优秀年轻干部下得去。2013年,采取市、县(区)联动方式,择优选派360名机关干部到全市省定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派50名年轻干部到 “五个一线”,强化实践历练,搭建成长平台。对年轻干部“墩苗”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对综合表现突出、实绩考核优秀的,予以提拔重用;对考核不称职的,调整培养锻炼岗位,或者回原单位工作,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在跟踪培养中,一些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为干部队伍持续注入了新鲜血液。endprint

积极创设平台,让年龄较大干部“换条战线、再上一线”。对干部队伍现状进行摸底分析,充分发挥非领导职务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激励作用。注重创设载体、搭建平台,组织年龄较大干部开展任职意愿申报,进行双向选择,鼓励和支持年龄较大干部转任非领导职务后,充分发挥能力和经验等方面优势,“换条战线,再上一线”,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扶贫开发、民生服务、信访调解、基层党建、督查巡视等任务。2013年以来,选派17名年龄较大干部参与市委中心工作。在随后的跟踪了解中,我们感到,年龄较大干部再上一线之后,工作很投入,热情很高,干劲很足。

坚持从严管理,让干部始终清廉自守、勤政为民。进一步打通干部“下”的渠道,对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职务进行调整。2013年以来,先后有四名工作不称职、群众不满意,经组织考察不胜任现职的副处职领导干部,被调整为非领导职务。建立领导干部关爱告知制度,突出源头预防,对五名县处级干部、19名乡科级干部进行关爱提醒。会同编制、审计部门对12名领导干部进行“三责联审”,对17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开展“带病提拔”集中倒查、“裸官”排查等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相关规定,健全个人有关事项信息库,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我们感到,通过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让干部不敢懈怠失责,永葆勤廉本色,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实施干部长效动态激励的内在要求。

长效动态激励机制的深层次思考

对一个地方而言,如何有效激励干部、保持干部队伍活力,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不断深化的改革举措。我们感到在推进的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刚性执行与柔性引导的关系。干部长效动态激励机制“1+5”系列文件,内容涉及干部交流、能上能下、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作为指导长远的制度性文件,其规定的程序、标准、要求等,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到位,充分体现刚性约束,增强制度权威和效力。但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释疑解惑,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各级干部正确认识和对待岗位交流、职务调整,让干部既要干事有动力,也要时刻有压力,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处理好组织需要与个人意愿的关系。领导职位是干部为党尽责、为民奉献的平台和载体,干部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要根据全市发展大局、中心工作需要,根据班子结构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统筹调配。同时,也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尽量尊重干部意愿,关心干部成长。在干部调配时,注重个人的能力、专业、特长、气质等方面的个性因素,充分听取干部个人正当的合理诉求。此外,还要注重有效引导,教育干部正确对待个人意愿,不挑三拣四、斤斤计较,更不允许向组织伸手要官要权、争地位、比待遇,自觉接受组织挑选和群众评判,实现组织需要与个人意愿的有机统一。

处理好单项突破与整体配套的关系。从宿迁来看,近年来经过干部任前公示、公推直选、实绩网上公示等改革实践,奠定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的政治和民意基础,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贯彻落实干部长效动态激励机制等改革举措,需要把它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去把握,放到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特别是干部制度改革的总要求中去谋划,针对不同级别、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干部实际,使干部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和保障激励等形成综合配套、有效衔接。

处理好各司其职与协调联动的关系。构建干部长效动态激励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组织部门会同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宣传、财政、审计、督查等多个部门联合实施。组织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应责无旁贷地履行职能,抓好方案制订、任务分解、督促推进等工作,确保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相关部门单位也应加强协调配合,做到目标同向、成果共用、有机联动、一体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力求早预防、早处置,充分发挥长效动态激励机制的正向效应,尽量防止和避免消极影响。

(作者系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张功杭endprint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年轻干部动态
珍惜“主动干”干部
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有多重要?
郧西 结对帮扶倒逼年轻干部成长
谈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对策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
年轻干部“墩苗”当勤做“加法”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雕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