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今天,德育应该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应渗透德育。通过中国化学史与课本内容的联系,以侯德榜、范旭东、吴蕴初三位实业化学家的事迹与课本内容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种觉悟付诸学习的实际行动中。
关键词:化学教育;德育;价值观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的道德意识越来越淡。尤其在青少年中更为严重。记得高中毕业后聚会时,老师曾说:“现在的学生可不如你们那会儿,越来越难管。”老师说的还是普高重点班的学生,相对来说还是素质不错的学生。如今我自己也带学生,终于有了深刻体会:“现在的学生真是一批不如一批。”就像鲁迅《风波》中九斤老太说的:“一代不如一代。”在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今天,德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让思想偏离轨道的学生有更好的精神洗礼。
面对普遍素质不高、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效率低下、缺乏学习热情的职高学生,我们首要的就是进行德育,进行思想的提升,如果可能,每时每课都应渗透德育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学习差主要是思想观念差。“差生”其实是“双差生”。只有思想差,才会导致学习差。面对这些价值观扭曲的学生,我们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必须先对其进行洗脑,把他脑袋中那些不该有的先洗掉。
在化学的地位越来越高的同时,与化学有关的德育也提上了日程。在化学学科中,我们可以抓住每节课进行德育。例如,我们高中的第一节课绪论的内容就是介绍化学发展史,对于开篇的讲解,对于今后化学课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篇要介绍我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我们古人的智慧结晶——陶器、青铜器、铁器、瓷器的制造,火药、造纸术的发明,无不体现着中国人在化学发展史上的卓越贡献。让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发展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把化学史中的内容对应到课本知识内容中,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了解中国伟大的文明史,使他们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此课的德育目的。
第一单元学习常见金属元素及应用,课题三要学习几种重要的盐,主要讲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就是我们蒸馒头用的碱面,要想知道碳酸钠如何制得的,就不得不提杰出的化学家侯德榜。侯德榜191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十门功课1000分的成绩被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侯德榜1933年出版的《纯碱制造》被世界各国化工界公认为制碱工业的权威专著,同时被相继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侯德榜用英文写的《制碱工业》一书的出版把原来一盎司黄金一磅的纯碱做成了白菜
价。通过对侯德榜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的觉悟和情感变成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非金属元素,课题二硫的学习中,学习浓硫酸的性质,我们要提到近代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他在完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开创性地建立了中国化学工业。三酸两碱是化工产品最基本的工业原料,当时,范旭东碱厂已创办成功,他认为“酸”这一基本工业一定要自立,且由于“硫酸厂平时可为民用,如国家遭受侵略,立可转为军用,因此绝不能让外国人染指”。范旭东于1929年正式向国民政府提出承办硫酸铔厂,并做积极准备。1937年2月5日,永利铔厂出产了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第一批硫酸铔化肥,这是中国化肥工业史上崭新的一页,打破了外国化肥垄断中国农村市场的局面。国人称永利铔厂为“远东第一大厂”。我们要通过范旭东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化工工业的起源发展,在范旭东振兴中国民族化学工业的激励下,让学生斗志大增,思想上一个台阶,充满民族自豪感,能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为了国家发展学习上努力再努力。
第九单元营养物质合成材料课题二蛋白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要知道蛋白质的最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学到氨基酸,就要提到我们每天做饭放的调味剂“味精”。这又要从一位实业化学家“味精大王”吴蕴初说起,20世纪20年代初,十里洋场上海滩,外货倾销,到处是日商“味の素”的巨幅广告。当时味精只有日本能生产,吴蕴初潜心钻研,分析出味精成分并批量生产。成立天厨味精厂,定名“佛手牌”。意为“美味天上来”,是神仙才能做出的美味。由于生产味精的原料从日本进口,吴蕴初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氯碱厂。吴蕴初又将氯碱厂生产盐酸的氢气利用起来,成立合成氨和硝酸的工厂。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学习吴蕴初刻苦钻研、不断进取、自学成才的精神,独立自主、力克艰辛、发展民族工业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要有自立、自强的信念,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周益明.中国化学史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01.
[2]陈元伯.利用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6(Z1).
作者简介:李华丽,女,1978年5月出生,山西省长治县人,本科,职称:讲师。