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今,高中语文教学正处于学生疲于学习此门课程的尴尬情境,怎样才能引领学生自己思考,使学生学习语文,这是教师探究立体引导教学模式的目的。由高二语文课程教育着手,依据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学识架构特性,利用各式方法去开拓思维,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展开阐述。
关键词:立体引导式;教学模式;语文
目前,许多老师均反映语文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兴致不高等问题。归根到底,笔者认为,将高考作为中轴心的考试文化掩盖了教学的本质目的,扭曲了学生对真正的学习目的的解读,对于学习存有极大的功利性理念。因为各个学科均有各自的特性,在升学考试中语文成绩取得高分并非易事,彼此之间的成绩差距并不会太明显,因此高中语文在学生的心目中自然而然地被归置于从属地位。怎样才能破此困境,使学生再一次爱上这门课程,这是横亘在每一位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难题。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急需各方努力,笔者综合自身教学经验,将立体引导教育模式运用于高二年级语文课程教学里面进行一番探究。
一、应用各种方法去引导思考,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
课程讲学中老师依据所讲课程内容的特性,综合学生的学识水平、知识基础,应用合适的方法开展引导思维工作,使学生对语文刮目相看,促使他们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收获最佳的课堂教育成效。个人教学实践总结,老师的引导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可循。
1.悬疑设计,抛砖引玉
高中生正处于一个对世界万事万物充满好奇的年纪,教师若能够机智地在课程上设计悬念,提出质疑,这样课程教学过程必会变得活泼许多。举个例子,在讲授高二年级语文文学类课程《雷雨》时,我在正式上这门课之前安排了20分钟的预习讨论课,在这个课堂上启发学生的思维,设计悬念,并向大家发问。《雷雨》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瑰丽的大作,我当然会在课前安排大家去阅读整部作品。因此,在大家对情节基本清楚的情况下,我会这样启发他们:假若四凤和周平的关系一直没有对其母亲坦白,那以后的故事情节是否会改写?是不是四凤将其和周平的孩子生下来,其母亲就能够默认这乱伦的关系,而四凤和周平就能够在一起了吗?周朴园跟鲁侍萍的那一大段对白,是其面对现实无奈妥协但依然深藏对鲁侍萍的爱而有感而发呢?还是其心理愧疚而又为逃脱道德责任而为自己开脱呢?正式上课之后,学生经过事前的思考,再经解析便会有自己的答案。至此,学生对于厘清小说中的人物关系与情节可谓是易如反掌了,接着再去解析人物性格就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思考方向了。
2.创设情境,以境致情
语文课程教学中老师可运用各种方式创设情境启发引导,使学生能够置身于老师设计的情境中感染熏陶,由境而达到生情的目标,推动学生可以学会自主学习。具体的实施措施可以运用多媒体、视频剪辑片段等方式。本人曾经讲授过《我有一个梦想》,巧妙地应用视频片段再现黑人遭遇的不公正待遇,且将这作为一个情感激发的主线,让大家沉浸在这样一种同情的情怀之中,继而酝酿成激奋,最后在这种情感中获得悲悯与理解。“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好的梦想中的。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经过情境的创设与课本内容的整合,学生情绪激动,且对自由有了自己完全不同的理解,高效地推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学情境的创设
还能够应用老师优美的语言引导,利用美学等各种方式来达到
目的。
二、巧妙处理课本内容,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热情
1.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语文课本呈现在学生眼前的只是一行又一行的文字。假若没有发掘想象力,没有对内容进行再创造,那么呈现在脑海里的也许仅仅是词语所体现的抽象内涵,对于表象所构建起来的有趣画面则无从谈起。如此,则没办法走进作品的灵魂中去,不但没有阅读的兴致可讲,而且很难吃透作者所表达的真实含义。我们在学习《琵琶行》这篇古文时,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学习过程中,老师的职责之一则是引领学生发挥想象力,能
够看到词文而产生相关的意象,理解白居易所要表达的真正的内涵,通过歌女的不得志来领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诗人的境遇。高二语文课程中,文学作品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们由古至今,担当着传承文化的职责,其所倡导的普世价值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将
课本内容再创造,必定会对学生形成一种吸引力,使学生油然而生一种想要学习的欲望。
2.依据学生的基础来加工课本内容
依据学生的基础、发展方向、学习需要等实际情况,灵活加工语文课程内容,发挥课本内容的魅力,开拓学习的视野与思考的深度。不仅关注对语文的应用,而且注重语文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热忱。举个例子,在讲授《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时,笔者在引导学生认识近代中国以来我国和西方的差距后,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并且设计问题,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思考。面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我们是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地学习西方?回到生活中也是一样的,我们要思考怎样的学习才不是表象的学习?如何才可学到精髓部分?由此,学生以前启而不发的状况转变成主动探讨的态势,使语文课程教学拓展到课外,并思考我们的生活。还能够举办学生感兴趣的专题讲座,形式可以采用话剧表演、诗歌朗读、专题演讲、举办辩论赛等,这种启发式的语文讲学方式,可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大家充分感受到语文的美好以及带给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学习不就是要活学活用吗?
高二语文课本中精选了很多文质皆优的篇章,很多文章蕴藏着丰富的思辨性。如果可以对课文内容里面牵涉到的矛盾联系细细品评,深掘本质,触类旁通,转变角度,联系现实谈谈对此间矛盾联系的观点。不但能够让课程气氛活跃,并且有助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总而言之,假若我们作为语文教育的实施者可以用尽方法做好课堂引导启发工作,争取把自己的课程启发出特质,紧紧地吸引学生的关注力,把语文讲学演化成绚烂的知识殿堂,让大家沉醉在你的语文艺术与课程规划中而不思归,那么,你的工作就是成功的。语文的学习,最终回归到的是对生活的理解、对普世情怀与价值观的塑造上,而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所以,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时事内容引进课程中,不能让学生整天埋在陈旧的纸堆里面,而要开拓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唯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对语文课程刮目相看,并由心生出想要学习语文的欲望。
参考文献:
[1]杨钦芬,苗霞.教学情境的理解与有效创设[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03).
[2]高巍.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关系解析[J].教育研究, 2012(03).
作者简介:吴红霞,女,1981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