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九月的小确幸

2014-11-18 16:32李晓楠
食品与生活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冷菜面皮崇明

李晓楠

农历九月,在记忆中大多已至寒露时节。小时候在山东菏泽老家已经能吃到甜蜜稀软的大柿子了,揭开薄薄一层皮,浓得化不开的甜香扑鼻而来,稍微吸得慢一点儿,柿子的蜜汁就会流到手臂上,所以有人打趣说,那谁家的小屁孩,吃柿子都吃到脊梁上去了 !可不是吗,揭开柿子皮,赶紧吸果肉,果汁忙不迭顺着手腕流下来,抬手舔舔手臂,手里的大柿子一举,可不就沾到后背的衣衫咯。大柿子算是道开胃甜品,真要说到九月里最浓香的记忆,当属老家的牛肉水煎包了——水里煎包子,听说过吗?

在老家赶庙会时,按老规矩,各摊头的位置都是固定的: 卖蒸馍篦子的,自是庙门上手第一家;水煎包实属面食行当里的头领,摊子正对着戏台,这叫顶台的买卖,赶庙会时, 他家的棚子不先搭起来,别的如糖糕、烧饼、面泡子、签子馍等面食摊根本不敢支摊。

正宗的山东菏泽王家水煎包,面皮是用手工和的发面团擀制,有经验的王家人用手拍拍面团,就知道发的劲道够不够了。包子馅儿要选三年以内鲁西大黄牛的牛胸肉,用有些钝的刀锤肉,还得加羊油。听王家包子的传人讲,牛油太涩,菜油太稀,要想包子馅儿香而不腻,要一斤牛肉加二两青山羊的羊油, 拌上王家祖传高汤,一点药料面都不加。这样的包子馅儿纤维细密,脂肪分布均匀,没有佐料渣,嚼起来口感鲜美,富有弹性。

一个个圆圆的水煎包包好,先放在案板上醒着,铁锅烧热,包子上锅,加水煮熟,面皮在沸水里发胀松软,王家人看着火候,待面皮刚开始结铬渣时, 用翻锅刀把包子一个个翻过来,这时候水已经煎熟了包子,两面金黄,圆满好看。快出锅时,一定要浇上香油,这样水煎包上下两层的面铬渣才会焦香发脆。这样的水煎包居然一点都不黏锅, 想来真是奇迹。

小时候判断一个小孩是否健康的标准,大概要看这孩子胖不胖了,想来真是十分地不科学啊 !逢年过节,来爷爷家串门的亲戚都会捧着我圆圆的脸蛋儿夸赞这孩子长得好,因为她的小胖脸足够圆。酷爱牛肉煎包的我,吃着这样的发面肉包成长到少女时代,终于意识到不能再这样吃下去了,于是及时调转方向,韭菜、鸡蛋、虾皮、粉丝馅儿的素煎包成了我的首选,但很可惜的是,我那圆满饱胀的面孔如同随风而逝的童年一样,再也缩不回去了。

十几岁来到上海以后,吃过吴江路上的小杨生煎,饱含汤汁的馅儿口感尚可,但对于生煎竟然不是两面焦黄而深深不满。也吃过牛肉煎包,但跟小时候的记忆完全两样。九月风起,寒露已至, 早晚的露水已铺满了草丛。这渐凉的天气里,真是应该吃点热量高的食物,让记忆中的浓香驱散寒意。

崇明的私人订制

文_ 郑自华

四季中,我一向钟情秋天。秋天不仅仅气候宜人、秋高气爽,还因为秋天的美食让我心动。

说到秋天的美食,我不由想起那次崇明行。那年我所在的单位搞活动,选址崇明。晚饭时间到了,我们在餐厅刚落座,只见服务生鱼贯而出,不一会儿桌上冷菜摆放完毕。望着桌上的菜肴真是心花怒放,不是因为来了一批“饿煞鬼”,也不是因为冷菜的档次多么高, 而是因为这冷菜五彩缤纷,让人赏心悦目:崇明白扁豆和崇明山药之嫩白,崇明黄金瓜和崇明玉米之金黄,大红袍赤豆之血红,马兰头干之草绿。还没动筷, 色彩就征服了我们。那时手机没有拍照功能,更没有微信,数码相机还十分稀罕。如果是现在,早就发到微信朋友圈里了。

之所以我能清晰地将11 年前的菜谱写出来,是因为我当时向服务员索取了一份菜单。除了上述这些菜肴, 还有崇明甜包瓜、鱼干、醉螃蜞、醉蟹、糟青鱼、崇明野生甲鱼、崇明老白酒。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份菜单还真是专门订制的,大部分只有在崇明的秋天才能吃到。崇明白扁豆在8 月中下旬开始上市,白皮白肉(也有紫皮白肉), 豆粒粗扁质细腻,色清丽而味香糯,是夏秋农家菜中清淡佳肴的佼佼者。黄金瓜,又名金瓜、金丝瓜,在崇明已有百年以上种植历史,是崇明的传统特产, 是瓜中奇葩,不需用刀功,瓜肉自然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冷菜面皮崇明
一碗面皮“锁住”家乡的味道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面皮汤
试论冷菜在宴席中的地位及作用
常州凉菜
特色葱油饼
少放点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
上海崇明 超市工作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