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秋平 吴庆凤 张祥美 苏文丽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 扬中212200)
测量并记录体温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监测生命体征最基本、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传统测温模式方法繁琐、费时,安全性差,随着优质护理活动开展以来,2010年我们采用新测温模式,在儿科病房试点,提高了患儿测温的安全性、舒适度,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1.1 一般资料抽取儿科病区50例患儿,年龄1个月~12岁,<1岁患儿13例,平均年龄(0.41±0.25)岁,>1岁患儿37例,平均年龄(4.30±3.25)岁;其中病理性黄疸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例,腹泻3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2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上消化出血2例,手足口1例,新生儿黄疸1例,支气管肺炎10例,支气管炎13例;平均住院天数5.1d。
1.2 方法
1.2.1 测量工具 采用红外耳温仪(德国伟伦公司生产的Braun Thermoscan Pr04000医用型红外耳温计及专用探头帽)和水银体温计(上海医用仪器厂生产的水银柱式的摄氏温度计),测量记录耳温(左耳或右耳)和肛温。
1.2.2 测温模式 传统测温模式:护士用红蓝笔将体温数值用圆心表示在体温图上,若出现书写错误需重新刻画。再根据测温规则,人工摘录下一班需测体温。优点:查阅直观、方便。
新测温模式:护士直接将体温数值录入电脑中,系统产生体温趋势图,并使用“◎”区分耳温值,以免除彩色打印的需要。下一班的需测体温只需选择相关条件,由系统自动摘录而成。配备掌上电脑(PDA),则可以随时读取。
1.3 评价内容对50例患儿分别采用传统测温模式和新测温模式进行测温,根据病情需要,各种方法测温632次,对家属满意度护士完成测温时间(从护士开始测量操作算,到所有病人测温完毕)、体温漏测率、护士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1 两种不同测温模式测温效果比较
3.1 本研究结果显示,耳温计测得的耳温与水银体温计测得的肛温相比以及左耳与右耳测得的温度相比,其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红外线快速耳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同样准确和稳定。黄小斐等[1]研究发现,对450例小于7d的新生儿同时测量肛温和耳温,结果显示,肛温和耳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邬盈云[2]和沈国莲[3]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而且不管是室温还是暖箱内,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3.2 提高患儿安全性、舒适度及满意度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采用含汞水银体温计,但其缺陷有浸泡消毒步骤繁琐、交叉感染、测温时间长、体积小、易碎、易折断且存在汞中毒、汞污染。据报道,欧盟决定2005年后的4年内,将含汞水银体温计从欧洲市场上消失,并从2011年起禁止这种温度计对国外销售[4]。非接触式体温仪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其中红外耳温仪的使用最为广泛[5]。有研究发现和体核温度最接近的其实是耳膜温度,因为供应耳膜的血流和供应下丘脑的血流互有交通,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受血液中的炎性化学物质的影响温度不断变化,因此耳膜温度也随之迅速变化,并准确反映人体的核心温度[6]。
传统方法测温,患儿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孩子好动、顽皮,加之体温计本身存在体积小、易滑、易碎以及汞中毒的危险,造成体温计的破损和测量的不准,更有女婴易误入阴道等隐患,引起家长和患儿的恐慌,极易引发纠纷;年轻护士工作经验和应变能力缺乏,不能很好地协助家长,造成间接影响因素;红外耳温计准确、迅速、安全、舒适,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省时间。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3.3 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满意度按照江苏省第四版“病历书写规范”中关于体温、脉搏的规定,我们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因耳温略低于肛温,而略高于口温,联合计算机中心设定了本院各时间点待测耳温的条件:一般患者体温小于37.5 ℃,14∶00测;手术或分娩者小于37.5 ℃,每日测一次;体温37.5~37.9℃,每日测3次;体温38~38.9℃,每日测4次;体温≥39 ℃,每日测6次;新病人,每日测2次。当日测温护士只需在集体测温前,选择“需测体温”的时间点即可打印出需测体温的名单,可直接去病房使用红外耳温仪测量。为了便于护士记录体温数值,免去将肛温换算成耳温,创新了体温符号,“◎”代表耳温,而测温要求仍严格按口温标准,耳温略高于口温,更利于严密监测患儿的体温。
“病历书写规范”虽明确了体温测量的频次,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测体温现象。在留取下一班需测体温的时候,容易受外环境的干扰,如更换输液瓶、病人呼叫等;新病人容易漏测;需测体温病人迁床后忘记改动床号造成漏测;手工书写容易出错,费时费力等。电脑自动摘录系统可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手术日期、发热等情况,自动生成规范中要求的各时间点的体温测量名单,护士只需选择需测体温的时间点,即产生可供对照、实施的列表信息,一目了然,极其方便。此方法规范了护士的行为,大大降低了漏测率,提高了体温图的水平[7]和质量,同时减轻了护士的作业强度,值得推广。
[1] 黄小斐,林峰,张世凡,等.新生儿体温不同测量方法的研究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5):454-455.
[2] 邬盈云.红外耳温计在新生儿测温中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8):760.
[3] 沈国莲.婴幼儿不同体温测量方法的比较[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10):54-55.
[4] 李力,王永杰.欧盟禁用水银体温计.环球时报,2005:12-14.
[5] 俞海萍,彭幼清,郭海燕,等.红外耳温仪测温的临床应用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2,12(1):75-78.
[6] Lu SH,Dai YT.Normal Body Temperature and the Effects of Age,Sex,Ambient Temperature and Body Mass Index on Normal Oral Temperature:A Prospective,Comparative Study[J].Int J Nurs Stud,2009,46(5):661-668.
[7] 马靓,余宏,杨丽.电脑自动提取侧体温名单的临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