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娇
摘 要:笔者详细描述另一建设方向关于公共图书馆的产业化建设,分析其利弊关系,尝试探讨出建设产业化图书馆的路线及摸索新的管理方法,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及使用率。
关键词:图书馆产业化;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产业
一、图书馆的产业化建设
(一)图书馆产业化理论来源。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经济迎来了新的篇章。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暴露出更多的社会服务体系缺陷。面对着14亿人口的强大需求,国家事业单位的老旧管理制度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就信息获取途径方面,以百度、谷歌为首的搜索引擎牢牢占据着第一把交椅。而银行体系,国有银行求稳特质将许多私人借贷拒于门外,这无疑助长了外企银行的发展势头,也造成许多私企因资金短缺而困死。所以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提倡国企与国家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改成公司制管理制度。在今天这个信息膨胀、注重产权的社会,如何用有限的经费使图书馆掌握最新、最广的信息,是图书馆人最迫切的思考。所以图书馆产业化的理论随即出来。
(二)图书馆产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何谓图书馆产业?即图书馆在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后,能够满足人们所需要的那部分信息的产品。当今的图书馆产业包括了:收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物质形态的文献信息产品;电子技术的咨询服务;文献信息的生产[1]。电子技术的服务包括:数据库服务、开发技术设备、开发和利用文献、市场营销等信息处理和系统集成服务、咨询、培训、多媒体阅览和服务等。图书馆产业化是将图书馆产业看成是商品卖给信息需求者的过程。其目标是: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图书馆的运行效率;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 ;维持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等。
二、图书馆产业化的利弊及形成因素
(一)图书馆产业化建设的优点。产业化建设增加了图书馆的收入,并且能够使图书馆持续自主经营下去,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化的建设使图书馆拥有更多的资本进行设施的更新、资源的收集、管理人员的培训。在总体上,促进了图书馆在信息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当随着更多的读者信任使用图书馆时,图书馆更好的了解比较读者的阅读需求。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使图书馆在信息市场中能够更胜于搜索引擎。
产业化推进信息资源的发展。图书馆的产业化发展是基于(1)信息资源爆炸性增长至符合一项产业的产生,且信息还保持一定量的增长;(2)技术和设备的完善。当信息资源发展成一种资产加上图书馆的优化管理所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可以吸引全社会的投资,引导信息向高质量和高产量发展。
(二)图书馆产业化建设的缺点。图书馆产业化的建设颠覆其传统性质,使人们需要重新适应。
产业化破坏了图书馆公益性。图书馆建立的社会职责是保存社会文化遗产,对社会群众开展教育,传递科学信息等。它的建立是基于公益性,是由政府出资、规范其发展的。它的存在是为了使该地区达到文明和谐的社会形态。图书馆产业化建设从之前的社会效益转变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其公益性,免费性原则。
产业化不能统一标准。我国的图书馆体系大多分为五类:科学研究系统的专业图书馆;文化系统的公共图书馆;工会系统的工会图书馆;教育系统的学校图书馆;军事系统的图书馆。各个图书馆体系存在的目的不同,本质也不同,不能够将他们统一对待。军事系统的服务对象就是军队,而军队作为我国国防力量,实行产业化就不被采取。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毫无收入的学生群体,学生正是学习知识的时刻,也不适合收费。
三、图书馆产业化建设思路
图书馆产业化建设的目的是保持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是基于图书馆迎合高速发展的信息市场。既然是告别传统的经营方式,图书馆的产业化建设必须拥有全新的工作机制。以下为图书馆产业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1)运用公司制管理方式。图书馆老旧的管理体制不能满足当代人对信息的大量需求。以下是针对公司制管理方式的几点突破口:( 2)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传统图书馆的管理体制缺乏活力,这导致图书馆人工作的懒散。新的公司制管理模式将对图书馆人的工作态度重新更正,它加入竞争和奖惩的元素,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3)服务方式的优化。优质高质的信息服务是对图书馆人的综合素质、服务技术、信息管理、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等的综合高要求。它要求图书馆人拥有良好的知识水平及对信息内容有较好的编辑能力和表述能力、现代科技有较好的掌握;对现有的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开发和使用;建立较好的索引数据库等。
小结:图书馆产业化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它的存在有利有弊,它的存在是为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作用。它要求图书馆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教育并进的功能。当然它也是对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进行颠覆,甚至提出了品牌图书馆的先进管理概念。然而一方面我们寄望于图书馆可以领导信息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防止图书馆的过度商业化有违背公益性。所以在实现图书馆产业化的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需要探索。
参考文献:
[1] 邓丽娇.试论图书馆产业化的若干问题.北京:引进与咨询,2003
[2] 蔡忠兵.图书馆产业化:一种流行但实践上不可行的理论主张.北京:情报资料工作,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