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2014-11-17 03:10武文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武文

摘 要:近几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涌现了一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其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是涉及该类院校前途与命运的关键性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就具有了较强的实践知道价值。在分析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现状,如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片面理解专业发展内涵、专业发展任务繁重、专业发展途径单等。从而提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途径,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才能实现内涵升本。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195-02

自高校实行扩招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迅速由精英教育阶段迈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而新建本科院校就是在此过程中诞生的。新建本科院校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能否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卞,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1]。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起步晚,基础弱,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解决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更好更快地适应本科教育教学的要求,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决定因素。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基于大学教师的职业属性,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应该是专业知识体系、专业能力结构和职业态度三方面的和谐统一。

(一)专业知识体系

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主要由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知识等相关知识)构成的。一般来说,高校教师比较重视获取本体性知识,对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则积累得不多。

(二)专业能力结构

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实施的设计能力、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力、教学资源的利用能力和教学环境的优化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提高的基础和前提,缺乏研究的教育实践,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和时代的挑战。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通过专业探讨、经验交流和科学研究来实现。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主体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立足实践,根据专业特点开展针对性研究,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与对策,同时充实自己、提高能力以适应时代对职位的新要求[2]。

(三)职业态度

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它可以表现在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责任参与等方面。在专业精神的鼓励下教师制定自我专业发展的目的、设计自我专业发展活动,对于教师自身发展和教学实践的持续改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分析

(一)重专业理论,轻实践技能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又要能学以致用,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等实践能力。但不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在授课时,特别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在考查学生时,也会侧重于考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专业技能则涉及不多。中国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重心基本上停留在专业理论知识层面,而对提高实践技能的关注则偏少,学校对教师掌握专业技能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缺乏必要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另外,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内容大部分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很少部分是专业技能和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并且学习的内容也是一般性的理论知识。教师通过几天短暂学习能掌握的技能和理论知识都很有限,其效果也可想而知。这直接导致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质量。

(二)缺乏自主发展意识和规划

不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淡漠,对学校、职业、专业认同度不高,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缺乏。既不注重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也不注重提高教学能力,投入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有的教师教学只图应付差事,不认真备课,照本宣科,得过且过,对学生、教学质量不负责任;有的教师对科研很少问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很多教师只愿意参加旨在提升学历(学位)的在职培训,对其他培训、进修不感兴趣,很少参与。注重追求晋级、评优等功利性的目标,心态浮躁,难以静下心来系统思考,不能根据自身、学校及学科专业发展实际,对个人专业发展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发展目标不明确,发展随意性较大,专业水平提高缓慢。

(三)教学质量待提高,学术团队未形成,学科带头人缺乏。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规模的扩大,近几年不断地引进人才,但是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滞后于高教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据调查,很多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大部分教师不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导致教学观念陈旧,跟不上课程改革的理念。同时由于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使目前在岗教师的工作任务过于繁重,接受继续教育得不到保证。二是没能形成学术团队,缺乏学科带头人。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教学和科研都突出,能够担任学科带头人的不多;很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长期仅仅从事教学工作,很少参与研究工作,以至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科研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对高校的要求。

(四)现有考核评估机制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在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审等教师考核评价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学历轻学力、重身份轻能力的现象。在职称评审和绩效考核中,许多高校重科研业绩考核而轻教学质量考核。教学考核以教师是否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及学生评教成绩为主要标准,有些教师为取得高的评教分,迎合学生需要,降低教学要求,如考前划出考试重点范围,放任学生随意迟到、缺课。而对科研的要求则以论文、课题的数量和质量为评估指标。这导致许多教师将精力主要投入到科研中,教学只重“量”不重“质”,导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缓慢,同时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endprint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策略

(一)树立专业理想,形成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主体选择的过程,要求教师具有不断学习、增强专业素养的主体意识。只有有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角色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全身心地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能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今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教师能够“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正是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所扮演的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路线的调节、监控角色,才使得教师专业发展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循环,促使它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因此,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要变被动为主动,树立崇高而远大的专业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

发展性教师评价其基本理念是:着眼于教师的未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注重动态、纵向的形成性评价;将交流、协商、研讨贯穿于评价过程;重视评价的基础性。实际上,当前目前不少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如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津贴发放过分强调教师科研任务的完成情况,主要关注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获批研究课题的层次及完成情况,这种评价机制直接导致很多教师对专业发展的理解产生偏差,也挫伤了他们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考评教师时,应将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结合起来考核,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教师师德和工作表现,通过评价激发出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教师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另外,应积极创造条件着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在住房、生活各方面给予更多关爱,让他们安心于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上有所建树,有所创新。

(三)加大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学术团队的建设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重视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与管理工作,要逐步培养出一批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具备较高水平的学术团队,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为教师提供成长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四)创设良好的专业实践文化

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取决于专业实践,而专业实践是否具有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又取决于渗透于这种专业实践之中的专业文化。因此,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必须改变教师的以专业个人主义和专业保守主义为特征的专业实践,形成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新型的专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刘建伟,李忠康.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5):30.

[2] 赵倩.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内涵、现状及实现途径[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72-73.

[责任编辑 安世友]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