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信息化探索实践——“粤教云”计划及示范工程进展

2014-11-18 12:50:30唐连章
教育信息技术 2014年11期
关键词:粤教公共服务信息化

许 骏 唐连章

(1.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教育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31;2.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广东广州 510245)

教育信息化始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新动力,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服务业作为重点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十大工程之一。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也为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带来新机遇,2011年,我国提出建立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粤教云”计划是广东省教育信息化的重大行动计划之一。

一、政策引领和产业规划:协同创新推进“粤教云”计划实施

“粤教云”计划是《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五大行动计划之一。2013年8月,广东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粤教信息[2013]5 号)提出实施“粤教云”计划,建设“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粤教云”示范应用试点。2013年3月,广东省教育厅成立了“粤教云”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粤教信息函[2013]31 号),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全局性顶层设计,“粤教云”计划实施驶入快车道。

“粤教云”计划得到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云计算发展的意见》(粤府办[2012]84 号)将“粤教云”确定为七大重点示范应用项目之一,《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粤府[2013]48 号)将“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列入信息技术在民生领域重点应用项目。《广东省云计算发展规划(2014-2020年)》(粤府办[2014]17 号)将建设“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及推进“粤教云”示范应用列入社会服务领域云计算应用重点项目。政策引领和产业规划对整体推动教育信息化起到重要作用。

“粤教云”项目致力于建设自主、可控、安全、绿色教育云,提供终端、内容、平台和服务一体化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创新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应用模式和服务模式。“粤教云”项目的建设思路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开放融合的公共平台和服务生态系统,国家、省、市(区)平台互联互通、协同服务,形成全省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效益化、优质化发展格局。这是一件大事,需要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

面对“粤教云”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怎么建、怎么管、怎么用?笔者认为,机制创新是当务之急。一是联合推动机制,坚持政府统筹引领,多部门各负其责,建立完善多方参与的政策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以好的机制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协同推进的良好环境;二是企业参与机制,其核心是合作共赢,突破仅仅依靠政府项目推动的传统路径,把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三是示范引领机制,强化试点引导,推广典型经验。

在广东省教育厅“粤教云”项目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和专家组的具体指导下,由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教育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共同牵头的“粤教云”项目组,充分发挥高校国家重点学科的人才和科研平台优势,依托重大科技专项,高效整合创新要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整体解决方案、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基础应用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及核心云服务、数字教材及内容服务等取得重大进展,大大推动了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了广东省“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步伐。“粤教云”计划的实施,在坚持政府统筹引导、鼓励多方参与、形成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良好环境方面探索了一条新路。

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也是永恒的主题。2013年10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粤教云”示范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粤教信息函[2013]31 号),明确了试点目标、内容及组织实施办法,这标志着“粤教云”计划进入示范应用阶段。2014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公布“粤教云”示范应用第一批试验区名单的通知》,珠海市、惠州市、东莞市、肇庆市、清远市、佛山市顺德区、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市天河区、深圳市南山区等9 个地区成为第一批“粤教云”示范应用试验区。2014年5月,省教育厅在珠海市召开了“粤教云”示范应用推进会,总结“粤教云”计划前期实施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示范应用试点工作。今年教师节陈云贤副省长到华南师范大学看望慰问教师,在听取“粤教云”项目进展情况汇报时,希望学校进一步通过“粤教云”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的师资培训和帮扶力度,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二、牵住牛鼻子:建设“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

“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是实施“粤教云”计划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开展“粤教云”示范应用的核心支撑平台,是创新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服务模式和应用模式的有效载体。抓好“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内容保障和应用能力提升服务,就等于牵住了“粤教云”计划的“牛鼻子”。

(一)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

关于“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首先要回答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的含义是什么?需要提供哪些基础性服务和共性服务?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和示范引领作用之间协调平衡的基础上,基于基础性、广泛性、迫切性和可行性四个标准界定平台的服务内容,提出“1+3+N”的服务体系(如图1 所示)。

其中“1”指的是“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服务,实现基础数据管理、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工作流与服务集成、数据汇聚与交换、云安全等基础服务。同时提供数据统计分析、可视化和资源配置等监管与辅助决策支持服务。

图1 “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架构示意图

“3”指的是教育资源云服务、教育测评云服务和教育视频云服务三个核心服务。它们是实现技术支撑、内容保障和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

“N”代表平台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依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实现第三方应用与服务的汇聚与集成。

“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包括教师、学生、家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合作伙伴等,如何提供服务?也就是服务机制和模式的问题,这需要在顶层设计加以回答。

从技术解决方案的角度,“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具有大用户、大数据和大系统的特征,需要解决支持系统资源配置、用户资源整合、第三方应用汇集的开放体系结构关键问题,支持超大规模用户、多中心、分布式、易扩展的教育云服务模式,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管理与认证服务,具备千万级用户的服务支撑能力。

国家、省、市(区)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如何协同服务?这也是总体规划要考虑的问题。如何解决“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与广东省教育信息平台、广东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教育视频网、广东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平台等省级平台和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实现业务流程整合优化,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形成全局统筹、区域自治、上下对接、横向关联的开放融合公共服务体系(如图2 所示)。例如,“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还要与国家资源云平台对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交换;与地市级平台对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协同服务;与省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对接,共建一个用户基础信息库,由省集中部署、统一管理,实现各个应用平台的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资源服务与应用业务相融合。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并在实践层面给出答案。这对于加强各级教育部门的统筹和公共服务的共享,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发展途径具有重大意义。

图2 “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与其它平台(应用系统)关系示意图

(二)核心教育云服务

1.教育资源云服务

“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与广东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体化设计,实现平台之间双向相互支撑、业务整合与协同服务,共同为“粤教云”示范应用提供内容保障(如图3)。一方面,广东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应用落地,同时,各市(区)特别是“粤教云”示范应用试验区在应用中形成的优质资源可通过“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汇聚到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这是资源建设的源头活水。

图3 “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

突破大规模用户统一管理技术、资源服务监管技术、海量教育资源云存储与优化调度技术、个性化资源推送服务、高效智能检索技术、虚拟化技术、负载均衡技术、云安全技术、自然人机交互、大数据与学习分析技术等,提供资源创作、预览、审核、评价、入库、检索、发布、传输和应用等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

教育资源云服务具有以下优势和特色:

(1)提供以数字教材为代表的基础性资源服务,支持教育信息化手段在教与学主战场的规模化与常态化应用。全面推进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是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一方面,整合高校学科优势、出版社资源优势和企业研发能力,合力推进数字教材开发;另一方面,在“粤教云”示范应用试验区开展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探索数字教材整合于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和服务机制,以及公益性服务和个性化增值服务相结合的数字教材运营机制。

(2)支撑地市之间数字教育资源的交换与协同服务,提升全省资源共建能力与共享水平。加强全省教育资源建设总体规划,完善资源建设规范与技术标准,以机制创新(资源征集与后补助机制、课题引领机制等)充分调动各地市(区)建设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支持动态、开放、群体行为的跨组织协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地市(区)之间存放、汇聚与按需共享。

(3)以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建设模式与服务机制创新,构建开放融合的服务生态系统(如图4 所示)。“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要为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创新提供支撑。支持“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提供超市式资源云服务,支持电子货币网上结算、政府“后补助”的优质资源采购方式,逐步形成政府购买公益服务与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资源服务模式。建立基于知识共享的社交网络,基于大数据向用户提供个性化资源推送服务。

图4 资源建设与应用激励机制

2.教育测评云服务

“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教育测评云服务,包括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学习分析与教育决策支持服务,进一步的发展是实现与“广东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平台”数据共享。

评价作为一种服务,能够与不同的教学支撑系统集成,汇聚用户行为数据与表现数据。测评云服务是技术支持下的多元评价活动,较好地体现了评价文化的理念。其特点是:(1)强调评价和教学的整合。评价不是一个孤立的阶段和行为,而是与整个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它为教学的各个环境提供形成性评价与反馈;(2)支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3)从重视静态的总结性评价向重视形成性评价反馈调节的动态过程转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评价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服务;(4)侧重对“动手能力”进行测评,评价形式从纸笔测验转向真实任务考核,支持真实情景下的体验式学习与技能训练。

提供语音测评云服务,基于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的突破,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学习和应用语言的机会,破解外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的瓶颈问题。

研发基于容器的新一代云应用引擎xPaaS,解决容器安全、虚拟组网和高可扩展的容器编排引擎等热点难点问题,支持有状态云服务的部署和迁移。以xPaaS 为基础开发IT 教育云服务,提供涵盖容器、操作系统、编程语言三个层次的安全体系,彻底解决在服务器上执行用户代码而引发的云端安全问题,支持实时协作编程和交互代码演示,从“学、练、评”三方面全面创新IT人才培养模式。

3.教育视频云服务

“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开放、互通、可伸缩的教育视频云服务——粤教云视通(如图5 所示)。该服务与广东教育视频网以及地市区域视频服务(资源)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全局统筹、区域自治、上下对接、横向关联的多级服务体系。支持多终端多模式接入,实现对视频直播设备/环境的集成与整合,面向大规模用户提供流媒体直播、点播和实时交互服务,支持实时互动的直播课堂、在线培训、协作教研等典型应用,促进教师培训模式创新与教育视频资源开放共享。

图5 粤教云视通与其他应用系统的协同服务

“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将各地市试验区的优秀视频资源汇聚到广东省教育视频网,支持更广域范围的直播课堂、专递课堂和名师网络课堂应用。

限于篇幅,对“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的其它云服务及技术解决方案就不作介绍了。

(三)标准和技术规范:引领教育云服务生态系统形成与发展

开放和共享既是“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原则,也是促进云服务应用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必须走开放、合作、发展之路。从平台的规划设计与实现角度,平台必须采用开放的体系架构,为第三方平台和应用提供丰富的标准接口(如图6 所示)。

图6 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

标准和规范研制是“粤教云”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标准来规范、引领和推动教育云服务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标准和规范体系包括:《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开放API 接口规范》、《第三方教育资源接入标准》、《第三方应用接入标准》等资源建设和服务接入标准规范;云平台与端应用数据交换与互操作的《云课堂支撑系统数据采集标准》、《测评服务数据采集标准》等。

云服务接口规范标准,一方面支持第三方资源与应用接入“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同时支撑端上应用(如各类课堂教学支撑系统等)与“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双向(上行与下行)互通,即端上应用系统能够方便利用公共平台上的资源与服务。同时,端上应用系统形成的重要数据可以汇聚到“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这些数据包括教师教学行为数据、学生学习经历数据(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活动、学习进程及与之交互的学习环境等数据,学生对各种资源的操作数据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数据等),它们或者归档到学生个人空间或成长档案袋中,或者接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供进一步分析、挖掘与可视化处理,或者对教育科研人员开放,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服务。

三、种好试验田:建设“粤教云”示范应用试验区

2013年10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粤教云”示范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按照“统筹规划、分批启动、分类指导、动态评估”的原则,坚持应用导向和机制创新,探索“粤教云”服务于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试点内容包括各试验区“粤教云”数据中心建设、云智慧课堂、云学习空间、名师课堂、网络协作教研平台建设与应用等。目前试点工作进展良好,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粤教云”示范应用强调两个方向,一是在教与学主战场应用,二是常态化应用。这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技术支撑,它关乎理想能否照进现实;二是内容保障,让巧妇不再难为无米之炊;三是应用能力提升,让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不因“技术而被动”,而因能力提升而主动。

(一)建设“粤教云”智慧课堂,探索“云端”结合的应用模式

1.三类云课堂

在服务教与学方面,推出了云服务、云互动、云协同三类课堂。三类云课堂在内容保障、技术支撑和体验智慧等方面具有特色与优势。

(1)云服务课堂

以云服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推进教学资源应用的普及化和常态化。

(2)云互动课堂

在人手一台学习终端的环境下,融合云服务、数字教材、学科教学工具等构建新型教学环境,探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如图7 所示)。

图7 云互动课堂应用场景

(3)云协同课堂

以云平台汇聚资源与服务,提供云端多媒体移动课堂教学服务与师生互动服务,将名师/名校课程通过云服务延伸到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

2.以“核·高·基”支撑云端学习环境

下面以云互动课堂应用为例,分析技术支撑的重要性,同时说明示范应用如何带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1)智能学习终端及基础软件

智能终端是当今信息技术创新要素最密集的领域之一。智能终端要真正成为认知学习工具,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教育应用要求终端设备具有出色的多媒体和多任务处理能力,这需要高性能低功耗片上系统SoC 的支持;

②人机交互有待加强。学习者要完成“听、说、读、写”任务,终端设备必须支持多通道人机交互,特别是语音交互和笔写输入,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师生日常使用的基本工具。其中,语音交互是最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符号和公式的笔写输入识别是典型应用需求,但与文字识别技术相比,公式和草图的识别还远未达到实用化程度;

③缺乏基础软件支撑。一方面,现有Office 软件不能满足计算机教育应用需求,需要在融合多模态的自然人机交互与协作方面增强,以支持强交互富媒体和网络社群协作,同时需要在语义方面增强以支持海量数字资源聚合、可靠存储及高效检索。另一方面,电子阅读与数字出版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但缺乏支持富媒体和强交互的内容创作工具软件。因此,面向教育行业的办公软件Edu Office 以及交互内容创作工具,成为支撑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软件;

④封闭的服务生态系统。各厂商自行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并与终端绑定,造成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无法实现服务的动态部署和敏捷集成;

⑤通信与组网能力需要加强,终端设备支持WiFi(802.11n/ac)和NFC,具备Adhoc组网能力(如图8所示)。

图8 云服务模式智能学习终端

(2)移动终端无线互联

现有设备在支持互动课堂移动终端无线互联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①并发接入的终端数量有限;②组播传输效率低;③聚集性大数据量资源分发和多屏互动等高带宽应用成为瓶颈;④缺乏设备级的安全接入认证。为此,需要研发满足云互动课堂应用的移动终端无线互联设备。

综上所述,从技术支撑角度看,为满足云互动课堂的应用需求,需要研发智能学习终端和移动终端无线互联设备等核心装备,其中涉及到高性能芯片技术。同时,需要研发面向教育行业的办公软件Edu Office 和交互内容创作工具等基础应用软件,我们将之称为核(核心装备)、高(高性能芯片)、基(基础应用软件)(如图9 所示)。目标是专“芯”研发核心装备,以国产软件支撑教育信息化。

图9 “核·高·基”支撑云互动课堂

在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支持下,项目组面向教育行业的重大应用需求,整合高校与企业在高性能片上系统、新型人机交互、智能终端操作系统、Adhoc网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发云服务模式的智能学习终端产品和云互动课堂移动终端无线互联设备,已开始进入试验应用,效果良好。项目组研制了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支持企业通过行业定制方式为教育应用提供多样化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与此同时,项目组还开展了教育云服务办公软件Edu Office 研发,探索国产基础软件支撑教育信息化的途径、方法和服务模式。

(二)搭建“研培用”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开展网络协作教研,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全面提升应用能力

笔者清醒认识到,技术只是支撑,教师永远是主角。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是“粤教云”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培训服务能有效创新培训模式,支持教师立足岗位,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

1.开展网络协作教研

视频互动已成为主要的沟通与协作方式,视频云服务实现了真实课堂环境与虚拟数字视频空间的集成融合,能有效支撑跨区域的网络协作教研,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实现从“集中观摩课教研活动”到“异地网络协作教研互动”转变(如图10 所示)。该应用模式将实时流媒体直播和可视化协作交互有机结合,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相融合,以实时性、互动性和真实性强化情景体验,具有下列优势:(1)直播能带来临场体验,保持课堂的真实性、生动性。利用大规模直播,可降低活动成本,大幅度提高活动频率,直至实现常态化;(2)参与教研活动或教学观摩的教师分布在异地利用终端观摩,教室内只有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受外界影响小,有利于开展相对真实的教学活动。点评专家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同步点评,更具有即时感、针对性和引导性;(3)基于视频协作的研讨,观摩教师能平等地参与讨论。直播结束后,任课老师、总评专家和观摩教师紧接着开展互动交流为主的网络教研活动,有助于将讨论引向深入;(4)课程的实况视频和教学研讨过程可以转化成可供以后点播的资源;(5)智能化视频分析工具改变了以往纯主观的评课模式,增强教学研讨的科学性。

图10 网络视频协作教研

2.创新培训模式

依托“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大规模、高质量、低成本、大范围的培训。

教师培训课程资源以视频为主,依据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来组织,以具有“短、快、精”特色的“微视频”形式呈现,增强教师学习的情境性,实现“碎片式”学习,促进有效并高效的教师学习。资源和广大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紧密绑定,资源既用来培训教师,也提供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新资源又可丰富和完善云平台的资源。将名师/名校课程通过云服务延伸到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也是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

3.名师名校课程建设

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体作用,推动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应用中逐步汇聚形成系统的数字教育资源。

以名师名校、同步课堂、精品专题等分类形式,提供名校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片段等课例视频。按照名师名校对精品视频课例分类呈现,将一些即时性、引领性的名家授课实录或视频片段提供给用户观摩学习。同步课堂根据教材的章节知识点,提供名师讲授的视频,支持师生应用。为教师提供与教材同步的备课、教学参考。学生也可以利用这类资源进行课前预习、课后辅导。这类资源还可被用于支持“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创新。精品专题类是以专题形式(如校本课程、微课、探究学习)等组织的视频,可被广泛应用于教师培训等应用领域。

这部分资源来源于以下三方面:盘活既有优质课例资源;继续采取征集、评比等方式收集名师教学视频;通过“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的视频云服务自动采集汇聚名师课堂教学实录,经过编目标注、审核后发布。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在省的统一规划下,建成体系化的名师同步课堂。

(三)统筹引导,鼓励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粤教云”示范应用试点

示范应用试点不是一个“空降”项目,各试验区的试点方案要与所在市(区)教育信息化总体发展规划相统一,与教育信息化重点工程相融合,切实解决所在市(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如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多元评价、师生减负等,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试点工作坚持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引导,鼓励各方参与,建立完善多方参与的政策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协同推进示范应用。充分调动和尊重试验学校及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与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各试验区相继出台了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

珠海市作为“粤教云”示范应用首批试验区,先行先试取得重要进展,首批15 所“粤教云”试点学校建设写入了201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并落实了建设经费。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粤教云”珠海试验区领导小组和以副局长为组长的工作组,先后召开了“粤教云”示范应用座谈会、推进会,组织了教师培训,出台了《珠海试验区“粤教云”示范应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试点目标、主要任务、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措施、预期成效等。以“整合、扩展、提升”为原则,建设了“粤教云”数据中心珠海分中心,珠海市教育视频应用平台和“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了全市大部分录播教室与平台无缝连接,支持流媒体大规模录播、直播功能。部署了数字教材、数字教辅、名师课堂等资源,为课堂教学、泛在学习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内容保障。结合珠海市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市内学校建设三类粤教云课堂:云服务课堂、云互动课堂、云协同课堂。开展“粤教云”示范应用试点后,大大提高现有信息化装备(包括教育局网络中心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也开始改变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即以深化应用驱动硬件设施投入,改变“先建后用”的传统模式,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够用就好”的硬件设施投入原则,既避免建而不用、闲置浪费,又符合信息技术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征。

惠州市、东莞市、肇庆市、清远市、佛山市顺德区、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市天河区、深圳市南山区等“粤教云”示范应用试验区,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试点实施方案,并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教育信息化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要靠我们一起去探索、实践。“粤教云”示范应用只是一个开头,整台戏要唱好还得靠大家共同努力。我们要善于典型引导,及时发现、总结“粤教云”示范应用试验区的经验与做法并加以推广。

四、一服务两促进:社会效益与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粤教云”项目从论证到实施,一直强调项目的社会效益和产业带动作用,明确提出两句话:一是服务教育,二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内容出版产业发展。这也是项目的预期目标(如图11)。

图11 社会效益与产业带动

“粤教云”计划的实施,有效破解了制约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应用落地难和关键技术创新乏力两大难题,实现云计算服务创新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将促进高性能芯片、智能终端和宽带无线通信设备等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软件产业发展。同时,带动数字内容出版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粤教云”项目的实践,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应用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提高了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将加快“宽带城市”和“智慧城市”进程。教育云服务的规模化应用,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

猜你喜欢
粤教公共服务信息化
公共服务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例说粤教云环境下探究性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略谈《师说》中引用的瑕疵
中学语文(2015年1期)2015-08-15 00:49:31
略谈《师说》中引用的瑕疵章荣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