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书不厌百回读

2014-11-17 09:28:10崔燕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语感文言文文本

崔燕子

目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本来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千古美文被肢解掉了。整个语文课堂只剩下字词句的解析和作者情感的分析,一篇文章往往弄得七零八落,缺乏整体感,就更谈不上审美了,所以文言文学习成了很多高中生心中永远的痛。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让他们被文学形象所感动进而产生向往,让他们对文本的内容多体会进而升华自己的情感,让他们的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高,这才算得上是真正成功的文言文教学。而文言文的诵读教学就是达到这些目标的最好、最直接的方法。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把诵读教学作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种基本的方法,让学生快乐地、审美地学习文言文,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诵读教学法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1.诵读可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能够入选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作品大都是经过历史长期沉淀的名家名篇,不管是内容、情感还是语言,均属上乘。这样的文章只有读,才能去领会蕴涵其中的意境和神韵,只有读才能去感受作品本身的美。教师读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文章本身所蕴含的美感,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他们愿意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入文本,去主动挖掘文本的深层次内涵。

2.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并驾齐驱的,而不能厚此薄彼。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

文言文的诵读教学恰恰为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且在文言文的诵读中,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在一起进行的,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文言文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很多语言现象跟我们所喜闻乐见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差距。比如:文言文中有很多字的读音跟现代汉语有区别,还有一些平时使用率极低的生僻字,学生要把这些字的音读准,就必须勤查工具书,听别人读,自己反复去读;真正的古文都是没有加标点符号的,所以读古文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读清句读,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也必须反复认真地去训练,这样才能弄清文章的脉络和大致意思。

文言文的诵读还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平时的诵读中,那些典雅蕴藉的词句、匠心独具的章法都了然于学生的胸中,在写作时自然就能挥洒自如,使文章浑然天成。

3.诵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简言之就是人们在语言应用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语言的直觉感受,是一种不用条分缕析就能理解、运用语言的一种能力。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也逐渐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已经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2000年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已经作出了这方面的规定。由此可见语感并不是仅仅来源于所谓“灵感”,语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而逐渐培养的。而文言文的诵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就是最好的证明。

诵读为什么会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

学生诵读的过程就是综合运用各种器官感知语言的过程。学生在诵读时,可以通过反复揣摩文章中经典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符合语言规律性的认识,就像已经在头脑中编好了一个程序,当他再去阅读其他的文本时,反映的速度会更快、对内容的把握会更准确深入,而不再需要绞尽脑汁地去分析。这就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

诵读因为有声音的参与,而声音可以承载丰富的情感,所以诵读比单纯地“看”要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本身。而且反复诵读同一篇文章,能使字词句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能使人的大脑中本来已经储存的知识信息能够更快地被唤醒,从而使新旧知识体系可以更容易地融为一体,有时甚至达到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其实这就是语感的一种体现。

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古汉语存在很多特殊的地方。比如古汉语很多词的词义都不是单一明了的,相反它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点。还有古汉语的语法也不十分规范、明确,有很多语序倒装的情况。这些特点决定了文言文学习必然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过分强调“言”的地位,整堂课只灌输文言文的有关基础知识,而对“文”却置之不理。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只掌握了老师讲过的东西,稍微变一下形式都会手足无措,其实这就是语感欠缺的表现。而诵读刚好可以解决文言文教学的这个两难处境,因为诵读可以贯穿文言文课堂的整个过程,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诵读了大量的优秀文言作品之后,已经对那些艰涩难懂的字词句的意思和语法现象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解决它们的思维定势,因为这些文言文基础知识说到底也是“万变不离其宗”,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正是通过诵读,这些书本上的、老师教的东西已经完全变成了学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变成了他们理解文本、运用语言的一种直觉,而这正是语感。

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而强烈、准确的语感也可以让学生更迅捷、更全面、更深入地去领会文本的内容,从而达到强化诵读的有效性的目的。所以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4.诵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言文的诵读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审美教育的平台,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高中课本中的文言作品兼具语言美和情感美。

关于古文的语言美,古汉语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说:“语言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其实古文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对仗的工整和声韵的讲究两个方面。王力先生所说的整齐的美就是指工整的对仗,比如唐代以后所出现的律诗,其颔联和颈联的对仗那是要求极其严苛的,而正是因为这种工整的对仗,诵读起来才琅琅上口,觉得字字珠玑。而王先生所说的抑扬的美和回环的美应该指的就是声韵了。因为我国古代很多诗词在当时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所以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就特别追求文字的音乐美。他们喜欢重章复沓,反复咏唱,也喜欢用双声、叠韵等手法,这样的文字诵读出来就是流转如珠、满口余香。而这些语言上的美,也只有通过诵读才能真正感受和领会。

当然一篇真正的美文仅有语言的美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含蓄真挚的情感上的美。有时候,培养学生感悟一篇文章情感美的能力比仅仅去欣赏语言的美更重要,因为情感才是一篇文章的本质。而诵读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悟文章情感美的能力。诵读可以赋予声音以各种恰当的情感,可以改变语言文字本身的单一和呆板,可以让诵读者本身如临其境,参与其中。例如课文《项脊轩志》里有这样一个细节:作者归有光通过老妪追忆自己的母亲。写到母亲时仅用了六个字,“儿寒乎?欲食乎?”饥饱与冷暖永远是母亲对孩子关注的焦点,如果这时辅以低沉舒缓的语调来诵读,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以及那种无法名状的伤感,甚至会想到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从而与几百年前的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除此之外,高中课本中的很多文言作品都能起到培养作者审美情趣的作用。如,当我们读到李密的拳拳孝心,怎么能不潸然泪下;当我们读到王羲之“茂林修竹”的美景,怎么能不心驰神往呢?

总之,文言文的诵读对于中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学生需要在诵读中去欣赏、去感悟,把熟读精思成诵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灵魂,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底色健康而温馨。

猜你喜欢
语感文言文文本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8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4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