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高校在探究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体育心理的把握。保证高校学生体育心理健康,使他们能够积极地投入运动中去,获得健康体魄的同时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责任。
关键词:高校;体育心理;学生
一、高校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与意义
要想使高校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中通过运动增强体质,通过相关指导来获得心理的健康发展,相关工作者就必须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运动项目、体质差异来分析学生在运动中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以采用正确的体育教学方法和运用恰当的心理知识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在运动中能够获得全面发展,这就是高校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所具有的含义。
在体育教学中正确把握学生体育心理,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是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这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摒弃了旧模式中只一味地关注学生运动层面的单一教学方法,开创了从内及外双向的指导理论,可以说,它是体育教学改革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意义在于通过教学中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地接受并完成运动项目,以调节心理来引导身体的运动,使学生得到身心方面的发展,也有益于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其次,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指导教学过程,改革并完善体育教学方法,同时也树立了借鉴其他学科发展本身的一个良好范例,并且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除此之外,将心理学与体育学相融合,也开拓了教育者的视野,拓宽了教育者的思维,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有信心地寻找好方法、新方法,从而完善自我,完善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二、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大高校虽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出了一套关于体育心理研究的体系,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存在,使得该体系还尚不成熟,仍旧有很多问题存在,从而导致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体育心理的健康教育举步维艰。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其次,由于现在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彻底、不全面,导致传统教育制度下的应试教育仍在影响着教学方法向着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方向发展。学校仍旧将提升学生成绩放在学生发展的首位,忽视了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这种状况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大部分高校只是肤浅地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主,忽略了学生身心共同发展。他们不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心理特征的把握。对于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对各运动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运动对个人、对社会产生的重大意义进行积极探讨的学生,不给予鼓励与帮助,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对体育运动的热情,由积极转变为消极;对于接受体育教育有困难,不能很好地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有些教师也没有及时地对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不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技巧来进行体育活动;有些学生是怀着交朋友的心理参加某项体育运动的,而有些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层面,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在运动中相互合作,以此来增强团队的协作精神。因此,教师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其教学质量也将得不到太大的提升。
此外,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管理的欠缺也是使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停滞不前的一个很重要因素。由于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建设需要大批的专业性人才,而高校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把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放在了首位,忽视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众人皆知的道理。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不重视,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能协调发展,这会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健康体育心理的途径
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加强高校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能够使学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意识,并且锻炼了学生的意志,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下面我将与大家一同探讨培养学生健康体育心理的几个途径。
1.创新教学内容与环境,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不单单是体育任课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简单过程,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友好和谐的关系,并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正确地认知自己,从而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为此,相关任课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发现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或是课程结束后所反馈的信息,及时归纳总结,制订出更为合理、更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校申请引进最新体育教材,以吸引学生积极地加入体育运动中来;再者,教师可以通过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来为学生创设一种舒适宽松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自身感觉安心与自由的前提下,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够被最大化地挖掘出来,从而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创新体育活动,将看似枯燥的体育运用发展为具有趣味的身心的锻炼,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学习都是极为有益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以多开展团体性活动为益,以多开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为益,以多开展安全性较高的活动为益,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拔河运动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或可以通过开展篮球比赛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身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策划一些趣味性、益智性的游戏竞赛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在活动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探索能力。
2.因材施教,由学生的差异来确定教学方法
体育教育的根本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可能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心理层面上的问题,对于一些面对体育运动表现消极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使其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顺利地进行体育运动,当然,这并不是体育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充分了解表现消极的学生的心理,明确学生在运动中所遭遇的问题,从而对其进行认真的解答,帮助学生了解体育,并通过科学的指导使其能够掌握体育技能,在体育运动中发现乐趣,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要制订更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并且在学生运动过程中,要给予帮助和鼓励,使其能够不放弃,坚持完成所制订的运动指标,这样,学生不仅在意志力的培养上有长足的进步,还能够运用自身的优势带动整个团体积极地投入运动中来。
3.适时地进行心理调控,确保学生体育心理健康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心理上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调控,通过一些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我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增强自信心,或者使学生运用宣泄法通过运动来发泄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教师也可以通过策划相关活动来让学生对心理上的变化有一个切身体验的过程,并在活动过程中启发学生正确地运用心理调节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此长期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的体育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因其关乎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所以,它应当成为高校发展所重视的一个方面。相关教育者,要不遗余力地以提高学生体育教学质量为己任,使学生真正地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黎伟.对高校学生体育心理的分析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
[2]祝捷,陈彦端.高校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4(08).
作者简介:唐劲松,男,1970年10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湖南警察学院警体部,研究方向:警察体育教育与武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