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希福 齐胜男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广东深圳 518067)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开始研究“云平台”与平板电脑整合的教育实验,开展了《基于ipad 的云课堂构建》课题研究,探索在云环境下利用iPad 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在硬件方面,首先是结合学校现有的网络条件,建立ipad 教学无线网络环境,实现无线网络在班级与校园公共区域的覆盖,使学生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其次是充分利用原有的投影仪,结合Apple TV 进行教学投影,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教室的任意一个角落进行移动展示。在进行Apple TV 安装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比如:普通投影仪可以通过一个专门的转接头连接到Apple TV,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设备,实现ipad 画面与声音的同步呈现。再次是建立适合ipad 操作的内外网网络存储系统。
在移动终端方面,为教师和学生配备ipad平板电脑,100%教师和70%以上学生可以使用ipad 平板电脑通过云平台开展办公、教学、学习、分享、交流等活动。目前建立了9 个ipad 实验班,开展教学实验。
基于“云盘”(网盘精灵),教师转存课件、布置作业,学生提交作业,师生间进行文件的分享存储提供支持,全校师生随时分享所有的资源成果。我们为教师分配个人空间,存放教学资源。通过集中管理对教学软件(包括应用、电子图书、音频、视频、图片素材等)进行选择与安装,再同步到所有师生的ipad 中。如果有需要添加的课件、素材、电子书等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存储系统由学生自行下载。学校统一对学生的ipad 设置访问限制,以屏蔽学生安装游戏和误删软件,过滤不良信息,保障正常教学有序进行。除此之外,学校老师们还开发了大量教学软件和学习资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1)教学策略
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学校利用技术的优势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实现愉快学习、高效学习和创造性教学的目标。
语文:根据汉字结构特点,借助汉语拼音,通过ipad 平板电脑识字、打字、阅读、写作,实现提前读写的目标。
数学: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借助电脑软件培养口算能力,编写数学日记,自主学习测评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英语:根据学生英文学习规律,借助信息技术中的英语软件和英文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听英文录音,看英文视频,读英文绘本,说英文语言,录英文音频视频,写英文故事,通过兴趣培养、情景创设和语言训练,实现英语学习的高起点、大容量、快节奏。
美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借助APP 软件色彩丰富、创作快捷、学生感兴趣的优势,引导学生构图、着色、编辑,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资源缺乏、色彩单调、兴趣不浓、效果不佳的弊端,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克服了畏难思想,实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创作效果。
(2)教学实施
学科特点不同,其课堂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差异性。表1 呈现的是语文、数学、英语和美术学科的基本教学模式,分别从课堂结构和呈现形式予以实施。
表1 语文、数学、英语和美术学科的基本教学模式
ipad 平板电脑在教学中应用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使用时间每节课不超过20 分钟,利于视力的保护和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科学结合,ipad 平板电脑只是辅助性学习工具;二是有针对性使用和需要情况下使用,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使用ipad 平板电脑学习,要依据学情而定;三是科技发展千变万化,教学软件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也要与时俱进,不是一成不变的,运用的好坏取决于人,即作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
通过云平台,学生基于iPad 开展学习,进行泛在学习和交流。
语文:语文老师齐胜男率先把作文批改搬到微博上,让每个学生的每篇文章不仅能得到语文老师的指点,还能得到其他老师、学生家长、同学伙伴的鼓励和建议。刘佳、梁译心、魏盛玲、董志勇、汪永梅、周世秋、谭秀先、李婷、刘为民、杨世平、钟琴等语文老师同样把学生海量作文发在微博上与读者分享。
笔者认为写作并不是语文的专利,表达与创作应体现在各个学科上。通过微博,学生利用keynote 强大图文编辑功能创作数学故事,编写英语绘本,记录科学实验。
数学:赵向勇、李倩倩、黄小园、吴海燕、陈天菊、林桂芳等老师让学生使用iPad 上的APP:《数学之王》、《三分钟口算训练》练习口算,学生在挑战中完成练习并闯关后,把自己的“战果”截图,发布在微博上,教师定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口算程度。微博上还有学生海量的数学日记、利用思维图完成的学习成果。
英语:黄敏玲、廖莉、凌丽、邱穗丹老师让学生把朗读的英语课文录在“啪啪”上,同步到微博,教师无需在课堂上检查朗读,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
美术:滕小青、张露等老师用“Drawing Box”让学生在iPad 上作画,再用“绘声绘影”把学生的绘画作品编辑后发到微博上,学生只要点击链接,就能欣赏到音像合一的作品集。
云平台建设为老师和学生,包括家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随时上传、随时分享、随时点评、随时改进,平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资源的拥有者、贡献者、学习者。有效促使每一个人的自主发展、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使用ipad 技术开展学习活动的学生给人以惊喜,甚至震撼。语文教材半学期就学完了,剩下的时间是大量阅读、大量写作、大量创新实践。二年级学生10 到15 分钟完成现场作文300—500 字,数学课堂上,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他们口算练习、编写应用题、尝试思维导图运用等,部分二年级学生掌握了开平方、开立方等知识。英语课堂上大量的口语训练、视听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情景训练等,缩短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被来自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肯定和各类媒体的高度关注。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基本具备了对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编辑和应用能力。
经过实践,笔者认为基于ipad 的云课堂,构建以生为本的“云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最大范围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技术和空前丰富的网络数据库资源,使“云课堂”不再只是一个概念。在“云课堂”这一新的教与学的模式下,课堂情境的创设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生学习的宽度和广度也不再受教师和同伴知识水平的局限,个体的学习需要更容易得到满足,学习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