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权力逐利论”的证实研究

2014-11-19 15:51余军王莉莉
会计之友 2014年33期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产权权益

余军 王莉莉

【摘 要】 经济运动是对会计对象表象层面的描述,价值运动也只是解决了会计对象计量单位的问题,权力逐利运动才是最接近会计对象本质与核心的表达,而权力逐利运动的原动力是产权的利益要求。文章从理论上证明了会计的计量实质是以产权为中心的权力逐利运动的计价理论。

【关键词】 产权; 权力逐利论; 权责发生制; 权利; 权益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3-0016-02

一、权力逐利论

(一)权力

权力反映的是企业在组织经济活动中与各个价值资源主体之间、自然物之间发生的稳定经济关系的规范约束力。

(二)权束

本文所说的权束是以产权为中心拓展出来的权力结构系统。下面从人与人、人与自然物两个角度诠释产权权束的内涵。

1.人与人之间的权束

(1)股东同企业之间的约束力。企业的股东根据出资合同、协议、章程的约定放弃对资金的“永久”产权,企业依法可对股权资金在一定的利益要求下做长期(假定企业持续经营)自主调配使用,股东则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如对公司事务程序进行的表决权、董事的任免权、公司终止后对剩余资产的分配权等。

(2)债权人同企业之间的约束力。企业的债权人按照借款合同的规定依法放弃对资金的“暂时”使用权,企业依法可对债权资金在约定期限内享有一定限制的经营权,并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债权人有债权本息的索取权,对企业的经营和分配有一定限制权。

(3)企业同其生产经营关系各方之间的约束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让渡了经济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专利权、使用权等,平等交换而来的对原料、劳动力、资本、土地或法律等生产要素各方面的新的权力束。

综上所述,所有者和债权人拥有资金的初始产权,反映着初生性的占有权,而企业拥有的是产权的派生权束:经营权、控制权、租赁权、要求权、耗用权、资格权等。各种类型的派生权是源于产权又并非产权的其他权束。这些派生出来的权力往往不可忽视,有时候反而是解释会计确认、计量方法的重要通路。

2.人与自然物之间的权束

自然物从实物形态上分,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如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是具有某种形体的资产,容易让人忽视它们所代表的各项权力,如消耗权、出售权、租赁权,更容易忽视这些派生权源于产权,这些权束的生成、转化、流动更是由产权逐利的驱动形成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等,本身就是专利占有方、商标占有方的产权表现,企业对该种产权的拥有或控制过程也会派生出使用权、租赁权等权束,如果企业本身是无形资产产权方的话还会有出售权。

派生权束应服务于产权,然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两权分离制度迫使会计理论对这些派生权束与初生产权的关系研究得很少。资金来源被划分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类,但资金的去向却不区分具体是什么资金形成的,即形成了“产权去向混沌”现象。再如,人与自然物的关系主要是企业对形成的资源在工艺或技术上的使用关系,导致自然物之后的价值表现主要为耗用价值的计提。然而,如何使自然物的使用权突显为对产权利益的服务,会计的理论研究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本文认为,由于两权分离制度使得企业的两大权益方无法直接参与经济资源的使用,致使经济资源经营过程的核算很难直接反映产权的利益要求,这很容易使管理者做出有损产权方利益的事情。因此,本文提出会计的核算应尽量表现为以“产权”为中心的权束体系逐利运动确认与计量,尤其强调权力在流转运动间逐利效果的合理估计。

(三)权力逐利论的内涵

企业获取以上派生权束的目的不是为拥有而拥有,而是利用它们去产生源源不断的“利益”,这本身源自于产权方的利益要求。如果权力本身无“逐利”性,它们便不会流转于各个经济主体之间、自然物之间形成各种经济活动,可以说每一项经济活动代表了一次资金的运动,更代表了一次权力的流转和利益的生成。如果权力失去了“逐利”性,即便主体拥有也不得继续加以核算。另外,为了稳定权力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合理合法地发挥“逐利”特性,这里必须界定权力束是在契约下形成的法权。本文所讲的权力逐利论就是一种法权形式的产权权束体系。

(四)权利与权益

本文主要以企业为研究对象。企业权力源于经济资源的最初占有人——主要为企业的债权人和所有者。他们拥有经济资源的产权,并将产权暂时或永久性地转移给企业,这种“有偿”放弃是以企业必须为他们创造更大的利益增值为代价的,这就是把债务资金和股权资金称之为权益资金而非权亏资金的原因。企业将获得的资金再分配到各式各样的经济资源上形成能创造利益的必要权力束以满足债权人和股东的要求。于是,本文将资金的来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且称之为产权权束,代表着企业权力的来源及增益要求;资金的各种占用形态——资产且称之为派生权利束,代表着企业权力的逐利使命及执行过程。

二、权力逐利论的证成分析

(一)从应然角度的证成

1.会计契约论

会计契约论认为是会计是契约的集合体。会计契约的内涵界定为:“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之间,在自由平等、意志自治的前提下,通过运用会计数据、会计程序或会计方法,为改进各自的经济状况或经济预期所达成的关于经济权利流转的协议或约定。”会计契约论的观点有两个:一是认为会计的本质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经济关系,记录的实质是这种经济关系中权利的运动;二是强调了权利运动能够得以合理合法、稳定开展的必要前提条件是契约。可见,会计是对以契约为必要载体的人的根本权益变动事宜的记录工作。

2.会计产权论

在会计契约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会计产权论继承了会计本质是对人与人经济关系的反映,即使客观存在的自然之物也必须转化为对人的需求的有用性才能成为现实的财富,与人不发生关系(现实的和潜在的)的物质及其自然属性,对企业管理和会计并无直接意义,而反映人对物质要素自然属性的占有权利关系,其价值属性则是会计的必然要求。王跃武(2005)认为会计本质是对产权运动的确认和计量,这比直接从经济活动或价值活动更能反映出会计的本质。因为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的所有者)通过博弈而达成的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是各种生产要素的联合体,于是,会计反映与监督的是会计主体中各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及其变化。产权论研究者的观点强调经济活动的驱动力来自人(产权者)的利益要求,揭示了权力运动的“逐利”特性。

综合以上理论观点,本文提出的权力“逐利论”是一种以产权利益为中心的契约形式的权束体系。

(二)从实然角度的证成

1.权责发生制的权力逐利观

经济主体的利润指标是依靠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形成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确认收入和费用上应选择最能满足这一目标的计量方法。权责发生制就是经济主体在不断追求利益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选择的结果。会计主体一开始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这符合经济不发达时期交易事项的确认;但随着经济繁荣,参与同一行业的经济主体越来越多,为了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获得更多收益,企业开始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而吸引更多客户。赊销,其实是一种商业信用形式,并不产生实际现金收入。商业信用带来的客户增加、存货降低、市场份额扩大的好处越来越在商业往来中突显出来,于是该营销方式在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中被广泛采用,会计核算上也随即将这一信用收入进行了及时确认和计量。显然,信用收入由于并未实际收到,只能按照权责发生制的标准来确认,再则收付的核算标准要匹配,因此费用相应地也按照权责发生制予以确认。

总之,权责发生制的记账规则是企业追求权益主体利润目标的结果,从而揭示了经济活动过程权束流转的变动轨迹。该规则在当今各会计事项中得以广泛使用恰好说明了会计信息反映的是权力逐利的规律,那么日后会计的改革方向应在如何更好地揭示这一规律上下工夫。

2.会计恒等式的权力逐利观

会计恒等式一般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表达式是从资金来源与去向的角度进行的描述,揭示了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为复式记账原理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从核算方法论上,该表达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仅从资金运动方向来解释会计的本质似乎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资金为何会发生运动?最初的原动力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均是探究会计本质的,而问题的答案直指权力“逐利”论。债权人和所有者之所以愿意出资是因为他们预期这种暂时或永久放弃资金能换回比所放弃的资金更多的收益,所以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均是预期能得以增值的资本;资产则是执行两大权益方预期利益的具体载体,因此资产必须具备创造增值效果的能力;经济资源企业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经营使用,可见资产实质是权和利的集中体现。

总之,资产反映了企业权力的结构与利益的执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产权的结构与增益要求。于是,本文提出“权利=权益”的恒等关系,意在从权力“逐利”的角度解释资金运动的原动力与执行情况。企业应根据权益方的增值要求形成不低于该盈利水平的权利结构,对于无盈利能力或盈利能力极低的经济资源,应及时报废、转让以保护产权方的基本利益。另外,资产形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根据权益方的增益要求进行费用或成本的计提,尤其对长期资产来说可通过计算资金成本(即权益要求收益率)来确定各期摊销额。●

【参考文献】

[1] 雷光勇.会计契约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 王跃武.会计本质之产权关系运动论[J].财会月刊,2005(7):8-9.

猜你喜欢
权责发生制产权权益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漫话权益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浅探
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难点及建议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
对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