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奕
马克·吐温曾这样说:“我们亲眼看到的世界是有限的,但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无限的风景”,可见,阅读对我们的成长十分重要。阅读是我们获得和聚集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的自觉性。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把阅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比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一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都流了,留下的只有豆渣;第四类,像是挖宝石的苦工,把矿渣甩到一旁,只要纯净的宝石。我们都想成为第四类阅读者,那如何去打开阅读之门呢?
在说明文阅读的训练中,我总结出了五步训练法。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有关说明文知识的讲解后,在他们熟悉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实践,具体步骤如下:标题、浏览、精读、复述、复习。
第一步:关注标题 标题就像路标,交代的是课文的总的主题范围,在其词语的帮助下,我们能找到本文所说明的对象或说明的范围、或所阐述的事理等,或总能在你的头脑中产生一些问题,“这是什么意思”,这在读课文时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识注意。如在初中语文第四册中有好多课文的标题都有这种作用,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两篇文章的标题揭示了说明对象和说明的范围。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这两篇课文就给我们揭示了所要阐述的事理及范围等,学生在接触《向沙漠进军》这篇文章的标题时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这两个问题也是文章的思路,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但学生往往忽略了标题的作用,这无疑是丢了很好用的探明灯。
第二步:浏览内容 学生在对标题有了了解后,脑子中肯定会有一定信息储存于大脑,已确定了这篇文章所写的大概内容,所说明事物或所要阐明的事理,学生在这些内容的提示下开始浏览课文。虽然这一阶段我们读过的大部分内容很快就会被忘掉,但这无关紧要,我们的目的是取得对该文章的感性认识——文章所说明的内容结构等。在浏览《中国石拱桥》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前几段介绍的是石拱桥的特点,到后面几段就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讲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死海不死》一文前几段讲为什么称其为死海,后几段讲他为什么不死。浏览一篇文章的意义在于决定:这篇文章有什么内容,与标题有什么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出现在学生头脑中。
第三步:精读文章 在判定了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范围之后,就可以来精读这篇文章了,精读文章的目的在于更细地了解文章所采用的说明顺序,采用的文章结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运用语言的特点。在精读文章时,你总要不断提示自己这与标题有无关联?这样,在有意的心理提示下,对文章的内容更为详尽地掌握了,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结构,辨清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在精读时首先应仔细阅读文章各段落,寻找每段中的关键句子,这个句子包含的段落大意。弄清这个段落中其他句子与这个中心句之间的联系。此时就相应地辨析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精确细读时通常不仅要了解段落要点,而且要获取解释,描述和发展这个要点的具体内容。其次,在头脑中把各个段落大意串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认识,由此分析文章所采用结构特点和说明顺序。最后判断本文语言的特点,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因此,读懂文章就要读懂每一段,这是一个必要的步骤,这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步:复述内容 阅读一篇文章不应以读完而告终,除非你有非同寻常的记忆力,即使阅读的几分钟之后或许就会忘掉百分之五十的内容,除非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复述它们。这是一种最可靠的办法,既能记住刚读过的内容,又能将刚读过的内容在大脑中整理出来。在阅读期间,复述在三个方面有助于我们的学习:首先,学生将更集中精力去阅读,因为学生知道读完后还有任务等着他;其次,将有机会补救学生忽略和曲解的地方,教师学生都可在他复述的过程中发现这一问题并及时指出;最后将以积极的方式去阅读,因为他必须千方百计去掌握他所读过的内容和要领,并且他还要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总结出来。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他的头脑越来越清楚,作者的思路也凸现出来,既了解了课文,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步:复习课文 复习的目的是取得有关复述的反馈信息。这样的复习,会使我们的阅读更为精确。怎样去复习呢?回顾本文的总体结构,查看标题与你所读的内容是否相互联系;回忆你所读课文时所产生的疑问,是否能解答,是否有新的问题;查看文章后的习题,看看你是否还有遗漏的地方来完善这篇文章的复述。
五步训练法不应是盲目遵循的死板的教条,可在不同的情况下,可应用它不同方面。基本的思路应是灵活机动的,可在不同场合下巧妙应用,以达到最佳效果。在运用时可由简单到复杂,即先采取几篇结构清晰内容易懂的说明文来训练,让学生对这一方法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继续实践这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