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宸辰
摘 要:司汤达在《红与黑》倾注了自己的强烈感情,塑造出了一个具有着多重性格的主人公于连。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进行对司汤达的《红与黑》的阅读的过程之中,就会不自主的产生对于连这个任务的多重解读,有的人认为于连是一个与封建思想格格不入的人物,这就决定了于连和即将落寞的社会的不可避免的冲突;也有的人认为于连最后的悲剧是于连过度追求个人的利益所带来的悲剧。
关键词:司汤达;《红与黑》;欲望
在司汤达在《红与黑》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主人公于连的成长史是一个深受其周围环境影响的成长史。在于连的幼年时期,于连生长在一个远离城市的乡村环境之中,在这个小乡镇里面,于连最喜欢看的书就是《圣赫勒拿岛回忆录》,这也就从侧面证明了,于连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深受拿破仑的英雄事迹的影响,在这样的强烈的信仰的刺激之下,于连就产生了对权势的强烈欲望,与此同时,这种欲望也几乎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但是,由于于连的生长环境的限制(于连当时生活在封建王朝刚刚复辟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贵族因为巨额的赔款,重新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和权势,贵族也堵住了于连这样的年轻人向上晋升的道路),于连很难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但是,教堂的建立又给了于连一个向上攀爬的机会(教堂里面的教士的年薪很丰厚,与此同时,教士的权势和荣誉也相当大)。与此同时,在于连进入了教堂之后,也很快的得到了谢朗神甫的偏爱,这也就给本身就在于连心中埋藏的欲望的种子生根发芽的机会,尤其是在于练接触到来自上层的阿格德主教(在小说之中,这名主教的年龄十分年轻)之后,于连心中的欲望之火进一步被激发出来,于连对于财富和权利的欲望也就变得更大。
在司汤达《红与黑》之中,还有着关于于连的爱情的介绍,在小说之中,于连的爱情是和两个女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与此同时,于连的毁灭也是在爱情之中出现的。其中一个女主角德.莱纳夫人是经受了来自于连的诱惑而出现的,而这一段爱情也在德.莱纳夫人试图征服于连的过程之中告终。而于连和德.拉莫尔小姐的爱情故事则是起始于德.拉莫尔小姐对于于连的爱情,这一段爱情故事的终止则是于连对于这一段感情的漠视。在这两段爱情故事里面,分别代表了心灵的爱情以及头脑的爱情。因此,不难看出,在于连的爱情世界之中,也存在着追寻真正的爱情和欲望之间的抉择。
在司汤达《红与黑》的第九章“乡间一夜”之中,于连发动了对德.莱纳夫人的真实诱惑,这是于连欲望的头脑战胜了于连心中的胆怯在这里所体现出来的是,于连在心中依然坚信,自己要想做一名伟大的人物,就势必要具有一些可以让高贵的人物所欣赏的特点(这里,于连是受到了拿破仑在年轻落魄的时候依然可以受到贵妇人青睐的事迹的影响),在这样里,于连已经把能否得到来自德.莱纳夫人的青睐看成了自己能否成为伟大人物的垫脚石之一。与此同时,于连在心中也存在借勾引德.莱纳夫人来报复市长的想法,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于连已经被自己心中的欲望所冲昏了头脑。
在司汤达《红与黑》的第十三章“阴谋”之中,于连面对侯爵小姐,又出发了自己心中欲望阴暗的一面,尤其是于连想到了侯爵那不光彩发家历史,于连心中的愤怒和欲望彻底的战胜了于连心中仅有的理智,错误的认为去勾引侯爵小姐是自己追求自己梦想的必经之路。从于连对德·莱纳夫人以及侯爵小姐的勾引过程之中,于连自认为自己的价值在最大程度上绽放,也错误的认为自己的欲望已经实现。
从上文之中介绍的于连在追求自己心中的权力欲望以及爱情欲望的过程之中,他人对于于连的影响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年轻主教权利的呼风唤雨,德·莱纳夫人以及侯爵小姐的高贵,也正是对权利和财富的渴望,致使于连在心中不断燃起欲望的熊熊烈火,以至于到最后,于连为了保护自己的欲望,甚至可以慷慨赴死。直到小说的最后,侯爵小姐和德.莱纳夫人仍然试图到监狱之中探视于连,并试图劝说于连,并告知了外界对于于连的看法,但是,当时于连已经被自己的欲望冲昏了头脑,慷慨的回答:“让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吧,不要让生活这些繁琐的小事干扰到我的崇高理想,我只是想用我自己的方法去死亡。我就是我,和别人没有任何关系,只有我越接近我生命的终点,我才能够更加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理想”。
在《红与黑》里面,德.拉莫尔小姐以及侯爵小姐和于连之间的爱情也是于连借来的欲望。与此同时,玛蒂尔德在试图追求于连的过程之中,玛蒂尔德试图可从于连身上找到一种已逝去的爱情理想和激情,这也是作者在整部小说里面试图去表达的东西,借来的欲望,当主体发现自己所借来的欲望的客体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他就会认为客体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价值。
综上所述,《红与黑》里面,司汤达用他天才一般的构想,将借来的欲望的表现形式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在整部小说里面,欲望这一名词无不是来自他者,也正是对于他者所拥有的东西的嫉妒,以及在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之后心灵的空虚的描写,使得整部小说具有了一层悲剧性的色彩,也更反映出了欲望的来源以及世人受欲望的影响而产生的可怕后果,为现代人的欲望理念加以警示。
参考文献:
[1] 苏晖,黎蓉.《红与黑》心理分析特色论[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23-27.
[2] 胡明蓉.《红与黑》爱情描写特点探讨[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